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李朝興:建設智慧城市 實施示范工程
今天上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李朝興向記者透露,今年本市將實施智慧城市示范應用工程。重點推進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應急、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旅游、智慧港口、智能農業、便民支付10個專項工程。
據介紹,本市今年將初步形成覆蓋城鄉的數字化社會服務體系,電子健康檔案開展試點,重要食品安全信息實現可追溯,動態交通出行信息多渠道獲取。加快推進審計一張網和行政審批一張網建設,實現用機器管人,用程序管事,用電子監察,用平臺惠企,用網絡便民。
無線網覆蓋重要公共場所
今天上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李朝興向記者透露,本市今年將全面實施寬帶天津工程。全市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3000G,光纖入戶接入能力達到410萬戶,無線局域網熱點基本覆蓋城市重要公共場所,進一步加快4G網絡商用化進程。
本市今年還將大力培育信息消費,抓住4G網絡商用契機,積極發展移動互聯、手機電視、IPTV等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北斗導航等智能終端,促進網絡購物、網絡支付、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業發展。加快推進三網融合,IPTV用戶突破60萬戶。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服務產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力爭過千億元,增長35%。開展信息消費試點城區建設,培育濱海新區、寶坻、武清等6個信息消費示范區,將信息消費培育成為拉動內需的新增長點。
實現網上辦事一碼通
今天上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李朝興向記者透露,本市今年將加快推進信息化“五個一”工程建設,建成骨干萬兆光網,實現業務專網、電信網、廣電網、電力網與政務網的互聯互通。
李朝興介紹,“五個一”工程建設即“一張網”、“一朵云”、“一平臺”、“一災備”、“一批數據庫”建設,目的是為加快效能政府建設,更好地提升執政能力。今年將啟動“市民通、企業通、公務員通”三通工程,逐步實現一人一證、一企一證、一公務員一證,到2016年,基本實現市民、企業和公務員網上辦事一碼通。今年重點是建立以個人身份證號為標識的網上市民主頁,實現市民公共服務的電子化、便利化。
同時,加快云中心和云平臺建設,滿足現階段本市黨政機關新建和擴容業務應用需要,支撐全市范圍內各類跨層級、跨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換。推進災備中心建設,集中提供規范、專業化災備服務。加快數據庫建設與開發應用,完成人口信息和空間地理信息庫建設,啟動法人信息庫建設,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市民提供應用服務。
政務大數據先啟動
今天上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李朝興向記者透露,今年本市將繼續著力推進智慧天津建設,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整合各類資源,擴大信息共享,完善社會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實現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
本市將重點加快發展大數據。利用本市列入國家三網融合和信息消費試點示范城市的契機,整合信息資源,做好大數據采集、處理、存儲、挖掘、應用和安全。政務大數據要率先啟動,推廣審計一張網大數據的做法,逐步拓展到城市規劃、土地、建設和管理等領域。公共大數據重點是整合健康、教育、社區等民生領域的數據資源,逐步實現共建共享。行業大數據在能源、金融、環保等領域開展試點。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