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數據時代的“破”與“立”
“大數據現在已經成為天大的事”。11月12日,美國政府公布新版大數據研究計劃,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霍爾德倫致辭說,他去年曾預測大數據將是件“大事”,現在來看保守了。
時間倒回到6月,斯諾登的41張幻燈片,讓美國大數據監控項目“棱鏡”浮出水面,令人不寒而栗。
2013年被一些專家稱為“大數據元年”。對大數據時代的樂觀和憂慮,在這一年充分展示。
大變革
“除了上帝,每個人都必須用數據說話。”不僅是人,整個世界都越來越數據化。信息革命深入發展,如潮的數據澎湃而至,數量之巨,種類之雜,來勢之快,前所未有。
IDC(國際數據公司)估計,全球2012年產生數據總量約2.8澤字節。有人計算,這相當于3000多億部時長2小時的高清電影,連著看7000多萬年也看不完。
而這還只是序曲。更大的浪潮在后頭。
IDC預測,未來幾年,全球數據量每隔兩年翻一番,2020年達到40澤字節。
大數據不單單是“數據的工業革命”,而是一場更深刻的科技和產業大變革的組成部分,是對未來大趨勢、時代新特征的一種描述。大數據是推動這場大變革的重要動力,將成為促進經濟社會轉型新的關鍵資源。搜集、分析和運用指數級增長的龐大數據,將催生創新,為各行各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改變。
星巴克有意推出的“大數據咖啡杯”就是個小小的例子。美國媒體報道,這家咖啡連鎖巨頭打算試驗在一些咖啡杯中裝上傳感器,收集常客喝咖啡速度等數據,從而為喝咖啡較慢顧客提供保溫效果好的杯子,提高其滿意度和忠誠度。
業內人士認為,大數據的本質還不在于“大”,而是以嶄新的思維和技術去分析海量數據,揭示其中隱藏的人類行為等模式,由此創造新產品和服務,或是預測未來趨勢。
暢銷書《大數據時代》的作者、英國牛津大學數據科學家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是一種新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人們面對的不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
“現有的認知和體系是建立在稀缺數據上的成果,人們思維和工作方式必須發生變革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舍恩伯格在其書中寫道。
大競爭
大數據被視為創新和生產力提升的下一個前沿,正成為國家競爭力的要素之一,在世界范圍內日益受到重視。多國政府加大了對大數據發展的扶持力度,甚至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2013年,圍繞大數據的國際競爭繼續加碼。
咨詢公司益百利集團的研究顯示,全球對大數據項目投資總額去年已達45億歐元(約60億美元),預計今明兩年均會保持約40%的增長速度。
在美國,大數據已由熱點詞匯變成重點項目。去年3月,美國政府已公布2億美元的《大數據研究發展計劃》,今年11月再度公布涉及各級政府、私企、科研機構的多個大數據研究項目。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等都參與其中,有評論稱之為美國大數據戰略2.0版。
在英國,雖然經濟不景氣、財政緊縮,但政府依然為大數據一擲千金。2013年初,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宣布將注資8億英鎊發展8類高新技術,其中1.89億英鎊(約3億美元)用于大數據項目。
大數據在中國也已啟動駛入“快車道”,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正多方位布局。工信部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將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創新技術工程之一,其中包括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挖掘等。隨著4G牌照在2013年末的發放,更高速的網絡將帶來更大的數據流,為政府和企業帶來戰略性資源。
大挑戰
“棱鏡”今年曝光,讓人看到大數據時代維護國家信息安全、保護個人隱私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棱鏡門”讓各國政府意識到“數據主權”的重要性,以及在網絡和電信核心技術上依賴個別國家的惡果。必須加快自主創新以保護“數據主權”,已成為一些國家的共識。
英國《自然》雜志3月刊登的研究發現,只要有4個時間點和位置的數據就能確定一個人身份,準確率高達95%。這表明,大數據足以將一個人“描畫”清晰,現有法律手段和核心技術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正在逐漸失效。
如何在大數據來襲中保持清醒和理性、有所創新和創造,對國家和個人來說同樣是考驗。
專家指出,大數據可望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揮重要貢獻,巨大的人口基數、經濟體量和需求,意味著中國發展大數據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也應該看到,大數據具有價值密度低的特性,挖掘、分析等技術要求高。中國不能僅滿足于做“世界數據中心”,應防止概念炒作,加強自主創新,進行前瞻性的制度設計等布局,順勢而為,將“中國創造”由機遇化為現實。
還應該警惕“迷信”大數據等傾向,認識到大數據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心理學家認為,大數據創造的模型會將人束縛在算法提供的選項中,過度依賴大數據分析也可能束縛創新。美國互聯網活動家帕里澤稱之為“互聯網濾泡”:互聯網個性化雖然帶來方便,卻將人們局限在自己過往行為模式的“氣泡”中,無法觸及海量信息帶來的無盡可能。
大數據專家喜歡用莎士比亞“凡是過去,皆為序曲”來形容大數據分析的必然,但大數據提供的也只是參考答案而非最終答案。無論在小數據時代還是大數據時代,探索和創新精神都不應放棄,正如林肯所言,“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
相關文章
大數據等構成的人體信息物聯網將改變未來醫療模式
一條項鏈可以實時監測人體心肺功能、一個戒指可以監測呼吸脈搏等指標、一副眼鏡可以監測精神疾病患者狀況……記者20日從成都舉行的2021第二屆四川康復治療及產業論壇上獲悉,由大數據、云計算、有限傳輸與無線傳輸相結合構成的人體信息物...
依托大數據物聯網 開展防汛工作
記者從白云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為確保轄區安全度汛,該局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開展職責范圍內防汛搶險的應急綜合調度、指揮、協調工作,以有效應對汛期突發事件、緊急或特殊情況。該局以白云區“數字城管”系統平臺為基礎,依托...
治理PM2.5推行智能型環保 云計算大數據首當其沖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家電商會會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一句:“北京昨天的霧霾還很重,今天天氣很好,北京的天氣比較講政治。”的玩笑逗樂了在場所有記者。
大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如何在數字時代徹底改變業務?
如今的技術在不斷地發展。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還是重型自動機械,技術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然而,很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各種規模和類型企業的信息,以及解釋這些數據和信息的高級分析技術。由于大數據在推動組織數...
互聯網趨勢下,物流倉儲如何“玩”好大數據
前段時間電商物流界兩位大佬的“數據之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其他因素先不說,單說引起此次紛爭的“大數據”,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早已有人斷言:得數據者得天下。巨沃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倉儲物流供應鏈的管理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