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建設具有獨特理念和創新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
5月23日,“云計算數據中心與運維論壇”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將目光轉向“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未來前景和發展道路”與“打造最適合用戶需求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兩個主題。
到底應該怎樣建設一流的數據中心,如何讓數據中心更加貼近用戶需求,有沒有新的數據中心經營模式,這是擺在所有數據中心項目建設者面前的現實難題。值得關注的是,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總工程師王克寧在會上所做的報告幾乎完美的回答了以上問題。
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理念和經營模式可謂獨一無二,項目由當地政府牽頭,聯合中國電子學會和藏山資本,分別從政策扶持、技術咨詢和資本運作等三方面,共同完善大數據產業鏈生態環境,打造第三方的生態數據中心。
可以說,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從前期規劃、項目建設到后期運營管理,整個過程無不體現著它與其他數據中心不同的獨特視野和建設理念,創新一直伴隨著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的一步步發展。
建設水平一流的數據中心
呂梁地質穩定,自然災害極少,而且該地氣候清爽、生態環境極佳,電力供給可靠、充足并且廉價,交通又極為方便,是建設大型數據中心的理想場所。
實際上,煤電資源和區位交通等只是呂梁的客觀優勢,就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本身來說,它體現出來的創新性和國際化技術水平似乎更值得稱道。
高質量是該項目的首個特點。王克寧將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核心優勢概括為“多、快、好、省”,所謂多就是規模要大;快就是資金運作效率高;好就是能效指標、環保等級等不低于國外同類項目;省就是建設周期短,單位投資強度低,性價比最優。
以能源利用為例,“我們大量采用了節能技術,包括學習西方先進的能源利用技術,我們所建數據中心的機房能效指標(PUE)比北、上、廣等地的數據中心要低得多,比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數據中心節能30%-40%。”王克寧說。
因此,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的高質量既包括技術標準的先進性,同時也在安全性、可靠行、節能、省錢等方面成效斐然。
貼近用戶需求、以市場為導向,這是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另外一個亮點。可以說,先有了市場需求才有了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這個項目。
最早萌生建設數據中心的機構是中國電子學會,作為中國云計算大會的主辦方,在成功舉辦了多屆活動后,中國電子學會發現云計算產業氛圍雖然營造起來了,但是很多優秀的創新型企業卻沒有辦法為一些優秀的項目找到落地點。
為此,中國電子學會聯合藏山資本和呂梁市政府,著手打造云計算數據中心。因此,這個項目的建設主要是滿足云計算企業實現項目落地,數據中心建設標準和保障服務則完全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圍繞用戶項目落地提供支持。
據呂梁市政府相關人士介紹,數據中心規劃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其中展示中心和3000平方米數據中心示范工程將于2014年底建成投產。與項目相配套的工作、生活、度假和休閑服務設施將提前投入使用。
事實上,軟、硬件條件優越僅是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的一方面優勢,在數據中心的經營管理方面,該項目也開創了“第三方數據中心”的先河。用戶可以租用數據中心服務,也可以購買數據中心產權,還可以按客戶要求深度定制開發。另外,數據中心運營服務可以委托產業園提供也可以由客戶自己負責運營。
目前,國內主要有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自建自用的第一方數據中心,以及各大電信運營商建設的自用兼零售的第二方數據中心,但完全用于出租或出售的獨立第三方數據中心還是新鮮事物。
“我們的客戶包括第一方和第二方數據中心。相較前兩者,第三方數據中心不僅具有成本優勢,而且還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要求。這是我們的創新所在。”王克寧說。
業內人士則站在更長遠、更高的層面評價稱,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成,將彌補我國山西和中部地區一直缺乏大型互聯網數據中心節點的缺陷,其現實意義將逐漸顯現。
幫助創新型客戶實現價值轉化
在本次“云計算數據中心與運維論壇”上,專家學者都在從應用出發,探討云計算、大數據在交通、醫療、教育等行業領域的實踐經驗,可見挖掘應用價值才是“王道”。
隨著各類云計算服務的不斷完善,它在政府、企業、機構、個人中間已經實現落地。實際上,云計算涉及的產業鏈比較長,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應用落地,孤零零的建設一座數據中心而不去挖掘應用價值將難以獲得持久發展。
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是中國電子學會在地方參與建設的第一個示范性項目,其將為數據中心的發展提供規劃設計、院士專家技術、會員企業產業、優秀項目落地、產業鏈資源整合等全方位的顧問咨詢服務。
中國電子學會很早就意識到,光是擁有一些優秀項目資源還遠遠不夠,必須挖掘和幫助那些優秀的創新型企業實現價值鏈躍升。
“有專家、有思路、有方向、有戰略,但在實際應用層面,一直有短板,這個短板就是怎么利用資本的力量來務實的推動云計算的發展。”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林潤華頗有感慨的說道。
為此,中國電子學會聯手藏山資本,專門設立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項目基金,幫助優秀企業快速成長。據悉,基金一期規模2億元人民幣,主要投資于國內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領域的成長型優秀企業。
今年3月初,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藏山云計算產業投資基金協辦的首屆“全國云計算大數據創新項目評選”啟動,采用普選機制在全國范圍內挖掘、了解并展示有價值的云計算及大數據領域創新項目和相關團隊,引導行業、企業不斷創新,鼓勵中小企業迅速發展。
有意向入駐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客戶很期待,到底什么類型的企業和項目能博得資本青睞呢?
據藏山資本合伙人牟宏磊介紹,一些輕資產的、應用型的、盈利模式清晰的項目是他們投資的方向。“我們可能更關注的是一些專注于行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團隊的能力很強,從海外或者是從上市公司、大公司里出來的創業型企業。”
換句話說,云計算深挖下去有無限的空間,但是這個項目必須面向特定的行業,專注于某個領域的價值挖掘。如果某家企業自稱什么都能做,那實際上它可能并沒有投資的潛質。但是,如果有一家企業打算在醫療信息化領域深度開拓,哪怕只做具體的某一件事,那它體現出的價值將很有可能引起投資人注意。
“這次全國云計算大數據創新項目評審,我看了大量的項目,真的有非常好的、非常多的企業已經把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做了很好的融合。”藏山資本合作人牟宏磊說。
據悉,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已經明確核心服務面向銀行和互聯網企業,三項新的專業服務是渲染服務、石油物探服務和基因測序服務。很明顯,這些云計算服務項目特別側重實際應用和價值挖掘,而且是專門針對特定行業。
云計算、大數據是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重要支撐點。
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凝聚起了足夠多的注意力,但是離真正的產業化還有一定的距離。不過,相關領域的創新速度一直都保持較快步伐,特別重要的一點是,用戶開始認同云計算這樣的模式,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市場認同了這個方向。
呂梁云計算數據中心以高水平的建設標準和創新性的價值轉化服務,向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就是中國不僅可以建設國際一流的數據中心,還可以通過服務模式的創新,幫助用戶從云端落地生根,占領大數據產業鏈的價值高地。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