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圈地“可穿戴”只賺吆喝不賺錢
可穿戴設備這一將要崛起的領域,已經吸引了大佬們的新一輪“圈地運動”。
繼蘋果、谷歌[微博]、三星[微博]、英特爾[微博]等業界大佬紛紛布局可穿戴領域之后,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錯失良機的半導體巨頭們紛紛將目光轉向這一尚處于混戰之中的市場。
在這一領域,還沒有建立起一個成型的生態系統。而在商業模式缺乏的情況下,提早布局的巨頭們,還難言勝利。
搏殺可穿戴
在智能手機大潮的帶動下,MEMS傳感器也隨之大熱,很多MEMS廠家都在近一兩年中收獲了高增長,像飛思卡爾這樣的主要廠商也收獲了大量訂單。
半導體巨頭博通自身在可穿戴設備上的開發也加快了步伐。去年下半年起,博通推出WICED Direct功能,即將藍牙、WiFi、NFC、定位技術集成到可穿戴設備中,在今年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博通又展示了面對大眾市場的低功耗可穿戴設備的單芯片解決方案(SoC)。博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cott McGregor日前接受采訪時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鑒于傳感器對于可穿戴設備的重要性,博通在開發可穿戴設備的同時,也會通過收購傳感器公司的方式來加速對可穿戴領域的滲透。
并非博通一家如此看重可穿戴市場,事實上,從上游元器件到下游終端產品,無一不是把可穿戴領域作為今年的重頭戲。
三星動作最快,已經推出兩款運行Tizen操作系統的智能手表;今年三季度,萬眾矚目的iWatch也將上市;就在上周,一直按兵不動的谷歌也正式吹響了進軍這場戰役的號角,通過其官方博客發布了Android Wear的消息,稱該系統的首次嘗試會在智能手表上,更有消息稱,LG、華碩、HTC、摩托羅拉[微博]移動和三星或將是Android Wear的硬件合作伙伴,而博通便是其芯片合作伙伴之一;聯發科[微博]已經拿出成熟的可穿戴方案;聯芯科技也在3月初宣布推出LC171X芯片的可穿戴解決方案;北京君正(26.350, 0.51, 1.97%)第二代可穿戴設備芯片也已完成研發,即將投入試生產的投片階段;百度[微博]、盛大、映趣、中興、華為、聯想、小米等企業,也紛紛端出了可穿戴硬件的研發及上市計劃。
除此之外,英特爾也寄望可穿戴技術能“曲線救國”,不過,英特爾并非自己開發設備產品,而是專注于可穿戴設備的底層技術。
盈利模式迷霧
“雖然大家都對可穿戴市場的熱情很大,但是很可惜,整個生態系統還沒有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微博]一語道破其中隱憂,顧文軍對記者分析,如果從定位、技術、推廣和商業模式四個方面看,大部分只停留在前兩個步驟,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盈利方式是最大的問題。
“在調研企業時發現,對于可穿戴式設備,大家雖然參與其中,但是都很苦惱該怎么做,都在等待巨頭的腳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陳鳴波舉例說,產業繼續發展需要有成功的產品帶來一些借鑒,就跟當年iPhone催熱智能手機產業一樣,大家有個明確的方向。
事實上,可穿戴行業的進入門檻很低,這也造成了市場的短暫泡沫。一位廠商人士對記者直言:“只需一個芯片就能發明一個設備,而一個芯片的成本可能只要10元左右,正因為這樣,國內很多團隊開發和推出產品的周期非常短,甚至不到一年就匆匆上馬。”
因此,同質化和功能不創新也成為這個行業的桎梏,上述人士稱,要么都做手環手表眼鏡,要么就是醫療設備和運動監測,產品形態太單一。如果說沒有新的突破,可穿戴式設備就等同于一個智能手機的附屬品,難以形成用戶黏性。
雖然進入門檻低,但對綜合能力要求很高。艾媒咨詢CEO張毅就對記者說,需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技術能力才能整合來自各領域的業務內容,很多公司還處于摸索階段。
這種情況下,巨頭的戰略布局要收獲勝利的果實,依舊困難重重。
相關文章
到2025年,智能垃圾傳感器技術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9.8%
根據分析公司BergInsight的最新研究報告,2020年全球(不包括中國)配備智能垃圾傳感器技術的垃圾收集點數量達到657,000個。以29.8%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40萬。這些無...
物聯網醫療可穿戴設備將在冠狀病毒之后獲得發展勢頭
當一些國家的政府開始通過智能手機追蹤公民的位置時,有些人不愿意為了短期疫情危機而損害長期隱私。但是,如果這意味著可以確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那么大多數人還是會欣然接受可穿戴設備,如健身手環和智能手表,在2010年代風靡一時。...
傳感器如何監控橋梁以保證安全
橋梁對我們的基礎設施至關重要,需要定期維護,以確保汽車、卡車、軌道和經常通過橋梁的人的安全。許多橋梁已經使用了50年甚至更久,每天都有市民在結構缺陷的橋梁上行走。IEEE資深成員ClintAndrews說:“橋梁的結構健康監測...
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 傳感器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智慧城市的出現是基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隨后引發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2012年,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智慧城市的試點工作。2014年時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0年建...
移動應用開發: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之年
就在第二天早晨,經過漫長而乏味且無休止的夜晚之后,我醒來了,手上的震動強烈。我注意到我忘了刪除昨天買的新智能手環,可能是在通過該應用程序翻閱時設置了警報。在乘公共汽車去辦公室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健身應用程序,并決定更改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