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堵指數 大數據時代如何有大作為
2013年12月28日開始,廣州市民可以通過廣州交通信息網、手機客戶端軟件“行訊通”等途徑,查詢廣州市中心城區以及中心五區的道路交通擁堵指數。這是廣州市首次公布擁堵指數,也是繼北京之后第二個公布的城市。
擁堵,已成為部分大城市不能承受之重。上下班高峰期長長的車龍,已成為每天定時上演的壯觀劇目。擁堵對個人生活及城市發展的負面效益無須贅言。治堵,已成為當前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在這個大背景下,此次推出的交通擁堵指數,通過數字化模式,讓民眾“察言觀色”(不同顏色提醒擁堵狀況)知路況信息,從而優化出行路線,不得不說是一項民心工程。
通過20000輛出租車及4000輛公路客運車輛回傳的GPS數據得出的交通擁堵指數,完善了廣州的交通信息系統,提高城市交通信息化水平,不僅與智慧城市遙相呼應,而且對于輔助政府決策、服務廣大群眾都良有裨益。且不論成效怎樣,解困堵城,提速廣州,每份努力都值得尊重,每跨出一步都值得期待。
大數據時代,通過數字量化分析,能掌握最大程度貼近事實,有效避免盲目臆想與感性決策,對癥下藥,少走彎路。回到擁堵問題,數字化能否為優化交通鋪路,還須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做好后續功課,以擁堵指數收集為契機,為城市交通徹底把脈。首先,筆者建議該系統成熟后,不妨將采集數據的車輛擴大,讓政府用車、部分有意愿的市民用車加入,讓擁堵數據庫更豐富更精確,便于數據與實際的“無縫對接”。畢竟相比于廣州龐大而復雜的交通系統,目前20000輛出租車及4000輛公路客運車還是杯水車薪。作為GPS數據提供源,車輛分布越多、數量越廣,對民眾出行及政府決策越有借鑒意義。
其次,在大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對擁堵點的分布、擁堵時段的特點、公共交通設施及運行情況等深層原因進行量化分析、求解。通過經濟、行政等手段改善和塑造更合理的出行方式結構。在大數據時代,數字化可謂跨出了歷史性一步,但如果數字化后,緩堵建議依舊是“避開高峰、減少出行”,所謂的數字化難免淪為數字游。
相關文章
大數據等構成的人體信息物聯網將改變未來醫療模式
一條項鏈可以實時監測人體心肺功能、一個戒指可以監測呼吸脈搏等指標、一副眼鏡可以監測精神疾病患者狀況……記者20日從成都舉行的2021第二屆四川康復治療及產業論壇上獲悉,由大數據、云計算、有限傳輸與無線傳輸相結合構成的人體信息物...
依托大數據物聯網 開展防汛工作
記者從白云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為確保轄區安全度汛,該局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開展職責范圍內防汛搶險的應急綜合調度、指揮、協調工作,以有效應對汛期突發事件、緊急或特殊情況。該局以白云區“數字城管”系統平臺為基礎,依托...
治理PM2.5推行智能型環保 云計算大數據首當其沖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家電商會會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一句:“北京昨天的霧霾還很重,今天天氣很好,北京的天氣比較講政治。”的玩笑逗樂了在場所有記者。
大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如何在數字時代徹底改變業務?
如今的技術在不斷地發展。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還是重型自動機械,技術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然而,很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各種規模和類型企業的信息,以及解釋這些數據和信息的高級分析技術。由于大數據在推動組織數...
互聯網趨勢下,物流倉儲如何“玩”好大數據
前段時間電商物流界兩位大佬的“數據之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其他因素先不說,單說引起此次紛爭的“大數據”,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早已有人斷言:得數據者得天下。巨沃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倉儲物流供應鏈的管理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