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物聯網方案過審 企業排污權或可有償轉讓
膠州一食品企業沉淀池里的機器已經漚爛,已經沒有處污能力 。
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高科技手段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幻想。16日,記者從青島市環保局獲悉,“膠州市環保物聯網總量控制排污權交易云計算平臺 ”項目日前通過多方評審,已經進入技術設備配置階段。而企業的排污指標也將在平臺上實現有償轉讓,通過交易手段達到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目標。
環保物聯網方案過審
環保物聯網總量控制排污權交易云計算系統初步設計方案評審會日前在膠州市舉辦,由環保部信息中心、青島市政府辦公廳 、青島市環保局、青島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專家組成的評審專家組一致同意設計方案通過評審。16日,青島市環保局帶領記者來到膠州市,詳細了解得知,該項目的全稱叫做“膠州市環保物聯網總量控制排污權交易云計算平臺項目”,是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開發建設的。
記者從《方案》中了解到,其實“物聯網環保”并非新鮮事物,環保領域在十幾年的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環境質量在線監測等系統的建設中,廣泛采用了傳感器、RFID等相關技術,因此被業界公認為是物聯網技術應用較早的領域之一。“青島有106家重點企業被省環保廳實時監測,測得的數據也在平臺上實時發布,這其實就是利用的物聯網技術。”青島市環境監察支隊的藍科長介紹。
據膠州市環保局介紹,簡單來說,環保物聯網的一端是監控終端,安裝在企業里面,另一端是監控中心,由環保部門掌握。目前膠州市已經組織40余家重點排污企業召開了環保物聯網項目企業排污口改造及在線監控站房建設調度會,確保順利完成物聯網在線監控終端的安裝工作。
為政府治污提供決策建議
監測并不是環保物聯網的唯一功能,該平臺的設計目標是滿足監測、控制、治理的全面需要。從監測方面,可以實現對水、氣、聲、土壤、生態等環境要素由點到面的監測,及時全面地獲取環境質量,污染源、環境風險等方面的信息。
從控制手段上,一方面可以密切監控產生廢氣、廢水等廢棄物的生產過程,把有害環境的污染物、廢棄物減少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可以輔助對廢氣、廢水、污染物等進行深入分析 ,進而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使部分污染物或廢棄物可以進行循環再利用,如對排污進行余熱回收、物質提取等。
通過和其他領域的物聯網進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一方面,進一步拓展監控對象范圍,從廢水、廢氣排放監控擴展到危廢、重金屬、輻射源、環境風險監控等,從城市監控、工業監控向城鎮 、農村污染監控擴展。另一方面,加強監控深度,在污染源末端監控污染物的排放濃度 、排放量的基礎上,還監控企業污染排放和治理設施的工況運行情況,為政府污染治理、企業生產工藝改進提供決策建議。此外,通過和其他領域的物聯網的協同,如連接氣象、交通領域物聯網,構成范圍更廣更全面的監控體系,支持環境的全面保護。
排污權有望在平臺交易
在《方案》中 ,記者特別注意到,一旦該平臺建立起來,企業的排污權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交易。對于“排污權交易”,市環境監察支隊的藍科長給出的解釋是,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條件下,在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下,各個排污單位進行的排污指標的有償轉讓活動。“比方說,在一塊管轄區域內,一個企業今年的排污總量指標沒有用完,而有的企業排污指標用完了,如果不停產就會超標,有剩余的企業就可以把排污指標轉賣給不夠用的企業。”膠州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補充稱,對于這個管轄區域來說,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是事先設置了“紅線”的,企業排污權交易實現之后,通過排污單位之間的排放配額交易,就能以較小的社會治理成本,實現區域內污染物總量的控制目標。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西安交大長天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是環保行業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交換標準的制定者,并以此標準建立了全國最大的物聯網“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目前,已在浙江嘉善、陜西西安完成了總量控制系統建設試點工作。“環保物聯網總量控制排污權交易云計算平臺 ”一旦建成,將率先在全國應用“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搭建總量控制和排污權交易平臺 ,成為建設全國性的排污權交易系統的示范,也為下一步建設環境能源交易平臺奠定基礎。
食品廠污水池竟是擺設
裝模作樣玩空轉,謊稱停產一查值班日記露了餡
半島都市報12月16日訊(記者 王媛)16日上午,記者跟隨市環境監察支隊來到膠州市營海鎮,隨機突檢當地企業。走進“青島景泰島食品有限公司”的大院,執法人員登上污水處理池查看。結果發現,好氧池里水花翻滾,看上去很像是在正規地處治污水,但執法人員一眼就看出,“池內根本沒有菌種!”原來,好氧池是依靠細菌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吞噬分解,如果菌種充足,水花翻滾中能看到明顯的絮狀物,而記者仔細觀察該廠好氧池里的水花,只有水泡,沒有菌絲,完全是空轉。
環境監察人員叫來食品廠負責人,詢問為何不投放菌種,該負責人稱,“已經停產3天了,沒產生污水,就沒投菌。”執法人員隨即要求查看該廠的值班日記,果然發現,近3天以來每天都有值班記錄。經現場進一步檢查,該廠的沉淀池里機器設備已經漚爛,而該廠負責人卻堅稱“爛了也能用”,執法人員要求開機驗證,結果證實機器完全失去了處污能力。
對該企業的諸多違規行為,環境監察人員當場責令限期整改,并將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并給予罰款處理。
相關文章
成都市環境信息中心廣泛征求環保物聯網解決方案
3月30日下午,“物聯網行業精英沙龍第二期——環保物聯網的應用與前景”活動在金融城4號樓40101室舉行,本次活動由市物聯網產業聯盟組織,市經信委、市環保信息中心、省技術轉移中心、雙流物聯網推進辦公室等單位參會,神州數碼、大唐...
何春銀:環保物聯網工程“1831” 促進信息化與生態文明有機融合
4月25日消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指導,中國信息協會信息服務網絡委員會、Esri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14中國城市信息化大會暨地理信息技術研討會南京站”在南京正式開幕。
環保物聯網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賽迪顧問昨日發布的《中國環保物聯網應用白皮書(2011年)》顯示,當前我國環保物聯網建設缺乏有效的統籌規劃,環保部門的應用系統由于大多是獨立建設,在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方面缺乏統籌規劃,導致重復建設、“信息孤島”現象普遍,數據利...
我省要打造全國最大省級環保物聯網
環保物聯網不僅可以涉及到對建設項目準入和立項的審批和監管,更重要是對污染源、風險源及周邊環境和健康實現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監管,能對各種經濟實體的原料、工藝、運行、排污以及產生的環境影響和變化按照“出生—成長—衰竭—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