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多部門聯手通過信息化手段創建平安校園
近日,在廣東東莞剛剛結束的“廣東省校園安全管理平臺”應用工作學習交流現場會上,東莞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旭輝介紹了該市利用“廣東省校園安全管理平臺”,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登記、突發事件報備、校車監管、預警信息發布、校園管理等工作,建立防范嚴密的安全防控體系,提升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經驗。
王旭輝介紹說,今年9月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天兔”由廣東入境。在嚴峻的風雨考驗面前,東莞市教育局按照省市三防指揮部的部署,及時采取了全市學校實施停課的措施,“各鎮街、學校迅速利用校安平臺發布安全預警,通知學生家長停課信息。臺風期間,無一起涉及師生傷亡的安全事故,無一起因通知不及時而引發的投訴事件”。
“孩子的安全比天大”,是經常掛在東莞市教育局局長楊靖波嘴邊的一句話。“打造學生安全防護平臺”是該市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十項工程”之一, 利用好“校安平臺”,則是這項工程重中之重的工作。
據了解,廣東省校園安全管理平臺是2007年由廣東省教育廳和廣東省公安廳根據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委《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23號令)第24條有關要求,聯合了消防、安監等部門,所構筑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
該平臺運行5年多來,初步實現了安全應急、學生定位、家校互動、校車監控等功能,為全省教育系統的安全穩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目前,全省各地已有80%以上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及幼兒園在該平臺注冊,運用該平臺開展學生安全防護工作。
積極探索校園安全管理新途徑
校安平臺的安全應急、平安校園、校車定位監控、安全衛士、電子圍欄等服務,給教育局和許多學校帶來了根本性的改變。
“今年11月,東莞市南城某幼兒園在每周安全隱患檢查中查出了安全隱患:有樹枝和電線交織在一塊了,這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我們的處理方案是及時把交織的樹枝給鋸了。茂名市某小學的月綜合檢查中,發現天花板有脫落現象,鋼筋外露,是非常大的安全隱患,處理方式是及時請工匠師傅進行修補,并請相關部門檢查驗收。”在“校園安全管理平臺”應用工作學習交流現場會的平臺操作使用培訓中,培訓人員不無感觸地引用了幾個事故防護案例,講解了該平臺安全應急服務中的安全隱患排查內容。
應急預案建立和突發事件報備兩個功能,在安全防護中同樣給力。現場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清遠市清城區大觀小學做的一份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這份預案做得非常詳細,分別列出了應急領導小組、應急疏散小組、預警小組、醫療救護小組、滅火小組等,各個小組分別設置了組長、組員,明確了各個小組的主要職責,同時細化了緊急疏散的具體安排,包括每個班級的疏散路線、應該走哪個樓梯等。最后,還明確了事故責任報告制度和事故責任的追究,“這樣,一旦出現突發事件,每個人都能迅速行使自己的職責,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帶來的傷害。”
事實上,平臺的安全應急、平安校園、校車定位監控、安全衛士、電子圍欄等五項服務,給充分利用該平臺的教育局和學校帶來了根本性的改變。
佛山市南海區華附南海實驗高中教師戴澤賢說:“學生進出學校必須刷卡,刷卡完成后,電腦將顯示學生出入信息,同時平臺會及時發送一條學生出入學校具體時間的短信到學生家長手機上。”另外,學校教職工和學生出入校園除需要刷教師證或電子學生證外,還會進行人像抓拍;外來人員需要出入校園時,則通過刷身份證調出其身份信息、進行圖像比對登記;學校每天都可以登錄系統,檢查學生出勤率,同時發送異常短信等,“校安平臺和安全衛士服務給我校帶來了很大變化,學校提供的各項服務也得到了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好評。”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校車定位監控服務。今年3月以來,廣東先后發生深圳校車追尾、佛山校車撞車和清遠幼兒園女童悶死校車內等事故。廣東省教育廳今年7月及時下發《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加強校車衛星定位監管平臺建設與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在前期安裝衛星定位汽車行駛記錄儀工作的基礎上,將省級校車監管平臺與“校園安全管理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要求各地校車監管平臺及時上傳車輛、駕駛人、隨車照管人員、行駛路線等信息監控數據,通過“平臺”,對校車進行實時監控,做到限時、限速、限線路段,并安裝車載攝像頭實時監控車內的全部實況,保障校車安全。即使不幸出現事故,也能快速查明起因,實施有效救援。
此外,平臺的電子圍欄的服務還針對3-14歲年齡段兒童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的特點,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應用現代通信、網絡技術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安全保障。
充分發揮平臺的安全防護作用
目前,廣東省21個地市中,已經有11個地市應用了校園安全管理平臺進行安全工作管理,近2萬中小學校、幼兒園納入了校園安全管理平臺。
“安全不保,何談教育。” 廣東省清遠市教育局教育科科長陳勁松,以這樣沉甸甸的8個字,凝練了他對校園安全問題的重視。據廣東省教育廳安全保衛處處長王自成介紹,重視學校安全防范工作已經成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一個共識。經過5年的探索,他們以“校安平臺”作為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突破口。
2013年,教育廳發文《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基礎一司關于做好2013年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推廣“廣東省校園安全管理平臺”,認真按照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運用校園安全管理平臺開展安全信息發布、應急預案報備、校車監控、安全隱患排查登記報備、突發信息報送等安全管理工作。
廣東省教育廳5年來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校園安全努力,探索出了一條校園安全管理的新途徑,有效地突破了校園安全管理中人力不足、制度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所帶來的管理漏洞。
“運用校安平臺這一科技手段,一方面可以減輕學校安全管理人員的負擔,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準確、及時、規范地開展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學校的風險防范工作水平。”廣東省教育廳安全保衛處處長王自成對記者說。
目前,廣東省21個地市中,已經有11個地市應用了校園安全管理平臺進行安全工作管理,近2萬的中小學校、幼兒園納入了校園安全管理平臺,全省學校安全用戶超過43000名,有200余萬學生用戶和300余萬的家長用戶通過平臺實現和學校的溝通交流。
創建面向未來的平安校園
針對部分地方提出各級行政部門要對校安信息進行把關的問題,下一步將改進平臺功能,增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環節,彌補信息報送不準確、不規范的問題。
“建立一個系統化的管理平臺,推進廣東省校園安全管理平臺建設,規范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長效管理工作體系,遏制學生安全事故。”這是東莞市教育局安全工作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工作目標。他們始終將學校安全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將安全信息化建設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廣東省教育廳安全保衛處處長王自成強調,地方和學校要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小團體思想,積極推廣利用“平臺”報送突發事件信息。而針對部分地方提出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對事件信息進行把關的問題,他表示正在研究中,下一步將改進“平臺”功能,增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環節,彌補信息報送不準確、不規范的問題。
據王自成透露,部分地區沒有充分認識到“平臺”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存在“官本位”意識,“如本來要求學校和幼兒園將突發事件信息通過校安平臺直接發送上級機關,但他們不敢采用這種報送方式,而是讓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后才層層逐級上報”。
此外,在校安平臺建設和使用過程中,建設經費一直是制約其迅速發展的最大瓶頸。據初步估算,每年每個分支平臺的運行維護費、人員管理費、培訓費等約需20余萬元人民幣。另外,受資金所限,目前部分市、縣(區)對該平臺推廣力度不夠,尤其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電腦都沒有配備,人員培訓經費不足,大部分操作人員難以熟練操作,也制約了該平臺的使用效果。
對此,廣東省教育廳制定了詳細計劃,一方面積極籌措資金,加強該平臺的運行和維護管理,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補助,建立規范、系統的運行體系;另一方面,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力爭3年內對各地、各學校操作使用人員進行一次全面培訓。
為了建立面向未來的平安校園,廣東制定了三項舉措:
一是加強資源整合,將現有“校訊通”、“家校通”等企業平臺中的有效管理資源整合起來,實現其在家校互通方面的全功能應用,并確保“家校溝通”服務在收費、服務、工作要求等方面管理規范。
二是加強校園數字化管理,在全省推廣校園視頻監控的基礎上,將學校大門口、教學樓、圖書館、飯堂等重點部位的視頻監控數據接入校安平臺,實現校園安全數字化管理。
三是推廣安全檢查跟蹤管理系統,為各級安全管理人員配備移動終端(手機),要求安全管理人員將安全檢查情況以圖片或文字形式定期上傳至校安平臺,由上級管理層對檢查情況進行跟蹤監管。
“我相信,在全省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下,廣東省校園安全管理平臺必將在學校安全管理中,發揮出更加積極和重要的作用。”王自成最后充滿信心地說。
相關文章
廣東交通運輸廳將用大數據、5G等技術手段助力2020年春運
“全國春運看廣東”,今年春運有何新亮點?3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0年廣東首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就春運熱點問題進行了介紹。據介紹,廣東將運用大數據指揮平臺,使用5G、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助力2...
RFID混凝土預制構件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統
一、引言當前,國內正在大力推行住宅產業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作為一種工業化建筑結構的形式逐漸被重新關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就是將混凝土結構拆分為多種預制構件單元(梁、柱、樓板等),在預制構件工廠澆筑成型,再運輸至施工現場,吊裝...
廣東移動5G+智慧地鐵長啥樣?
隨著5G融入百業、服務大眾,廣東移動聯合合作伙伴推出5G+智慧地鐵項目,以5G技術和人工智能賦能傳統交通行業,實現交通安全和調度管理的可視化、智能化,記者日前在廣州地鐵的廣州塔站嗅到這一5G技術與交通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味道...
廣東衛健委提出要用云計算、IoT等技術健全完善醫院信息系統功能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印發《廣東省促進粵東西北地區市級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提出,要提升信息化支撐能力。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健全完善醫院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