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式開通信用大數據平臺 可獲"信用名片"
4月30日,在上海正式開通的信用大數據平臺,可能影響到所有市民、企業以及政府的工作方式。在專家看來,借助該平臺提供的信息,以及一系列制度安排,誠信將不只是一種道德評價,而將成為社會治理和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提升城市軟實力。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的目標是為在滬企業和個人建立完整的“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從籌備到試運行的一年多時間里,信用平臺已匯集來自60多個部門、機構的信用數據近3億條,接受查詢250萬次。改變正從小處開始,并向方方面面輻射。
個人、企業獲新名片
這兩天,上海圖書館的電子辦證系統正在進行一次升級,目標就是和上海信用平臺對接。副館長周德明說,如果順利,大概一個月后,全國第一張不要押金的借書卡就能送到讀者手中。屆時,只要經讀者授權,上圖能馬上得到他的個人信用報告,沒有負面記錄的讀者現場就能免去100元押金。
這個平臺目前對接了上海50個行政機關、7家公用事業單位、9個社會組織以及法院,將原本散落在各處的1000多個與企業或個人信用相關的信息事項“串珠成鏈”,并用一個對外接口,將公共部門形成的個人或企業的信用記錄提供給上圖等查詢方。
目前,政府部門正努力成為信用管理的率先嘗試者,在公務員招錄用、居住證積分、律師管理等許多領域,第一步就是查一查當事人的信用報告。同時,上海也倡導社會各界使用信用檔案,比如,鼓勵招聘企業和應聘者互相摸一摸對方的“信用底牌”。
在一些領域,信用的管理效應已體現得非常明顯。去年開始,上海把地鐵逃票行為記錄納入信用平臺,執行一段時間后,逃票現象同比減少了六成。
助推經濟“升級版”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是目前國內覆蓋信息提供單位數量最多、數據最全的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之一。上海市銀監會負責人張榮芳說,金融機構目前對創新型小微企業非常重視,沒有信用體系,只靠抵押貸款,小微企業很難得到資金。
此前,央行通過垂直梳理,也在金融領域建立了征信體系。但張榮芳說,與金融內部“條”上的信息相比,商業銀行更需要按“塊”梳理(地域范圍)的信用信息,這能對貸款申請人有更全面的了解。這部分信息,比如工商年檢、納稅情況,以及法院判決是否執行到位,相當于為銀行判斷客戶情況打開了全新的視野。特別對上海而言,客戶來自天南海北,銀企雙方信息高度不對稱,作為風險控制手段,這個信用平臺的價值就更能凸顯。
上海市信用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饒明華見證了上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發展。他說,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支撐,企業需要信用體系,無論是投資、發債還是訂立合同,都要用到信用數據。饒明華說,基于上海信用平臺的跨部門特征,搜集企業信用變得越來越簡捷。
為政府職能轉變“破題”
信用信息的應用,也在改變政府的行為方式。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為支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個依靠信用平臺、建立“信用負面清單”的方案正在逐步形成。
雖然細節尚無法公開,但據記者了解,政府部門將為自貿區內企業建立更詳盡的“信用戶口”,形成評分。出現在“信用負面清單”上的企業,將接受一系列特別監管;而對高分企業,政府會退后一步,減少干預,給予企業充分的便利。這個信用負面清單,實際上與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對接;只有形成“信用負面清單”,使事前審批過渡為“事前承諾、事中預警、事后獎懲”,政府行為才能事半功倍。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說,信用平臺能將有限的行政資源引導至最值得關注的領域,這實際上是為政府職能轉變“破題”。不僅是自貿區,從去年開始,企業要向市經信委申請財政專項資金,必須提供信用報告,這項制度首次“亮劍”,就有二十多家企業自知信用不過關而主動退出申請。
相關文章
物聯網深度發展 借RFID等技術推動數據化管理
物聯網是指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通信互聯,進而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從單純的人與人之間的網絡,擴展到了“人物互聯”“萬物互聯”。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
十萬平數字化、全自動“超級大冰箱”,盒馬上海供應鏈中心單日可分揀超280萬份訂單
未來,航頭物流基地,會支持全國200家門店的物流周轉需求,并串聯上下游,通過自動化項目的高效運轉,提升整個供應鏈的供給效率、降低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成本。
大數據、5G 和手術機器人正在改變醫療保健
技術進步帶來的每個部門工作效率的巨大提高也使醫療保健部門受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服務和機器人幫助手術的引入已被證明提高了衛生部門人員的工作能力。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有助于減少維護記錄和向患者及其熟人傳遞信息等瑣碎任務的工...
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在上海臨港新片區成立
10月27日,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以下簡稱:集共體)在上海臨港新片區正式成立。圖片來源:上海臨港據悉,集共體是滿足條件的中國境內的財產保險公司,在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原則下組建的合作組織,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集共體圍繞國家建立...
物聯網和大數據將會如何影響著醫療行業
無處不在的高速網絡連接,以及內置智能傳感器的設備體積越來越小且越來越便宜雙重因素的推動下,極大地推動了IoT健康服務的普及應用。除了諸如Fitbits之類的“健康”設備可幫助提供有關我們健康的大量數據指標外,近年來,經過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