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青年認為移動支付將是未來主要結賬方式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四季度,全國共發生網上支付業務65.64億筆,金額318.9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26%和32.80%;移動支付業務6.07億筆,金額3.5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4.91%和252.66%。移動支付工具的使用者為何增長如此快速?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民調顯示,便捷(98.3%)和功能多(79.1%)是兩個主要原因。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支付方式正日趨多樣化。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等各種新的移動支付方式,除了促進交易的便利和安全,也為人們的日常社交帶來了新體驗。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客戶端對7248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傳統互聯網交易支付模式中占主導地位的第三方支付,也是受訪者在移動設備上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74.1%受訪者看好移動支付將成未來主要支付方式。受訪者大多數為青年,其中90后占26.2%,80后占42.9%,70后占24.5%,70后前占6.4%。
受訪者在移動設備上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是第三方支付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里,參與微信 “發紅包”和“搶紅包”成為不少人熱衷的一個新年活動。來自騰訊網的數據顯示,截至大年初一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
春節期間,正在讀大三的李鵬程和同學在微信聊天群里通過發紅包拜年。“微信綁定銀行卡賬號,輸入密碼就行。雖然錢不多,但是這種拜年方式很新鮮。”李鵬程發現手機支付程序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玩兒。“除了訂餐、打車,去便利店購物還可以掃條形碼。不僅省時省力,還時常可以享受優惠。”
調查顯示,受訪者在移動設備上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是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88.6%)。其他依次是:各銀行網銀助手支付(41.6%)、話費支付(35.6%)、移動等運營商的手機錢包支付(10.2%)、刷手機復制(6.1%)等。
移動支付工具的諸多功能中,受訪者使用最多的3個是:網上購物、購票(91.9%)、充值(87.9%)、繳費(61.8%)。其他依次是:投資理財(38.2%)、訂餐(22.7%)、捐款(12.0%)、打車(11.5%)、發紅包(9.3%)、便利店掃碼購物(6.8%)、AA收款(5.9%)。
在支付寶以后,微信支付功能的開通,被認為是引發了支付領域的第二次革命。此前,運營商也曾成立電子商務公司做支付。目前,以往依賴于購物網站的第三方支付紛紛推出獨立的手機“錢包”,并不斷添加多種支付功能。作為線下支付的老大,銀聯也開發手機支付客戶端,進軍線上支付市場。2013年年底,小米也入局支付領域。
為何電商、互聯網企業、手機開發商、運營商和銀行紛紛涉足移動支付領域?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認為,當下,互聯網公司和電商都需要搭建自己的生態圈,支付業務是這個生態圈里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幫助他們留住自己的用戶,打造生態閉環。
“從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來講,手機應用會越來越頻繁。而且,支付這種與錢相關的應用,比新聞、視頻等以內容為主的應用黏性相對要高。”電子商務專業媒體億邦動力網市場部負責人葉志榮指出,現在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大量地投打車補貼,就是一種花錢買用戶的方式。
他還指出,隨著手機支付應用的普及,做支付的企業做到一定程度,未來很有可能涉足互聯網金融領域。只不過那時候,互聯網金融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產品出現,包括像‘京東白條’這種個人貸款。這都是基于互聯網用戶行為習慣的數據分析產生的。
50.4%受訪者認為當前的移動支付工具安全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四季度,全國共發生網上支付業務65.64億筆,金額318.9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26%和32.80%;移動支付業務6.07億筆,金額3.5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4.91%和252.66%。
移動支付工具使用者不斷增多的原因是什么?調查顯示,便捷(98.3%)和功能多(79.1%)是兩個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好玩(14.2%)、安全(14.3%)、從眾心理(11.3%)。
在上海工作的劉志成說,越來越多的同事在用手機應用程序付錢。而他在嘗試一次后,就不敢再使用。“用這些手機應用程序輸入6位密碼,甚至掃一下保留的條形碼就可以支付。快是快了,風險也提高了。”劉志成有些擔憂,手機里經常存有個人大量信息,各種應用程序也經常是登錄狀態,萬一丟了手機,與應用程序綁定的銀行卡賬號信息豈不是很有可能泄露?
日前,烏云網發布消息稱,淘寶和支付寶認證存在安全缺陷,黑客可以簡單利用該漏洞登錄他人淘寶和支付寶賬號進行操作。之后,淘寶證實了此消息,回應稱這是近期一個新業務規則引起的短時漏洞,已在第一時間進行了修復。
調查中,僅4.9%的受訪者肯定當前移動支付工具非常安全,45.5%的受訪者認為比較安全,總和剛好過半(50.4%)。而有9.6%的受訪者認為不太安全,2.3%的受訪者確認不安全,總和為11.9%。回答一般和不好說的受訪者分別占24.6%和13.1%。
“目前,移動支付領域還沒有特別大的安全事件發生。”葉志榮表示,一方面,目前做手機支付的大多是比較大的平臺,技術相對成熟。另一方面,這也與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不高有關。
在他看來,互聯網產品安全性的發展始終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三方支付和信用卡快捷支付功能的安全性也曾被廣泛質疑。但是隨著這些支付方式的普及,企業和用戶慢慢建立了信任關系。手機支付安全性不是絕對的,不過它會隨著技術的演進不斷加強。”
調查顯示,使用過銀行卡快捷支付功能的受訪者已達86.1%。
95.2%受訪者呼吁移動支付平臺增強安全性
當下,支付寶和微信的打車軟件“大戰”愈演愈烈。而隨著其他第三方支付產品的加入、銀聯的插手、銀行的直接介入以及手機開發商小米公司的涉足,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也面臨升級。
移動支付未來會不會成為社會主要支付方式?調查中, 高達74.1%的受訪者回答“會”,7.1%的受訪者回答“不會”, 18.8%的受訪者感覺“不好說”。
葉志榮認為,在打車等應用場景里面,企業正在用補貼或其他營銷方式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從長遠角度和消費者角度來看,在小額支付方面,移動支付會越來越有優勢。
“去年是移動支付的開端之年,未來支付領域和互聯網金融會發生更多變化,現在談格局尚且過早。”葉志榮說,在國外,做移動支付的企業主要有3類:銀行、互聯網公司和運營商,支付方式也多種多樣。除了依靠網絡進行支付,還有基于POS(point of sale,一種安裝在信用卡的特約商戶和受理網點中,與計算機聯成網絡,幫助實現電子資金自動轉賬的多功能終端)的移動支付。另外,硬件生產商還將支付芯片直接放在手機里。在國內,手機廠商小米已經申請了支付牌照,不排除未來在這方面積極布局。
移動支付工具如何才能贏得更多用戶?調查顯示,95.2%的受訪者呼吁增強其安全性,73.7%的受訪者期盼支付過程更加快捷方便,46.3%的受訪者建議支付工具添加更多功能,4.7%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做好廣告。
莫岱青強調,安全性建設是做移動支付的企業不可忽略的問題。“出現安全問題會引發連鎖反應。除了直接導致企業在移動支付方面失去很多用戶,還會威脅企業其他產品的推廣。”
相關文章
移動支付增長超200% 二維碼與NFC支付短兵相接
近日,央行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其中,移動支付業務金額接近4萬億元,業務金額增速連續5個季度超過200%。
香港金管局:發展NFC移動支付服務條件成熟
金管局表示,目前市場已有6家近場通訊(NFC)移動支付服務供應商正在或即將提供相關服務,亦有4家電訊商與兩家支付卡機構合作,進軍NFC業務,而金管局在今年初完成相關顧問報告,以及業界在11月推出的共用標準及指引,有助促進市場發...
德國電信發力NFC移動支付 聚焦用戶需求避免邊緣化
移動支付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市場調查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測,今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逾5000億美元。近日,德國電信公司(DT)亦發力移動支付,在德國推出了基于NFC方式的手機錢包業務,意在移動支付領域分得一杯...
新開普:NFC移動支付推廣 利好多家上市銀行
智能一卡通領域的新開普(300248.SZ)正在依托NFC業務積極布局移動支付領域。新開普一位相關方面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NFC推廣方面面臨的關鍵性困難有望在2014年得到解決,產業發展瓶頸有望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