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視化技術,讓城市管理更智能
4月京城,春暖花開,一年一度的視聽行業盛會也在這個城市掀起一輪行業春潮。大屏拼接顯示領域專家廣東威創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威創2014年產品展示活動”,為參會嘉賓帶來一場領先產品與應用的盛宴,不僅活動中展示“智慧城市”受到高度關注,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可視化指揮平臺在此次展示中也格外搶眼。威創公司副總經理兼信息可視化產品線總經理謝明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安可視化指揮平臺通過打通公安各獨立業務系統的“信息孤島”,通過對復雜信息的綜合可視、精準調用,提高各業務系統信息使用的效率,助力決策,最終實現可視化、智能化指揮。
方興未艾的“智慧城市”產業
據悉,中國的一級城市100%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詳細規劃,有80%以上的二級城市也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確定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住建部確定的試點已達193個。兩批智慧城市名單的相繼公布,把地方政府的規劃落到了實處,也將把各地區對智慧城市的構想轉到可以“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項目上。住建部預計“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IT設備的投資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而按照IDC的統計,未來10年與智慧城市相關的投資達到2萬億元,直接為IT市場帶來的機會超過1萬億元。
面對智慧城市建設熱潮,智慧城市的概念卻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術界并沒有統一的定論。自從2008年11月,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這一理念,由此引發的“智慧城市”建設的成為多國關注的熱點。相關的定義和概念之爭也是眾說紛紜。對此,作為智慧城市的先行者,威創公司副總經理兼信息可視化產品線總經理謝明明先生表示,智慧城市不能單從字面理解上進行簡單的理解。事實上,各個城市也根據自身建設特點,提出了“智能城市”不同的建設目標。例如北京提出了《智能北京行動綱要》,包含智能交通、電子病歷、遠程醫療、智能家庭、電子商務等,希望2015年,形成覆蓋全市的物聯基礎網絡。上海則著眼于打造城市光網,發展3G、WIFI等多種技術的無線寬帶,推動智能技術、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研發應用,加快三網融合。
謝明明認為,未來的智慧城市系統,從整體規劃、系統綜合運行到具體智慧服務,以整合、節約資源和創造宜居生活為宗旨,將成為我國城市化模式轉型的重要平臺。智慧城市使政府信息化建設從傳統的“電子政府”過渡到“整合的政府”、“無處不在的服務性政府”,最終達到“智慧政府”,從而大大地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信息可視化讓智慧城市決策更智能
在謝明明看來,就實際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設必然要面對大數據時代的現實考驗,數據是否有效利用并以智能的方式進行呈現,對于解決城市問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對智慧城市管理中所產生的海量而繁雜的信息做到可視化,真正做到業務智能、智慧決策,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難點所在。
據謝明明介紹,大屏幕拼接系統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之一,在智慧城市中起到“智慧之眼”的作用。作為未來“智慧城市”發展方向的“概念產品”,在本次展示中,讓參會人員嘖嘖稱奇的是一個跨專業、多功能的共同平臺——大屏幕顯示系統,它為管理指揮中心提供一個集中監控平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分析決策平臺、應急指揮調度平臺以及市民體驗中心。在現有信息化建設基礎上,以“資源整合”為路徑,逐步匯聚了來自公安、交通、住建、國土、城管、環保、水利、氣象等多個領域的海量數據;根據“實時實地、動態直觀、匯合整合、調度響應”的要求,可以將各類數據融合在統一的GIS視圖上,以進行動態監測、智能分析和仿真預測,從而實現對城市日常運行的智能化管理和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聯動指揮。
公安可視化讓智慧城市先行一步
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可視化指揮平臺在此次展示中也格外搶眼。謝明明向記者介紹說,公安可視化指揮平臺通過打通公安各獨立業務系統的“信息孤島”,通過對復雜信息的綜合可視、精準調用,提高各業務系統信息使用的效率,助力決策。
在展示活動現場,記者體驗了演示模擬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的處置流程:在收到事故報警后,指揮中心按照應急預案,統一調度多個層級部門資源,包括交警、派出所、消防、醫療救助等機構,并實時將事故內容和處置過程上報上級領導,順利完成了對整個事故的指揮調度。指揮平臺系統展現的聯動性、高效性、完整性,令參觀者贊不絕口。
據了解,公安實際業務相對比較復雜,通過層層交流的直線化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一線指揮的實際需要。特別是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需要公安機關決策者能夠第一時間了解現場豐富詳盡的信息,參考多方的具體實際,做出果斷明確的決策指揮。謝明明說,云可視化交互系統將使公安系統改變原來的溝通方式,使決策效率得到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