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觸覺傳感器面世
可穿戴設備現在很火,但在今天的主角—電子皮膚面前便顯得稍稍有些微不足道。
電子皮膚其實是個通俗的叫法,它有更科學更專業的名字,叫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觸覺傳感器。因為和皮膚一樣又軟又薄,又是貼在皮膚上的電子設備,所以人們更習慣稱它為電子皮膚。
先介紹我們國家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是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珽研究員及其團隊研制出的電子皮膚。
它的基底是金色的絲綢,通過靜電貼在皮膚上后,這塊電子皮膚能夠通過實時監測脈搏、心跳、體溫、肌肉群震動等人體健康生理指標,對人體健康數據變化及時做出反饋,甚至實現疾病的前期預防和診斷。
因為電子皮膚配備的是靈敏度極高的導電納米材料,哪怕是某個肌肉群微微顫動一下的電信號變化,它都能準確地感應到。
這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研發的電子皮膚。它僅有4厘米長、2厘米寬,厚0.003厘米,貼在手上看起來會有點像紋身。
和我國科學家研發的電子皮膚一樣,它內置了監測各種人體數據的高靈敏度傳感器,同時它還配置了存儲器,能夠完成監測數據的存儲和傳輸工作。
更牛的是,這款電子皮膚還設計了一個藥物接口,可以根據人體實時數據和健康狀況,將藥物直接通過電子皮膚釋放到人體內,更快速有效地完成治療過程。
不過,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電子皮膚,它們都還需要借助外接電源和數據傳輸器才能正常工作,形態和功能距離市場化的可穿戴設備還有一定距離。
相關文章
到2025年,智能垃圾傳感器技術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9.8%
根據分析公司BergInsight的最新研究報告,2020年全球(不包括中國)配備智能垃圾傳感器技術的垃圾收集點數量達到657,000個。以29.8%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40萬。這些無...
物聯網醫療可穿戴設備將在冠狀病毒之后獲得發展勢頭
當一些國家的政府開始通過智能手機追蹤公民的位置時,有些人不愿意為了短期疫情危機而損害長期隱私。但是,如果這意味著可以確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那么大多數人還是會欣然接受可穿戴設備,如健身手環和智能手表,在2010年代風靡一時。...
傳感器如何監控橋梁以保證安全
橋梁對我們的基礎設施至關重要,需要定期維護,以確保汽車、卡車、軌道和經常通過橋梁的人的安全。許多橋梁已經使用了50年甚至更久,每天都有市民在結構缺陷的橋梁上行走。IEEE資深成員ClintAndrews說:“橋梁的結構健康監測...
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 傳感器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智慧城市的出現是基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隨后引發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2012年,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智慧城市的試點工作。2014年時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0年建...
移動應用開發: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之年
就在第二天早晨,經過漫長而乏味且無休止的夜晚之后,我醒來了,手上的震動強烈。我注意到我忘了刪除昨天買的新智能手環,可能是在通過該應用程序翻閱時設置了警報。在乘公共汽車去辦公室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健身應用程序,并決定更改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