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是噱头还是趋势?--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移動支付是噱頭還是趨勢?

專家觀點
物聯網世界
2013-11-26
[ 導讀 ] 移動支付是一種新的應用功能,為銀行、移動網絡運營商和零售商提供了利用新興移動電話技術,以及為向消費者提供區別于競爭對手的一項新的支付方式。

   全球手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創造了一個連接的網絡,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了許多新的使用機會。近期出現的智能手機增加了這些機會。移動支付是一種新的應用功能,為銀行、移動網絡運營商和零售商提供了利用新興移動電話技術,以及為向消費者提供區別于競爭對手的一項新的支付方式。銀行賬戶和信用卡的普及、網上銀行的增值以及在線支付的成功,似乎促進了移動支付作為可行替代支付方式的自然演變。

  隨著移動支付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升溫,包括Google、蘋果、三星、微軟等在內的一眾超級IT廠商們都已把“支付功能”列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批關注移動支付的創業公司也應運而生。
  國外移動支付的技術模式
  在主要技術層面,海外移動支付主要采用的是以下幾種模式:
  ·Square模式的移動支付(在手機的耳機插孔或基座接口處插入一個讀卡設備,以讀取信用卡數據),包括Square、VeriFone、inner fence、iZettle、Erply以及GoPayment等;
  ·基于WIFI的移動支付,包括Fig Card(已被PayPal收購)以及Bump;
  ·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移動支付,以Google、三星、諾基亞、微軟等廠商為代表,其中發力最快的是Google(Google Wallet),還有ISIS(美國三大電信運營商Verizon、T-Mobile與AT&T聯營的支付公司);
  ·基于圖像識別的移動支付(即使用手機或POS機上的攝像頭讀取信用卡信息來實現支付的),包括Card.io以及Jumio;
  ·基于超聲波技術的移動支付(即利用超聲波讓手機通過麥克風和揚聲器就能完成一次近場通信),典型代表是Naratte公司的Zoosh;
  ·基于條形碼和二維碼的移動支付,代表廠商為kuapay;
  ·基于人臉識別的移動支付,代表廠商是FaceCash。
  海外移動支付的應用狀況
  從根本上講,目前的移動支付只是一個嵌套在各個應用中的工具,只有在最后的支付環節才會用到。而未來的支付應用一定是“支付+錢包+理財+記賬+優惠”的功能組合,是“嵌入式工具+整體理財應用”的整合,這樣才能滿足個人財富管理的全面需求。
  美國:巨頭之間的技術角逐
  雖然早期市場的特點十分支持移動支付,但美國卻很緩慢地接受這項技術。近年來,雖然亞洲和歐洲國家的移動支付向前邁進,但美國仍是曲線式發展。然而,美國人對2007年推出蘋果手機的反應熱烈。2010年12月,智能手機用戶占美國手機用戶的27%,而上年同期為16.8%。智能手機應用的增加和經濟數據計劃的可用性將有助于美國移動支付的應用。
  由于美國擁有穩定的和發展良好的支付系統,新的支付方式很難進入市場并取而代之。其結果是,美國先進的移動支付比其他許多國家發展更慢。雖然美國進行了移動支付的許多嘗試,但并沒有結果表明目前移動支付業務處于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在供應端方面,傳統的支付公司(如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和第一數據公司)在維持現狀中獲利,不可能從非傳統支付方式獲利。在消費端方面,消費者有許多高效、安全的支付方式可供選擇,如信用卡、借記卡和現金,省卻了其他支付方式的需求。至于商人,他們不希望投資移動支付技術,直到其被消費者廣泛使用。這就造成了網絡效應問題,因為無論是需求端用戶還是供應端用戶使用移動支付,必須等到對方已經先采用移動支付。因此,移動支付必須擁有明確的和普遍的附加值,以將用戶從現有的支付方式吸引過來。
  美國的移動技術領域尤其擁有競爭力,公司以新產品創新為手段快速搶占市場份額。作為支付的前沿領域,移動支付對目前支付生態系統極具潛在破壞性。然而,移動支付也為在新生態系統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公司提供了有利可圖的機會,各公司通過投資移動支付試驗和市場檢驗來爭奪位置。2011年,“谷歌錢包”針對紐約市和舊金山推出基于NFC的試驗。Verizon、AT&T和T-Mobile公司組成的聯盟,宣布于2012年在鹽湖城和奧斯汀推出NFC。
  目前,美國的移動支付業務主要集中在兩大巨頭—Square和Paypal手中。
  作為后起之秀,誕生于2009年的Square目前已成為移動支付行業的領軍者。Square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在移動設備硬件上的發力——通過耳機或者麥克風插孔,Square的便攜小盒子能為使用iPhone、iPad以及Android的用戶提供刷卡交易服務,同時還能提供從Square賬號直接支付這一更好的方式,從而達到真正的無卡支付。
  截止到2012年6月,Square的用戶量超過了200萬(其中至少一半為個人用戶,也不乏像沃爾瑪、Best Buy、Target、星巴克、蘋果專營店等這樣的大型零售商),預計當年的交易金額則高達100億美元。同時,不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Square也不甘人后,相繼推出了iPad應用Square Register和Pay With Square,使得移動支付更加便利。
  但風光的背后,Square也存在著極大的隱憂。因為大部分交易所得都給了信用卡公司。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Square能夠獲得的利潤將被進一步擠壓。因此,Square的當務之急就是改變公司的營收模式,將重心轉移到Pay With Square等應用服務上,通過定制化廣告和商家增值服務推廣獲得營收。目前,公司已經與75000多個商家簽訂合作協議,但最終會有多少用戶能來捧場仍是個未知數。
  創立于1998年的Paypal在移動支付領域曾處于領先地位,但它嚴重依賴于現有的銀行卡協會和銀行基礎設施,同時其設施和支付過程主要以美國為中心,因此在當前的競爭中已處于劣勢。為此,Paypal在去年發布了一項直接抗衡Square的新服務——“Here”,將小型藍牙適配器植入用戶的智能手機中進行信用卡支付——這幾乎就是Square服務的“翻版”。據PayPal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該服務啟用的第一天里,平均每小時處理高達1000筆業務,這也正說明了當前移動支付市場的巨大潛力和迫切需求。
  新加坡:政府支持,民眾接受有待時日
  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加坡三大移動運營商間的競爭,促使新加坡的移動電話普及率在2010年9月達到141.4%。可以預計的是,新加坡建立政府、商業界和人口共享的“新加坡心態”,再加上移動電話普及率高,將使廣泛應用移動支付成為現實。然而,我們的分析表明,實際的實施進展要遠慢于最初的設想。
  首先,政府是移動支付背后的主要驅動力。其次,移動支付會帶來一個明確的平臺。如果新加坡移動支付市場達到飽和,則該技術將是基于NFC。NFC在新加坡已是既定的技術,很多的移動支付試驗是基于NFC推出的。例如,M1(新加坡頂尖電信公司之一)與花旗銀行和Visa合作推出了使用NFC的移動支付試驗。雖然SMS是另一種實現移動支付的方式,但在新加坡沒有得到重視。最后,新加坡移動支付的價值主張十分“宏偉”,引導用戶遠離現金、銀行卡或信用卡,因為這三者已經完善并不太可能被新的媒介取代。
  新加坡獨特的移動支付服務商是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管理局的宗旨是通過吸引外國跨國公司和促進創新、服務,不斷發展新加坡的資訊通信生態系統。為幫助創建移動支付生態系統,IDA在2010年11月發出合作呼吁,2012年在全國建立一個可互操作的NFC環境。互操作性將是移動支付成功的關鍵,這需要網絡運營商、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的合作。此外,新加坡政府積極推進公民的生活更輕松,移動支付結合多種其他支付形式,有益于公民生活方便。
  在新加坡,某些因素仍然可能阻礙移動支付在國內的廣泛應用。盡管政府提供便利,但法規和標準尚未到位。這些法規和標準對克服不同的網絡運營商、手機、手機操作系統和銀行間的互操作性問題,并創建一個一致的移動支付生態系統具有里程碑意義。如果沒有一個這樣的生態系統,移動支付在新加坡將會短暫發展后消失。事實上,2003年和2007年移動支付試驗的失敗就是因為缺乏這種手機、操作系統和支付平臺間的互操作性。
  法規和標準的缺乏也使得價值鏈中的參與者難以在試用階段發展移動支付。因此,銀行和電信涉足移動支付,并已成為真正的“先行者”,將有助于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但卻無法解決沒有明確領導者的問題。在新加坡,即使移動網絡運營商可以取得移動支付金融許可證,但目前的價值主張仍然不清晰,銀行仍不愿全力進入移動支付市場。
  在新加坡,消費者和商家也同樣不愿意放棄現有的支付方式來支持移動設備刷卡。新加坡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即使是移動支付征收非常小的溢價(如1%)也不被人們所接受。與現有的支付機制相比,移動支付的便利是壓倒性的,移動支付也與普遍的現金支付方式激烈競爭。在世界其他地方,現金可能被認為不方便或不安全,但在新加坡卻相反。現金是快捷、方便和匿名的,擁有國家價值特征。最后,商家不明白為什么他們應該提供其他支付方式,承擔那些類似他們已經承擔的信用卡交易成本。對于消費者和商家,移動支付的利益和價值必須超過現有的支付方式。
  即使移動支付是新加坡支付的創新,但目前對這種技術的需求仍然有限。新加坡雖然很早使用該技術,但全面實施尚需時日。
  日本:運營商主導的支付革命
  作為全球移動支付起步最早也最為發達的國家,時至今日,日本人依舊享受著世界上最好的移動服務——出門只需要帶一部手機,就可以滿足幾乎所有基本需求。而這種發達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環境,更是成為發展移動支付最好的先決條件。
  提到日本移動支付產業,就不得不提到NTT DoCoMo——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早在2001年10月,NTT DoCoMo就開通了全球第一個WCDMA商用3G網絡。次年,日本第二大移動通信運營商KDDI獲得CDMA2000的3G牌照。2005年,軟銀移動獲得3G牌照。至此,日本3G市場“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形成,3G網絡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如今,日本3G用戶的比例超過90%,居全球之首。
  隨著移動互聯網環境的成熟,又是DoCoMo在2004年7月率先與Sony共同推出了“i-mode FeliCa”移動錢包方案,開辟了日本移動支付的新時代。為了實現讀卡設備的互操作,NTTDoCoMo于2006年6月聯合JREast、JCB以及BitWallet開始實施NFC項目,共同推行FeliCa技術成為共同標準。KDDI與Vodafone也緊隨其后加入FeliCa陣營,與金融領域的深層合作似乎是共同的方向。
  在日本的移動互聯網發展過程中,運營商始終牢牢地占據主導地位,其他如手機廠商、銀行、移動互聯網IT公司等都圍繞著運營商開展業務。同時,日本人購買手機絕大部分都是直接從運營商的渠道購買,使得一些關鍵應用的標準高度統一。為了能順利推廣手機支付,日本的運營商們花費大價錢入股銀行和便利店等上下游企業,例如NTT DoCoMo先后注資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瑞穗金融集團、日本第二大便利連鎖商店Lawson等,極大地促進了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繁榮。
  眼下的日本,非接觸式手機支付主要是定位于小額支付市場,4萬家便利店是主要消費場所。如今,日本主流運營商推出的手機支付幾乎覆蓋全國的便利店、地鐵、餐館。可以這么說,在日本,手機就是錢包。街邊各式各樣的自動販售機正是移動支付應用大展拳腳之地,不管是買飲料還是日用品,手機一刷解決問題,而類似的商業應用更是遍布日本的大街小巷。
  韓國:政府推動的標準化發展
  與日本相比,韓國也是亞洲移動支付業務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韓國手機用戶超過全國人口的80%,電子政務發展也極為迅速,這些都為電子支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法律和市場環境。
  與日本運營模式相類似,韓國的三大移動運營商(SK、KTF、LG)也牢牢控制著移動支付產業鏈,占據產業鏈的主導地位。目前,它們都提供具有信用卡和基于Felica標準的預付費智能卡手機,其中在移動支付領域發展最好的運營商——SK電訊與產業鏈其他環節進行合作密切,推出MONETA移動支付品牌;KTF也推出旗下的移動支付品牌K-merce,而LG電信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手機銀行的業務。
  在韓國,大多數用戶在購買新手機時會選擇具備能儲存銀行交易資料并進行交易信息加密功能的手機,移動支付業務使手機變為傳統支付工具的替代品。移動支付不僅用于購買網絡上的內容產品,還擴大到實物購買及公共服務領域,可以說是滲透到韓國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用卡的地位正在逐漸被新一代的移動支付卡所取代。截至去年年末,韓國移動支付卡的用戶人數已達到了150萬余人。
  韓國移動支付的發展之所以被公認為世界級水平,另一大的原因是得益于韓國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勵,大型信息化項目基本都是由政府主導的,而相關鼓勵政策的出臺也營造出了良好的市場環境。2011年,韓國知識經濟部技術標準院牽頭組建由通信商、卡片生產商、金融服務商等相關企業組成的“移動支付標準化促進會”,完成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促進自主研發技術的開發。此外,韓國政府委托相關企業制定的“移動OK標準基礎平臺的支付模塊開發”項目,目前也已進入尾聲。該項目的目標是在移動電子商務中,建立一個不使用ActiveX或Flash等特定企業的技術,也可進行支付結算的平臺。該項目包括兩個方面——Paygate公司負責開發在無線網站上可用信用卡支付的技術標準,Danal公司則負責研究用手機本身支付的技術標準。一旦投入應用,移動支付的各類障礙因素有望得到解決。
  PayPal預測,在未來四年,移動支付技術將大幅增加。今后,人們不僅不需要現金購物,也根本不需要錢包,取而代之的將是用戶手中的各種移動設備,這一預言可能最早在這個10年內就能得以實現。
  印度:移動支付潛力巨大
  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度大量無銀行賬戶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很少接觸傳統的金融服務,包括銀行和信貸。被稱為“金字塔底部”的無銀行賬戶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41%。雖然與銀行服務脫節,但無銀行賬戶人群也需要進行安全可靠的貨幣交易,尤其是匯款。無銀行賬戶人群不能負擔家庭的電話或互聯網服務,而是依靠廉價的低端手機(功能手機)來滿足日常需求。在無銀行賬戶中,信用卡使用率較低,手機可能超過銀行賬戶。無銀行賬戶等因素使移動支付在印度成為“很有前途”的市場。
  20世紀90年代電信改革以來,私營移動運營商進入市場并提供數以百萬計的移動服務,一舉超越傳統的基礎設施。擁有8.11億用戶,移動電話已成為印度事實上的通信設備。鑒于這一趨勢,增值移動服務預計將進一步增長。
  然而,印度的移動支付應用落后于其他國家,預計在相對長時間內仍然如此。這是由于該國高分段和異質性的消費群,該國的復雜多樣性表現在多語種、多民族成分和多樣化的消費群體,特別是在印度北部和南部間。這種市場特征意味著需要多種移動支付實施戰略。此外,移動支付產品必須解決印度廣大地域的需求,包括密集的城市和邊遠農村地區。由于印度技術完善程度較低,移動支付接口必須是簡單和容易理解的。事實上,雖然SMS是最好的方式,但由于高文盲率,短信的使用率很低。此外,缺乏數據安全性使得移動支付對喜歡面對面現金交易的消費者和商家具有風險。為克服這些挑戰,移動支付必須具有立即可辨的價值和利益。
  然而,移動支付在印度是一個機會領域。該國是世界上移動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其次是中國。從監管角度來看,印度儲備銀行最近采取措施澄清移動支付交易標準。2008年,印度儲備銀行發布移動支付指引,明確監管問題、技術和安全標準、互操作性要求以及消費者保護措施。2010年,移動運營商Bharti Airtel公司被授予移動支付服務許可證。顯然,政府是塑造未來移動支付發展的重要因素。大量人口需要安全、方便、實惠的銀行服務,印度在未來幾年內大量應用移動支付發展是很有潛力的。
  香港地區: 非接觸式智能卡的普及為移動支付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中國香港地區尖端的移動網絡支持超過9000個公共無線接入點,確保全境連接。2004年,首個3G網絡推出,2009年推出4G服務。電信市場沒有外資所有權的限制,從而創造了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消費者可以受益于高品質的服務和實惠的價格。
  蘋果手機的巨大成功帶動香港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到2015年底,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將達到72%。然而,飽和的移動通信市場造成智能手機每戶平均收入(ARPU)下降。因此,移動運營商和手機制造商通過價值增值服務(如移動電視和互動游戲)尋求新的收入增長機會。這種發展可能推動移動支付行業成為新的收入渠道。
  香港精通高科技的居民已經熟悉非接觸式智能卡,如八達通卡和Visa payWave。非接觸式卡嵌入RFID技術允許用戶通過簡單的讀卡進行支付。2008年,推出的Visa payWave信用卡是另一種流行的非接觸式卡。很多人使用Visa payWave支付日常采購。非接觸式智能卡的普及推動香港無現金交易,并為移動支付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但在香港,其他因素可能阻礙移動支付的應用。在其他發達市場,移動設備的激增導致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平均而言,香港精通高科技的消費者頻繁升級他們的手機,大約每18個月升級一次。這種做法已經創造了一個高度分散的手機用戶群,現有的設備可能會阻礙移動支付。
  直到政府發布特定的移動支付政策,私營部門似乎率先在定義這個新的支付渠道。最少的政府介入可能是行業的福音,因為這允許創新和實驗來創造新的市場機遇。然而,缺乏具體法規可能阻礙暫定競爭者進入市場。雖然八達通似乎已經找到了利基市場,但銀行和移動網絡運營商在確定其潛在的移動支付產品收入模式上仍有困難。在香港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市場,消費者有多種支付方式可供選擇。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他們一定認為其比信用卡、八達通、現金具有更引人注目的價值主張。
  國際公司的移動支付策略
  Google Vs蘋果 探索新模式
  與那些專注于支付業務的巨頭們不同,Google與蘋果這兩家全能型的IT企業最近在移動支付方面的探索,也引發了業界的關注。
  Google的移動支付戰略最先成功地被包裝為產品(例如Google Wallet),整合在了Google+中。Google Wallet也是利用NFC技術,將用戶和用戶的銀行卡(包括信用卡、借記卡等)進行綁定,便可以在支持Google Wallet支付方式的商店用手機像刷公交卡一樣進行支付了。經過一年多的長足發展,Google Wallet已成為NFC支付領域令人關注的焦點。
  而通過將移動硬件操作系統全面升級至iOS 6,蘋果踏出了其在移動支付領域最為關鍵的一步——Passbook。
  Passbook可以理解為一個電子錢包,作用等同于實體錢包——放信用卡、會員卡、登機牌等等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種憑證的地方。目前,Passbook 所支持的電子憑證類型共有五種:優惠券、積分卡、登機牌、入場券以及會員卡,而星巴克、麥當勞、Eventbrite和Airbnb等零售巨頭都紛紛加入了Passbook大軍。
  有專家斷言,Passbook將會是O2O產品的新爆點。雖然目前支持該服務的商家仍然不多,但它的優勢仍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首先隨著iPhone的普及,擁有穩定而龐大的使用人群;其次是極低的進入成本,由于Passbook的電子憑證仍舊使用二維碼或者條形碼,商家不需要改造原有的掃描識別體系,同時基于實體卡片的制作和分發成本也節省了下來;第三是通用的電子平臺,其所使用的.pkpass文件類型完全可以移植到Android等其他手機平臺上;第四是實時的票據更新機制,運用蘋果成熟的Push Notification技術,能實時地遠程更新電子憑證上的信息,非常智能化。當然,作為蘋果自身開發的支付應用,Passbook還有一個天然的優勢——由于iTunes培養了大批訂單用戶,蘋果因此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信用卡信息數據庫(根據最新資料統計,iTunes注冊用戶已達4.35億),可以隨時為其移動支付系統所用。
  也許Passbook會成為未來移動支付行業的一匹黑馬,因為它能策略性地將公眾的注意力轉移至移動支付領域——當然,完全是以一種受眾樂于接受的形式。
  NFC的尷尬與數字“云”未來
  對于起步較晚的歐美國家,NFC雖然已經成為移動支付的主流,但依然很難大規模普及。最大的挑戰就在于生態鏈本身,現階段要想生產出一個標準的、適配所有智能手機與金融機構的NFC讀卡器,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在美國,最有可能被大規模采用的可能是萬事達的PayPass,但其對于軟件方面的要求則制約了普及的速度。
  另一個挑戰則是多方利益的角逐。就拿Google Wallet及ISIS為例,Google與萬事達、花旗銀行、Sprint、FirstData、Verifone、VivoTech、Hypercom、Ingenico及NXP都達成了合作,而所有人都想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這還不包括數量更為龐大的終端零售商。由于NFC生態鏈太長,要想使零售商、NFC服務提供商及基礎運營商對利益分配都滿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僅如此,“安全”也是人們采用NFC作為移動支付方式的心理障礙之一。雖說NFC的有限通信范圍使得傳統的阻礙安全的手段更難發揮作用,但仍然存在著潛在的安全漏洞。涉及支付處理系統和銷售系統時,數據加密則變得極其重要。VeriFone的首席執行官Douglas Bergeron就曾批評Square的讀卡器和驗證系統并不安全。而Google則表示Google Wallet比使用真實的信用卡還要安全,只要你的手機屏幕處于黑屏狀態,NFC傳輸芯片就不會通電工作而且不會儲存任何數據,所以傳說中那種揣個刷卡器擠地鐵而暴富的情況根本就不存在。雖然目前尚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基于NFC的主流移動支付系統的安全性會比傳統的支付系統差,但依靠硬件而存在的“手機錢包”是否就是移動支付最理想的應用形式?
  隨著云計算在行業領域的大量使用,一種全新的移動支付模式——“數字錢包”開始走紅。與“手機錢包”將銀行賬戶和信用卡號碼等很多重要財務信息儲存在移動設備上的冒險行為相比,“數字錢包”將敏感的財務信息存儲于云端,而非實際設備上,利用“云”固有的安全性,用戶可隨時隨地通過任何設備訪問自己的“錢包”,而不必擔心因設備更換、丟失或升級帶來的麻煩。這樣不僅大大降低了財務信息受到侵害的風險,同時兼具移動支付的所有功能和靈活性。
  由此不難看出,從“手機錢包”向“數字錢包”的過渡可以滿足移動支付安全的根本需求,或許會成為移動支付技術發展的又一大趨勢。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移動支付增長超200% 二維碼與NFC支付短兵相接

近日,央行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其中,移動支付業務金額接近4萬億元,業務金額增速連續5個季度超過200%。

06月03日 19:09中國經濟網

香港金管局:發展NFC移動支付服務條件成熟

金管局表示,目前市場已有6家近場通訊(NFC)移動支付服務供應商正在或即將提供相關服務,亦有4家電訊商與兩家支付卡機構合作,進軍NFC業務,而金管局在今年初完成相關顧問報告,以及業界在11月推出的共用標準及指引,有助促進市場發...

12月24日 21:01香港電臺

德國電信發力NFC移動支付 聚焦用戶需求避免邊緣化

移動支付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市場調查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測,今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逾5000億美元。近日,德國電信公司(DT)亦發力移動支付,在德國推出了基于NFC方式的手機錢包業務,意在移動支付領域分得一杯...

05月22日 17:49通信信息報

移動支付“迷你IC卡” 率先在廣東地區試點

4月23日,中國銀聯聯合交通銀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動支付“迷你IC卡”,并在廣東地區率先啟動試點。

04月23日 17:54中國證券網

新開普:NFC移動支付推廣 利好多家上市銀行

智能一卡通領域的新開普(300248.SZ)正在依托NFC業務積極布局移動支付領域。新開普一位相關方面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NFC推廣方面面臨的關鍵性困難有望在2014年得到解決,產業發展瓶頸有望獲得突破。

01月17日 16:32第一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