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生態圈引爆互聯網思維頂級商機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普及,智能家居迎來了市場發展的新機遇。特別是進入2014年,受到谷歌、Nest的影響,智能家居迎來了發展中的第二個春天。智能家居似乎正在成為2014年業界最“炙手可熱”的一個題材。但當我們走近市場,卻發現:智能家居是“叫好不叫座”,這是什么原因呢?此外,智能家居行業能否突破瓶頸,實現跨越呢?
智能家居:為何叫好不叫座
我們知道,作為智能家居的首要價值,就是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讓充滿勞累、懶惰心態中的人們過得更輕松。目前,由于智能家居企業片面的去追求產品智能化,已經到了華而不實的程度,使得智能家居的應用操作,所謂的“智能”居然是變得越來越復雜,讓消費者望而卻步。表面看,是產品操作“低能”,其實還不僅如此,其內核功能也很“低智”。
市場上的很多智能家居在實質上遠遠沒有達到智能水平,更多是在概念層面來回徘徊。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實例,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但它們卻無法互聯互通。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每一個家庭都被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割裂成多個信息“孤島”,這樣自然也就失去了智能效應。
科技以人為本。但很多智能家居卻是以競爭為本,并沒有深入考慮消費者感受。行色匆匆的城市生活,在上班和下班的忙忙碌碌中,人們需要給彼此孤寂的心傳遞溫暖。能否實現將無數家庭成員、家用設備連接成互聯網絡,實現對家庭環境和家人健康的自動感知、對家庭設備和家用電器的智能控制,支持家人之間、朋友之間關于生活方式的互動和分享?作為智能家居,理應實現這種人性化的智能,但智能家居企業卻沒有做到。
此外,從競爭角度看,國內多個智能家居產品往同質化嚴重,“千機一面”帶來的必然是無個性結果。這就阻礙了敢于嘗試的時尚一族的購買力。
在智能手機行業,雷軍運用互聯網思維,讓小米成為行業黑馬,至少在營銷創新上做了顛覆。其實,一直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智能家居市場,缺乏的也就是這種互聯網思維。
在去年,雖然已經有互聯網企業進入這個產業,但智能家居的根本性問題依然沒有得到突破——不同品牌的產品不能互聯互通互控。在這樣的背景下,其互聯網思維也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散、落地,更沒有實現真正的產業創新革命。作為一直拘于客廳這個小范圍內爭奪的國內智能家居、智能家電企業是否還有市場機會呢?這取決是否有企業率先突破行業瓶頸。
領海戰略:家聯國際的互聯網思維
突破常規一直是營銷人追求的目標,隨著云時代的到來,讓創新者有了更多快速、實效的創新模式,這便是互聯網思維的成長土壤。家聯國際、上海家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洪佩軍博士表示:“互聯網思維就是通過顛覆性創新,構建產業的領海。”洪佩軍博士是中國智慧城市的倡導者,也是智能家電行業變革的推動者,更是中國智慧家庭時代的開創者,在谷歌收購NestLabs之前,家聯國際就推出了全球唯一的智慧家庭全兼容性平臺——iComhome家聯網平臺,洪佩軍也因此被業內譽為“家聯網教父”和“智慧家庭之父”。
我們知道,紅海是相對藍海而言,但如果出現同質化競爭,藍海也很快成為紅海。洪佩軍博士認為,智能家居的突破需要四種思維——用戶思維、體驗思維、平臺思維和創新思維。此時,就需要企業掌握產業的核心,以此構建難以跨越的領海。這樣才能真正突破行業瓶頸,實現“月涌大江流”的盛景。
第一,用戶思維。
在傳統經濟中,往往是在企業思維主導下制造產品,雖然也強調“客戶是上帝”,但更多是一種傳播口號,消費者是被動需求。而在互聯網經濟中,則是全面關注消費者,才能讓消費者有主動選擇你的可能性。也因此,要贏取市場,就應該以消費者為導向。洪佩軍博士認為:“企業必須放棄過度營銷,要深入消費者中去。從消費者視角研發產品。”實際上,前文闡述的應用操作復雜、不同品牌之間無法互聯互通互控等,都是由于用戶思維模式的不同造成了研發方向的偏離。為此,iComhome家聯網平臺在操作上,也力求簡單、直接。
第二,體驗思維。
今天,所有的產品高度同質化,但最后你發現,能勝出的決定性要素就是用戶體驗。
有專家點評智能家居有兩個不好的體驗瓶頸。首先,有線和無線。
傳統智能家居采用有線技術,布線復雜,造價昂貴,且用戶體驗度不好;而新一代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家居,利用無線傳感技術,結合移動互聯網技術,采用智能終端遠程控制,整個使用體驗的舒適度明顯提升;其次,智能家電不夠智能。比如,很多智能家電的本質還是家用電器,僅是采用了一些智能化的系統或者技術,而真正的智能需要一個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在這個平臺上,所有家居、家電等都可以被遠程控制,實現智能化的應用體驗。
目前,正如前文所言,不同品牌之間還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互控。洪佩軍博士認為:“智慧家庭中的家居、家電,追求越來越高的智能化肯定是必要的,但不管它們是傳統家電還是智能家電,不能再是孤立的或者自成體系的,必須通過家庭層面的互聯互通實現擬人智能、實現家庭生活的智能化服務,讓家用電器不再冷冰冰,而是成為家庭中的一員。”為此,家聯國際、上海家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iComhome家聯網平臺采用了“端+云+端”的總體架構,完全實現人和家的互聯,將無數智慧家庭及其家庭成員、家用設備連接成互聯網絡,實現對家庭環境和家人健康的自動感知、對家庭設備和家用電器的智能控制,并支持家人之間、朋友之間關于生活方式的互動和分享。
此外,不需要任何明線,為有線的傳統家電提供了一個無線的解決方案。
第三,平臺思維。
在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中,有60家企業的大部分收入均來自平臺商務,包括蘋果、思科、谷歌微軟等。在互聯網經濟時代,通過技術建立的平臺,已經是最佳的商業模式。洪佩軍博士認為:“企業必須具有放棄小我競爭,做好智慧家庭生態圈的平臺思維。”2014年1月,家聯國際上海家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首家推出的iComhome智慧家庭全兼容性平臺就具有這樣的平臺基因。洪佩軍博士說:“這是一種平臺模式,也是一種滿足家庭個性化家居的生活方式,它將徹底顛覆傳統智能家居行業。”在這個平臺上,兼容市場所有傳統家電品牌,涵蓋所有居家設備,無限包容接納所有品牌家電進入平臺,為用戶提供多種以前互相分離而無法實現的多種功能。這也就是1+N模式,即完成無限可能的互聯互通互控。
第四,生態圈思維。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顛覆式創新非常多,不一定要去發明一個可口可樂秘方才是創新。從目前看,主要有兩種創新:一種是用戶體驗的創新,一種是商業模式的顛覆創新。其實,iComhome智慧家庭全兼容性平臺不僅完成了用戶的體驗創新,也實現了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知道,平臺商業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完善的、成長潛能強大的“生態圈”,可以把大量消費者粘在平臺上,最終與進入這個平臺的企業共享、共贏。
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近日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未來3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增速將不斷提升,到2016年預計可達到29.17%,到2017年,我國智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0億元。我們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無論是谷歌,還是蘋果,他們都是通過搭建一個生態圈來聚合產業的力量。而這些,家聯國際上海家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都做到了——通過智慧家庭生態圈給智能家居指明了方向。也因此,在未來也必將給有限的傳統家裝市場帶來無限的財富機會。
相關文章
Marvell物聯網方案支援Broadlink智慧家庭自動化產品
邁威爾科技(Marvell)宣布,中國新興智慧家庭廠商杭州古北電子科技(Broadlink)選用Marvell無線微控制器與物聯網(IoT)平臺,支援其全系列智慧家庭自動化產品。
智慧家庭:建跨品牌兼容平臺是關鍵
最近幾年,國內外對“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得很多,但實際上,現在的智能家居還有很多局限性,比如安裝智能家居需要開槽布線、重新裝修;不同品牌的設備無法兼容,安裝后很難再擴展和調整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并已經在實踐一個嶄新的概念—...
電信智慧家庭 引領全新的信息生活方式
老人和小孩獨自在家是否安全,用手機就能知道;走在路上用手機就能打開家里的空調,家里是不是被盜了……您能想象自己的生活將跟電影中一樣精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