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可穿戴技術泡沫說:真的是短期流行熱?
剛剛結束的CES2014儼然成了可穿戴產品的發布會,各大巨頭公司集體出擊,紛紛發布和展示自己的可穿戴產品,由于這些產品多有雷同,且新意不多,加上投資界、媒體界的不斷熱潮,因此有人稱可穿戴技術熱陷入泡沫,真是這樣的嗎?可穿戴設備市場真是個大泡泡嗎?
創新擴散的S曲線
讓我們回頭看看一個創新擴散理論,“創新擴散理論”是美國學者埃弗雷特?羅杰斯(E.M.Rogers)提出的。埃弗雷特?羅杰斯認為創新是:“一種被個人或其他采納單位視為新穎的觀念、時間或事物。”
他認為一個創新的產品需要經歷五個階段,即:了解階段、興趣階段、評估階段、試驗階段和采納階段。創新擴散的傳播過程可以用一條“S”形曲線來描述。在擴散的早期,采用者很少,進展速度也很慢;當采用者人數擴大到居民的10%~25%時,進展突然加快,曲線迅速上升并保持這一趨勢,即所謂的“起飛期“;在接近飽和點時,進展又會減緩。整個過程類似于一條“S”形的曲線。在創新擴散過程中,早期采用者為后來的起飛作了必要的準備。這個看似“勢單力薄”的群體能夠在人際傳播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勸說他人接受創新。在羅杰斯看來,早期采用者就是愿意率先接受和使用創新事物并甘愿為之冒風險那部分人。這些人不僅對創新初期的種種不足有著較強的忍耐力,還能夠對自身所處各群體的意見領袖展開“游說“,使之接受以至采用創新產品。之后,創新又通過意見領袖們迅速向外擴散。這樣,創新距其“起飛期“的來臨已然不遠。
結合這個曲線,可以看出,一個創新產品的早期階段很重要,需要更多人來“嘗鮮”,如果早期使用者能達到25%左右的時候,就可以迎來這個產品的大爆發。
如何讓更多的人來嘗鮮?顯然,產品的多樣性非常重要,需要更多的公司介入,推出格式各樣的產品來,這樣,一方面教育了用戶,另一方面,積累了用戶群,為量變到質變做準備。
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現在正是其發展早期,很多公司來參與是一件好事情,有助于可穿戴設備生態系統的多樣化,實際上,廠商除了關注智能手表外,可穿戴設備已經蔓延到眼鏡、T恤、腰帶、鞋墊、假發、內衣、戒指等許多領域,只是在產品的設計上還需要解決功耗、外觀、應用以及商業模式、應用創新等,這些挑戰隨著技術的提升和產品的多樣化一定可以解決的。
可穿戴是一種趨勢還是短暫的流行熱?
要判斷可穿戴是否是未來一種主流趨勢,他們要回頭看看,過去十年,整個業界以PC為中心來完成電子產品的布局,例如基于PC端的游戲、安防、娛樂、辦公等等,而未來十年,整個產業將以云計算為中心,利用其龐大的運算能力,來解決PC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個人的醫療保健、智能家居、消費者興趣的判定、流行病的發病預警等等,要實現這些,就必須有可以獲取數據源的端設備,而可穿戴設備是當仁不讓的選擇。
有人會認為手機也是不錯的選擇,是的,但是手機在未來的角色應該是這些傳感設備和云之間的中繼設備,我們需要更簡單更低功耗的設備來完成數據的采集。所以,可穿戴不是一個短暫的流行熱,是一種未來發展趨勢。
可穿戴設備生態系統建設
一個產品的繁榮離不開生態系統的建設,現在圍繞可穿戴設備已經構建出一個從IP到完整產品的生態系統,這里稍作介紹。
1、IP2013年11月28日,ImaginationTechnologies(IMG.L)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將Wi-Fi、Bluetooth4.0和FM接收器結合在單一可配置解決方案上的IP產品。IMG稱運用這一整合技術,新的EnsigmaSeries4‘Explorer’無線電處理器(RPU)系列內核將能為各種瞄準下一代移動、可穿戴、物聯網(IoT)和其他連網產品的SoC提供理想的解決方案。新款Ensigma組合IP內核是專為整合到下一代SoC而全新設計的,因此與一般的解決方案相比,能夠顯著降低功耗、芯片占位面積以及材料清單成本。
2、平臺方案
針對可穿戴設備,博通、TI、Siliconlabs、昆天科微電子、ST、高通、英特爾等公司都推出了相應的平臺方案。2013年9月,博通宣布推出針對可穿戴設備的WICED開發平臺,這個平臺可將藍牙、WiFi、NFC、無線充電和定位技術整合到可穿戴設備中。博通是最早宣布大舉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公司,他們認為可穿戴技術方興未艾,無線連接技術是使其徹底發揮應用潛力的關鍵所在。
WICED可為設備嵌入低功耗、高性能、可互操作的無線聯網功能。一些新興企業正在基于Broadcom的WICED技術,設計新的可穿戴設備,包括血壓計、血糖儀、智能手表等。
為了支持可穿戴開發,博通甚至改變了以往的技術模式,可以對3、5人的小團隊給予技術支持,并給所有有意愿開發可穿戴的人或者團隊提供評估板,這種“小”生意模式在以前博通是根本不care的。
據傳風河公司也將在今年2月推出針對可穿戴設備的操作系統。
3、產品端
在產品端,高通、三星、索尼、聯想、TCL、康佳、百度、奇虎360等紛紛殺入可穿戴設備領域,更有無數新創公司在介入這個領域。在一些眾籌網站,可穿戴設備是新創公司的主要主要方向。
4、投資領域
在投資領域,可穿戴已經是非常熱門的概念,據傳,下一個“蘋果”公司將在可穿戴領域誕生,現在,投資人都在擦亮眼睛,尋找這個未來的金蘋果。
現在,我們正步入了互聯網主導的新經濟模式,這種互聯網經濟模式的一大特點就是試錯型經濟模式-----即你要不斷試錯才可以找到正確的模式,如果你還不去試錯,那你連參與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可穿戴領域還在陷入泡沫嗎?可能你已經有了答案了。
相關文章
Fitbit和Lytro的設計師解讀可穿戴技術的未來
從健康追蹤設備、智能手表,到身份識別工具,可穿戴技術正在不可阻擋地崛起中。與其它硬件不同的是,可穿戴設備就像飾品一樣個性化,如果外觀丑陋或穿戴不舒適,就無法獲得用戶的親睞。因此,設計師可謂是可穿戴設備的靈魂人物。
智能城市、可穿戴技術帶你游走在智能世界里
在1998年的一天,統計學家David Fairley正走在繁忙的舊金山街道,準備去幼兒園接他兒子。當時交通很擁擠,走到半路時,他開始覺得不舒服并且頭暈。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召開 可穿戴技術將成焦點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已經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拉開大幕,全球1700多家參會企業將推出新產品、展示新技術,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近百家企業。大會將著重介紹移動領域最重要的創新和進步,并致力于研究移動技術對垂直行業的影響和推動。
醫療和智能應用加快可穿戴技術市場騰飛
可穿戴技術(wearable technology)正在市場上掀起一陣熱門話題,從市調公司最新的數字就可證明這一點。根據IMS Research的資料,2011年全球可穿戴技術市場約帶來價值20億美元的營收,預計到2016年的...
可穿戴技術將引領醫療保健革命
2014,可穿戴技術之年。人們已經感受到可穿戴設備在教育、通信、導航和娛樂上的影響力,但是可穿戴最大的潛能很可能在于醫療保健。可穿戴技術通過輔助手術室內的醫生以及提供電子健康記錄的實時訪問,已經開始變革醫療保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