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智能”改變生活我們是否悻然接受?
“智能”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生活呢?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但可以肯定的是智能生活一定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智能手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很多人都是手機不離手,因為智能手機上的很多功能可以幫助你很好的打發時間和工作。現在,智能生活貌似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當“智能”來敲門時,我們一定不會拒絕。
很多人都覺得智能生活離我們還很遠,像很多傳說中的東西,只聞其名不見其形,但似乎這一切并沒有絲毫減弱人們對于智能生活的向往,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哆啦a夢,自己能住在鋼鐵俠住的別墅里,能像大餅博士一樣照顧一個搗蛋鬼阿拉蕾,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我們對智能生活的渴望。那么筆者今天告訴各位,“智能”已經在我們的門口,我們將讓“智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對于智能生活,概念很飄渺,但我們可以用幾個簡單的英文字母介紹,從這幾個簡單的字母能讓各位更生動的理解智能生活,一句話概括:“我們的生活正在從‘E’到‘I’從‘PC’到‘PR’”。也許看了這句話朋友們更迷茫了,沒關系,下面的文章中,筆者會為大家釋義。
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爆發,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誕生,將我們帶入了“E”時代,也就是Electronic電子時代。同時代的各種名詞都貼上了“E”的LOGO,就好像E-mail和我們現在使用的IE瀏覽器。
但我們發現,生活中的“E”在不斷被另一個字母替代,那就是“I”。全球風靡的蘋果系列產品,都以“I”命名,再到各種家居生活中的新技術新產品類似“i-dos”“iRobot”“iLux”等等,可以說我們正在踏入“I”時代,也就是intelligence智能化時代。
而“PC”和“PR”的概念是前不久在順博會筆者采訪科凡達的首席執行官曾海軍先生時候被提及的,我們現在處于的“PC”時代是個人電腦(PersonalComputer)時代,人人都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電腦,用來簡化我們的筆頭和計算工作,用我們提供給電腦的流程來控制機器完成任務。即將面臨的“PR”時代則是個人機器人(PersonalRobot)時代,我們將擁有自己的一個或者幾個機器人來幫我們設定流程,幫我們思考該做什么,并且完成任務。
比爾蓋茨所指的擁有智能家居系統的住宅其實在一些居廟堂之高的風云人物家中已經實現,只是沒有普及到大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未來的智能家居會把注意力放在暖氣、熱水器、空調、冰箱、洗碗機和烘干機這些能源消耗較多的家用電器上。其實也就是現在的物聯網家電。
智能家居系統讓我們輕松享受生活。出門在外,可以通過電話、電腦來遠程遙控家里的智能系統,例如在回家的路上提前打開家中的空調和熱水器;到家開門時,借助門磁或紅外傳感器,系統會自動打開過道燈,同時打開電子門鎖,安防撤防,開啟家中的照明燈具和窗簾迎接自己的歸來;回到家里,使用遙控器可以方便地控制房間內各種電器設備,可以通過智能化照明系統選擇預設的燈光場景,讀書時營造書房舒適的安靜;臥室里營造浪漫的燈光氛圍……這一切,主人都可以安坐在沙發上從容操作甚至不用操作自動生成,一個控制器可以遙控家里的一切,比如拉窗簾,給浴池放水并自動加熱調節水溫,調整窗簾、燈光、音響的狀態等等。
當“智能”來敲門的時候,你會敞開大門迎接嗎?我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那么現在,就現在,“智能”已經在門口了,讓我們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開始我們的智能家居生活!
相關文章
傳感器如何監控橋梁以保證安全
橋梁對我們的基礎設施至關重要,需要定期維護,以確保汽車、卡車、軌道和經常通過橋梁的人的安全。許多橋梁已經使用了50年甚至更久,每天都有市民在結構缺陷的橋梁上行走。IEEE資深成員ClintAndrews說:“橋梁的結構健康監測...
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 傳感器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智慧城市的出現是基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隨后引發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2012年,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智慧城市的試點工作。2014年時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0年建...
超聲波傳感器的應用分析
眼下,國外許多汽車制造商和技術公司都在測試具備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日產、通用汽車甚至表示,到2020年,他們將在道路上試運行自動駕駛汽車,這兩種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結合了駕駛員輔助技術的人類駕駛汽車,都要廣泛使用傳...
沃卡惠物聯網應用技術,讓智能生活更美好!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動力量,對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它的本質是基于數據的感知、獲取和傳輸,數據的感...
工業物聯網傳感器如何改善制造業
2018年第四季度,制造業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38萬億美元,雇傭了1200多萬工人,占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4%。盡管所有媒體都對制造業地位的下降感到擔憂,但由于關鍵技術的進步,該行業近年來蓬勃發展。而工業物聯網(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