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療:明天我們這樣治病
世博會不但展示各種環保技術、宜居案例,作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旨體現之一,對抗病魔、改善健康的“未來醫療”科技也不勝枚舉。有興趣的市民游客不妨探訪一番,暢想不遠的將來就能享受到更便捷、有效的醫療服務。
“電子中醫”把脈問癥開處方
提起望、聞、問、切,人們腦海中常常會浮現出“一個老頭,三個指頭”這樣和藹可親的老中醫形象,而城市未來館里,有這么一位“電子中醫”同樣有高超的診斷本領,同樣富于“親和力”。
這是一臺中醫數字化四診儀,集問診、面診、舌診及脈診于一體。游客將手伸入機器上的一個圓孔,“脈象儀”中的傳感器會自動搜索脈搏完成“把脈”,“面象儀”自動采集游客的面診、舌診信息,大屏幕上還會提出一系列問題進行“問診”。最后,“電子中醫”會根據面、舌、脈、問診的計算機輔助判讀結果,開出個性化中醫健康處方。
“中醫四診儀”是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上海道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科技項目。研究者從曙光、岳陽、華東等醫院收集大量臨床資料,遵循中醫思維,制定出了問診的初步診斷標準。系統可對內、婦、兒、男科等多種癥型進行辨癥,還能為缺乏經驗的年輕中醫提供便利,系統內幾千個經典方劑也可隨時調用。
不久的將來,中醫四診智能化還有望進入家庭,利用類似技術開發成體積較小的便捷傳感器,則可隨時監測個人健康。
“微型飛船”內窺鏡遨游人體
腦電意識深度監測?是的,這種技術不但已經研制成功,而且已經開始應用了。相關的系統曾在漢諾威世博會上被選作高科技項目展示,如今又來到城市未來館。專家解釋,腦電信號是目前檢測麻醉深度的最有效方法。有了腦電意識深度監測系統幫忙,手術麻醉的安全性將大大提高。
在以色列館,還有一粒“神秘”的膠囊。它其實是一個內窺鏡,可以在人體腸道內拍攝,實時把畫面傳輸到數據接收器,隨后在醫生的電腦上播放,24小時后膠囊完成使命排出體外。推出這種內窺鏡技術的專家還計劃賦予膠囊內窺鏡更多功能,比如可抓取腸胃部位組織,為醫生提供樣本用于診斷疾病,“那時,這粒膠囊就像一艘遨游人體的微型飛船。”
“遠程診斷”坐在家里能看病
在上海世博會,遠程醫療技術也備受推崇。比如城市未來館的健康社區里,遠程診斷系統可以直接把檢測信息傳送至醫院,經醫生遠程診斷后,系統會自動完成藥物配送,讓百姓小病不去醫院變為現實。甚至家里的坐便器也不容小覷,它還身兼尿生化檢測儀的功能,能自動進行尿檢,自動傳送給醫生,在家里就能得到診療[FS:PAGE]。
“未來醫療”還能大幅度提升殘疾人的生活質量。生命陽光館有直立的輪椅和會爬樓梯的輪椅。殘疾人坐進直立輪椅后,用系帶將雙腿固定在支架上,慢慢抬起坐墊和靠墊形成一條直線,下肢便會從屈膝緩緩變成直立狀態,依靠臀部和背部的坐墊與靠墊支撐,就能穩穩地“站直”了。爬樓梯輪椅則有兩大兩小四個可以滑動伸縮的后輪,上下樓梯時滑動支架,兩個大輪子和兩個小輪子分別形成兩條直線,依靠這樣的穩定支撐,就可以在臺階上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