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有“秘密”也别说--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可穿戴設備:有“秘密”也別說

專家觀點
中國科學報
2014-05-16
[ 導讀 ] 根植于物聯網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因其感知并記錄用戶身體和行為的“一切”,迅速捕獲世人的心。但同其他互聯網技術一樣,可穿戴設備也是一把雙刃劍,被感知的個人信息越豐富,隱私泄露的風險也就越大。用戶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成為了伴隨這項技術的熱議話題。

可穿戴設備讓醫療變得簡單。

       根植于物聯網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因其感知并記錄用戶身體和行為的“一切”,迅速捕獲世人的心。但同其他互聯網技術一樣,可穿戴設備也是一把雙刃劍,被感知的個人信息越豐富,隱私泄露的風險也就越大。用戶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成為了伴隨這項技術的熱議話題。
 
       全面記錄將變得普遍
 
       我們正在接近一種生活:
 
       每一天,你見過的人、你有過的談話、你去過的地方、你參加的活動等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可以用數字的形式儲存起來。
 
       你的生命體征可以全天候監測,如體溫、心率、血壓以及生物藥品是否留存。這些數據還可以充當一種預警系統,并作為診斷疾病和開具藥物處方的個人數據庫。
 
       美國《連線》雜志創始主編、被稱為硅谷“網絡文化”觀察者和發言人的凱文·凱利(以下簡稱KK)在暢銷書《技術元素》中稱其為一份“生命日志”。而如果你愿意,這種生命日志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被共享,這不僅可以被用來幫助他人的工作,擴大社交圈,甚至可以推進新藥的發現。
 
       事實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就出現了一些生命日志的極端記錄者。麻省理工學院的史蒂夫·曼為自己裝了頭戴攝像機,并用錄像帶來記錄他的日常生活。但因為有一個攝像頭遮住了他的臉,人們在他周圍很難保持自然;微軟研究院的戈登·貝爾從2000年起開始進行一個名叫“我的生活片段”的實驗項目。他在脖子上戴了一個特殊的照相機,這個相機可以檢測到人體發出的熱量,一旦有人靠近,就把這個人拍攝下來。或者它檢測到光線有變化,也會把新到的地方抓拍下來。貝爾會記錄并保存他每次的電腦擊鍵、每封電子郵件、每一次電話交談筆錄、每次面對面交談。總之,他把他所能夠記錄的任何數據都一一記錄下來。
 
       如今看來,這一切只需要同時配備幾個可穿戴設備就可以輕松完成。但是,一系列法律和文化的困境也隨之浮現。“你生活的哪一部分是別人的隱私”“政府能夠調取你的生命日志嗎”“我可以收回和你的某段談話嗎”,KK提出的正是如今人們普遍擔憂的問題。
 
       他相信,可以通過設定一些社會規范來進行引導,什么時候記錄是合適的,什么時候是不合適的。“但對大部分情況來說,全面的記錄將會變得很普遍,就像現在的文本一樣普遍。”
 
       互聯網時代如何界定隱私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軟件所研究員林惠民看來,信息時代的倫理困境,尤其是隱私泄露的風險,并不是由可穿戴設備開始引起的。個人信息理論上只有自己才能看到,但是,當你把這些信息交由一項工具,而這項工具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快速傳播與分享時,不管你是否愿意,總有辦法可以被攻破。
 
       信息安全與便利性是一對永恒的矛盾,而更引人深思的是,信息技術時代不斷創新的用來保護個人隱私的手段,也是以獲取更為私密的個人信息為代價的。據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燁介紹,蘋果公司正在申請一項技術專利,超越指紋識別,而將個人的心電數據作為手機密碼鎖。也許手機信息安全等級將會得到提升,但不知不覺中,你的心電數據也主動透露了出去。
 
       去年6月,來自多個國家的10名隱私保護官員曾聯名致函谷歌CEO拉里·佩奇,要求谷歌對涉及谷歌眼鏡的一系列隱私安全問題作出詳細解釋,以打消當前人們普遍對這款可穿戴計算設備的隱私擔憂。由于谷歌眼鏡上內置了相機設備,而這對于谷歌眼鏡佩戴者的周圍任何人來講,隱私可能受到侵犯。關于佩戴谷歌眼鏡相關隱私保護問題曾在全球引發廣泛討論。
 
       對此,林惠民表示,事實上對于隱私權的界定在全球范圍內來講都是模糊的。
 
       國內法律定義的隱私權指的是一種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 當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個人信息, 當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個人私事和當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個人領域。
 
       “如果說谷歌眼鏡可以隨時隨地拍照,可能侵犯別人的隱私,那么現有手機、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同樣會拍到使用者周圍的人,只是谷歌眼鏡更具有隱蔽性。”林惠民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一般來講,個人隱私只有被泄露或者被侵害的時候,才會通過司法尋求保護。“換句話說,如果你被拍到了別人的相機里,但沒有被對方惡意擴散和利用并造成不良影響,法律也很難追究他的責任。”
 
       隱私保護重在正確、合法使用技術
 
       去年“3·15”晚會,一個技術名詞Cookie被推到了大眾眼前,Cookie被等同于隱私窺探的高手。事實上,Cookie的主要作用就是類似于一種本地記憶,簡化用戶操作,正是有了Cookie,網站才可以為你量身定做你需要的內容。Cookie是組成互聯網最基礎的部分。
 
       技術本身是無關罪與無罪的。受到質疑的第三方Cookie主要來自該網站中的廣告,它與本地域名的Cookie是相互隔絕的,所謂用戶隱私被非法利用,指的是本地公司與其他廣告公司進行信息交易,或者廣告公司通過非法技術入侵而獲得本不屬于自己的用戶信息。
 
       林惠民坦言,只要是信息技術時代,任何時候都有辦法獲取一個人的個人信息,只是難易程度的差異。“理論上,互聯網越發達,就越沒有隱私可言。隱私安全的維護關鍵在于正確、合法地使用一項技術。”
 
       李燁介紹,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醫療可穿戴設備本身擁有用戶體征數據的自動識別技術,一方面捕捉到的他人的數據無法錄入數據庫,同時,他們也無法用自己的數據登陸正式用戶的界面。此外,從團隊管理的角度,后臺各級操作和管理人員以及合作方都有各自相對應的數據察看權限,以此約束他們的行為。
 
       也有像開發了智能手環的Fitbit公司,承認有相關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開放給第三方和保險公司,但是,他們強調,這些都是要經過用戶的授權才會進行的。
 
       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安
 
       對于可穿戴設備隱私安全的質疑,引來許多研發企業的澄清,他們表示,這種數據在用戶不自己分享的情況下很難被別人拿到,并且承諾產生的數據能夠被合法正確的利用。但這些并不會讓用戶真正感到安心,因為用戶始終面臨與開發商、運營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問題。
 
       KK曾經直言:“我不在意我的動向被跟蹤、我的習慣被保存在聚合數據庫里。”但他同時表示,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中至少三個:我知道什么信息、在哪里、為什么、被誰收集;不管他是明著還是暗著收集,我都同意,我也知曉;我有機會來糾正它,并使這些數據為自己所用;我這樣做得到一些好處(建議、協同過濾、經濟支付)。
 
       這是因為,只有當信息傳遞從單向關系變為雙向交流,人們才會感覺這是相互聯系,而不是被單方面窺探。總的來說,技術只有透明才能獲益。
 
       林惠民和李燁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每一項技術應用的用戶協議就顯得格外重要。
 
       但林惠民表示,除了專業人士,目前很少有人會仔細閱讀復雜的協議條款,忽視了個人數據的使用去向,很多時候,在跳出選擇框問是否選擇授權給第三方應用時,大多數人也會習慣性地選擇“是”。而有的軟件開發商還可能使用霸王條款,對于軟件應用后產生的一切后果表示概不負責。
 
       對此,KK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準則:首先用戶對技術的了解應當和技術的創造者一樣多;其次,技術信息應該隨技術一起傳播;此外,其他技術也應該了解它的一切。但顯然,這三方面實現的難度巨大。
 
       隱私權的維護需要群體力量
 
       如今,對于可穿戴設備的隱私問題,用戶寄希望于有行業規范,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規的出臺,擁有第三方監督。
 
       以Cookie為例,歐盟的法律明確規定,如果用Cookie來追蹤用戶的使用習慣,網站必須取得使用者的“明確同意”。而在美國,2003年,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規定禁止聯邦政府部門在網站訪問者的電腦中留下永久性Cookie。
 
       但李燁認為,可穿戴設備行業整體還處在起步階段,技術標準尚未存在,制定隱私保護的實質性措施恐怕還是會滯后。
 
       此外,林惠民還提到,國內用戶自身對于隱私權的維權意識仍須提升。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在國外,有不少隱私權人士專門監督各種軟件應用中可能存在的泄露用戶隱私的行為或漏洞。他認為,隱私權的維護更需要群體的力量。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盡管經濟不景氣,人們仍在購買可穿戴設備

  盡管經濟不景氣,但可穿戴設備市場仍在增長。毫無疑問,世界經濟正在與失業率上升和所有停工作斗爭。并非所有行業都在苦苦掙扎,但它們也沒有蓬勃發展。盡管經濟不景氣,但可穿戴設備市場仍在增長。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還不到今年預...

06月05日 16:01物聯之家網

可穿戴設備雖火爆 但智能手機現仍無可替代

盡管可穿戴設備的突然襲來給智能手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但沒有導致智能手機的最終衰落。事實上,這種技術只會使智能手機更加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

05月19日 17:27驅動之家

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會給物聯網帶來什么不一樣的改革嗎?

  近日,有信息證明當前中國5G用戶已超過6000萬,年內有望或破1億。當下,全球正在進入5G商用部署的關鍵期,而5G應用人數的增加也證明5G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應用程度也越來越廣泛了。5G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也有很多朋友...

09月11日 17:02電子發燒友網

Synaptics:2015年可穿戴設備將配備指紋傳感器

自從蘋果去年推出帶有Touch ID的iPhone 5s之后,指紋識別這個功能就開始流行起來了。雖然有的用戶對指紋識別的實用性仍然抱有懷疑態度,但是這也無法阻止各大手機廠商繼續推出搭載指紋識別的設備。

06月06日 13:49智能手機網

索尼瞄準可穿戴設備 圖像傳感器成重要營收

北京時間9月5日早間消息,索尼正計劃將圖像傳感器集成至可穿戴計算設備和支持手勢操作的電視機。索尼目前預計,智能手機營收將于2015年達到頂峰。

09月05日 17:46當代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