汪耕:各國新能源技術為我國提供可借鑒東西
中科院院士、上海汽輪發電機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汪耕教授多次進入世博園區觀摩,對各國能源利用方式很有興趣。這位電機設計專家告訴記者:各國新能源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東西,我國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還難以改變,但是傳統能源利用的節能環保空間卻很大,智能電網、超超臨界發電等先進技術都能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我覺得這次上海世博會的展示內容非常豐富,尤其是很多國家在能源的開發利用、發電技術以及電機設備創新設計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汪耕院士認真地說。
目前我國火力發電量仍占全國總發電量的80%以上。傳統燃煤發電方式會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是一種粗放的能源利用形式。“在我國,目前還有47萬只燃煤鍋爐在全國各地同時運轉,每年還有1300多家工廠生產著這種鍋爐,由此造成的污染相當嚴重。”汪耕說,在許多發達國家,燃煤發電占火力發電量的比重不會超過20%。 考慮到中國煤炭儲量豐富,短期內要大幅度減少燃煤發電比例難以實現,而大規模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發電也需要一個過程。汪耕院士說,如何盡可能地減少燃煤發電造成的環境污染,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國能源領域的當務之急。
汪耕院士認為,在這方面,本屆世博會上美國所倡導和展示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和“智能電網”就很值得我們研究。“美國以前跟我們一樣,也是全國大電網、大機組發電,利用特高壓把電輸送到各地,運輸路途遙遠,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而且大量電力都浪費在輸送過程中。”汪耕說,“后來美國采用分布式發電,讓用戶端和發電源盡量接近,既防止了遠程輸送的各種問題,還能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水能自行發電。”當然,要實現分布式電網的智能化,在電機技術、設備和智能手段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汪耕院士還說,燃煤火力發電也可以很“綠色環保”。例如,超臨界或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是一種先進的火電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燃煤轉化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而能否提供在高溫高壓等苛刻環境下運行的特種金屬材料,是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推廣應用的關鍵因素。在科研人員的刻苦攻關下,上海已經研制出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諸多關鍵部件,并大多實現產業化。
此外,還有不少國家在城市供電和環保能源的利用方面也給汪耕院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印度館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沙特館利用太陽光線轉化光能,荷蘭館用橙色聚能傘供電,以色列從植物中提取柴油并加工成航空用油,都是能源的環保利用形式。”
相關文章
新能源大絕殺這一年,誰贏了?
零跑也“支棱”起來了,12月售出1.86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19%;全年累計銷量14.42萬輛,同比增長超29%,在TOP 10榜單排名第十,不過零跑未能實現年初定下的20萬輛銷售目標,僅達成71%。
今年的人形機器人,像極了5年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
近日,剛剛結束的機器人馬拉松,再次給人形機器人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熱度,智能重構也在現場觀賽,看到了所有人眼中對于人形機器人的期待。回到賽博世界,有人歡呼,就有人潑冷水,這正如同今年的人形機器人行業在眾人眼中的形象,實在是太抽象了...
新能源汽車帶來充電問題 自動化成發展趨勢
電池續航和充電基礎配套等,是電動汽車長期以來存在的技術痛點。目前,充電樁技術多為固定功率設計,在公共場所使用仍避免不了便捷性、兼容性、使用率等問題。充電自動化、無線接觸、快速充電等,是近年來科研單位和企業攻關的重要技術方向...
未來新能源汽車退役 動力電池將進入良性軌道
12月16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天津銀隆、上海比亞迪、格林美(無錫、武漢)、江西贛鋒、贛州豪鵬、廈門鎢業等22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企業入選。據了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