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故事”能否帶火智慧家居?
“這就是我想要的。”在日前舉辦的一場有關智能家電的論壇上,某女士盯著面前的液晶屏對身旁的男嘉賓說。那位來自家電企業的代表不假思索地應聲道:“這就是我們想提供的。”此時,一段憧憬未來智能生活的視頻正在屏幕上快速閃爍。
進入2014年,家電行業的智能化急劇升溫,就像事先達成了默契,幾大家電巨頭輪番上陣。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家用電器博覽會上,智能亦成為這個業內頗具風向標意義的展會上最熱的話題。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的裹挾下,家電產品層面的智能化正在攻堅,而走走停停的智能家居似乎也聞到了春的氣息。
家電企業講智能“故事”
因為競爭加劇,利潤越來越薄的企業只能給消費者和資本市場“講故事”。
這一輪智能化行情的引爆點是白電企業。2月26日,長虹旗下的美菱推出CHiQ冰箱,長虹總經理劉體斌放出豪言,要在10年內“終結”傳統功能型冰箱。3月10日,美的宣布要推進全線產品的智能化。美的副總裁蔡其武表示,上半年將密集推出智能化產品。之后一周內,美的連發洗衣機和空調兩個系列的智能新品。3月17日,海爾亮出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希望借此實現各品類、不同品牌家電的互聯互通。而后在中國家電博覽會上,海信科龍、合肥三洋、三星、LG等都有智能新品推出,甚至連吸油煙機、電蒸鍋、電水壺、空氣吸塵器也都以智能為賣點。
“這是因為競爭加劇,利潤越來越薄的企業只能給消費者和資本市場‘講故事’。”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他的依據是,往往與智能沾邊的傳聞剛露頭,相關企業股票的價格就必漲無疑。以美菱為例,在CHiQ冰箱面世前后的16個交易日里有11個收紅,累計漲幅高達41%。美的發布整體智能戰略當天,滬深兩市指數出現暴跌,而美的當日卻以紅盤收市。
對于上述“陰謀論”,一位市場調研公司的高層并不認同。他強調,實現智能家居的第一步就是要賣產品,而且可喜的是,企業以往關注單個產品的智能化提升,現在已經開始考慮如何用互聯網把所有產品串起來。一份由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會公布的《2013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預測,3年內智能白電產品市場占比將提升至20%。而不久前發布的《中國智能家電市場及用戶調查報告》顯示,已經有超過90%的受訪者愿意為智能家電埋單。“盡管智能市場存在泡沫,但是消費者認知度、配套環境,特別是產品功能較以往都有了很大提高。”上述高層指出。美的空調總裁吳文新表示,3年內物聯網空調在美的空調銷售額中的比重要超過50%。美菱方面稱,到2016年所有產品中智能白電占比將超過三成。而在功能型冰箱市場風生水起的奧馬副總裁姚友也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奧馬正在和幾家技術公司接洽,不久就會推出自己的智能產品。
智能終端落地是第一步
智能家居正逐漸從概念落實到產品,未來圍繞智能產品甚至可能形成一個社區服務中心。
海信冰箱總經理黃曉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經過這幾年的技術發展,尤其是物聯網和云計算的興起,智能家居正逐漸從概念落實到產品,從追求控制轉移到注重用戶體驗。在他看來,智能家居的發展不僅是智能終端的快速市場化,更重要的是構建家庭健康智能生活聯盟,未來圍繞智能產品甚至可能形成一個社區服務中心。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家電博覽會上,海信推出了國內首臺搭載了NFC技術的智能冰箱,使冰箱與人的交互能力大為提高。然而黃曉劍更看重的是,海信基于此可以開發出更多的應用,如與支付相連的社區配送等,使冰箱真正成為與家庭活動息息相關的食品和生活“管理專家”。CHiQ冰箱技術總負責人鐘明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智能終端推出只是智慧家居的第一步,CHiQ冰箱接下來要構建統一的智能白電云服務平臺,陸續推動空調、廚衛等產品的智能化。最終這些產品將和CHiQ電視一道,融入長虹的智慧家庭布局,協同推進其家庭互聯網戰略。在長虹描繪的智慧家居藍圖里,所有終端產品都將成為傳感器,不斷產生數據,而在通過互聯網連起的另一頭“長虹云”上,數據被不斷挖掘和分析,實現用戶定制內容和服務的自動推送,以產品為基礎獲得更大的商業價值。
就目前情況而言,企業走好第一步也不容易。例如,行業公認,智能冰箱普及的最大技術障礙是“食品識別”,CHiQ的云圖像識別技術雖然較業內普遍被使用的二維碼掃描實現了突破,更經濟、操作更簡便,但不足90%的識別率在說服消費者埋單時仍顯得底氣不足。類似的難點還有很多。智能家電的初衷是使家用電器更加擬人化,實現自動測量、遠程控制、自動調節等功能,可是功能增多的同時,操作也復雜起來,出現新問題的概率也在增多,而家電的使用者更多的是沒有技術經驗的家庭主婦,讓她們接受智能家電,突破入門時的使用障礙十分重要。對此,Silicon Labs亞太區微控制器高級市場經理彭志昌認為,這就需要解決自身故障自動監測與人機界面的人性化設計問題。操作界面必須設計得一目了然,操作流暢簡便。同時每當出現故障,機器要能預先診斷,并提出預警和解決方案。消費者具有良好的操作體驗才是關鍵。
避免淪為打工仔
傳統家電企業一定要立足自己的優勢,增強議價能力,否則只能淪為給別人打工。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認為,智能家居意味著不同行業跨界合作、資源整合,以及用戶交互等生態圈的搭建。這其中互聯網企業尤其受到家電企業偏愛,新興網絡企業如愛奇藝、小米,網絡平臺型巨頭則包括新浪和騰訊。最近的例子是美的與阿里攜手。對于這次合作,美的空調總裁吳文新暗示,不只是在天貓賣多少臺物聯網空調那么簡單,“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促進傳統家電行業的產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的變更”。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主任楊崑指出,電視用戶以35歲以上居多,而互聯網用戶35歲以下占大多數,“當35歲以下的人成為主流消費人群時,他們喜歡的終端模式和服務模式將成為中國的主流”。讓家電企業略感“絕望”的是,上述用戶的遷移很難通過一兩個產品和服務來改變。這似乎從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么傳統家電業熱衷于“傍”互聯網企業。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楊崑認為,阿里巴巴、騰訊、小米想得到的就是用戶入口,而“誰能抓住用戶,誰就有最多的機會控制網絡的分發”。當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相連,它們都有可能成為互聯網企業記錄用戶衣食住行乃至娛樂的信息終端。阿里巴巴CTO王堅就直言,阿里巴巴和美的將共建的智能物聯網,最終目標除了幫助后者形成完整的智慧生活產業鏈,還要實現各產品線的數據的集中運營,提供增值應用和服務。阿里巴巴在其中具有極大的商業機會。
與此相反,家電企業除了賣產品,若想在微信、阿里巴巴平臺上做自我開發和創新卻非常難。楊崑表示,游戲規則已經改變,傳統家電企業一定要立足自己的優勢,增強議價能力,否則只能淪為給別人打工。他給傳統家電企業提了三點建議,一是學習互聯網,完全以用戶體驗為中心。二是整合數據資產。在他看來,家電和家居的智能不僅僅指功能,也包括數據采集和整理能力,數據挖掘好、整合好,就有可能在與服務商談判時具有更大的議價權。三是未來是大視頻的時代,手機有可能成為智慧家居的操控中心,要圍繞其整合產品和消費資源。
相關文章
海爾創新引領進入智慧家居時代
隨著物聯網空調的出現,一種新型的智慧生活逐步展開,當你出門在外,家中有陌生人進入時,空調會自動報警并在第一時間將現場監控視頻傳輸給你;當你旅游、出差又惦念家中近況,空調會把屋內即時畫面傳送給你,讓您享受與家的“零距離”接觸;當...
智慧家居:Zigbee優勢有多大
智能家居的接入技術主要分有線和無線兩種。有線通信技術雖然數據傳輸可靠性強,傳輸速率高,但由于體積龐大,靈活差,布線需鉆墻鑿洞,施工復雜,功能固定,難以擴展,成本相對較高,在智能家居的應用中逐漸被無線通信技術無取代。無線通信技術...
智能互聯創造智慧家居
“今后,美的集團將對內統一協議,對外開放協議,實現所有家電產品的互聯、互通、互懂。”3月10日,美的集團高級副總裁蔡其武在其M-Smart智慧家居戰略發布會上,對外公布了美的在智慧家居領域的戰略構想和行動規劃,依托物聯網、云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