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要落地,先把體驗做好
在昨天舉行的2014年中國(上海)家電博覽會上,似乎誰不說智能,誰就OUT(落伍)了。
海信發布了新一代智能冰箱,可進行食品管理、健康管理、物聯網服務;前兩天,小天鵝發布的自動投放洗滌劑的洗衣機、海爾發布的U+智能家電操作系統及產品,也在家電博覽會上亮相。
除了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小家電的智能化如火如荼。最搶眼的就是地板清潔機器人(54.710, 0.41, 0.76%),三星的機器人吸塵器可以自己規劃路線,來自美國、瑞士、德國的吸塵器機器人也在家博會上同場競技。
當然,智能不是說說那么簡單,智能家電離真正好的體驗還有距離。
比如,某款智能冰箱,食品管理采用了圖像識別技術,但記者去體驗時,發現冰箱上的屏幕顯示識別率只有7%;也可采用語音錄入,但喊了幾聲“兩只蘋果”,并不能馬上反應;最后要自己輸入食品名單、重量、購買日期。另一款智能冰箱,稱能與超市連接,但目前暫時只能把所缺食品信息發至手機。
增加這么多繁重工作,消費者愿意嗎?智能家電是新一代產品顛覆市場的創新,還是互聯技術概念的噱頭?這成為昨天下午“中國家電發展高峰論壇”上,家電廠商熱議的話題。
夏普商貿(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穆剛認為,智能逐漸成為電視的標配,“它只是新增一個功能,不應該成為噱頭”。
“今年中國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將從50%提升到70%,但調查顯示,使用智能功能不到20%。”LG電子大中華區副總裁李相龍坦言,這說明,雖然互聯網急劇發展,但消費者使用習慣沒跟上,沒把真正價值給消費者,這是家電協會和家電廠要共同解決的難題。
作為一個家庭主婦,筆者倒覺得,地板清潔器、洗碗機等能“解放勞動力”的產品,只要價格親民、質量穩定、有大潛力,即使不能聯網,也是真正的智能家電,因為它們能夠解決消費者的需求“痛點”。
智能是大方向,但它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如何解決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把智能產品更好地賣給消費者,才是家電廠要攻克的難關。
相關文章
越來越人性化的智能家電
CES2014展已經落下帷幕,在此次展覽上的各家廠商,也是推出了各種特色產品:曲面電視、可穿戴設備、3D 打印機以及智能汽車,智能家電等,讓消費者更加期待它們的到來。
智能家電催生新市場 低功耗受寵
智能家電普及之勢已是勢不可擋
2013年,與智慧家電相關的話題不絕于耳,筆者在一月內已經歷了三場主題內容為智能家電的研討會或者發布會。可見智能家電熱度之高,為家電行業的一個聚焦點。
傳感器:智能家電催生新市場 低功耗受青睞
在傳統空調中,溫度傳感器大多只需3枚,現在的變頻空調增加到5至8枚,冰箱行業也同樣如此,都相應增加了傳感器的數量,這就給傳感器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