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拼多多的“下半身”之戰
阿里曾說過,電商與物流是“上半身”和“下半身”,物流到不了的地方,電商也沒有辦法發展業務。
從疫情以及近期的表現來看,國內三大電商巨頭對于物流的動作,更值得玩味。
今年4月,拼多多宣布與國美達成戰略合作,后者的安迅物流被認為對拼多多意義重大,同時拼多多還與極兔快遞傳起了緋聞;而在資本的攻勢下,通過入股韻達,阿里也終于聚齊“四通一達”;與此同時,京東也被傳出正在尋求貸款,用于物流業務的開發和再融資,隨即被官方否認失實。拼多多在最新回復來咖智庫時,稱極兔快遞跟他們沒有什么關系,物流一直都是開放的。
“三大電商巨頭現在都有了能供自己服務的快遞公司。”這可能是當前業內的共識。對京東來說,物流無論是對于自身業務和市值,已經成為穩定的增長極;對阿里來說,重點是通過菜鳥網絡搭建、強化、延伸與通達系的物流關系;而對拼多多來說,則是尋找那些物流空白地以補齊短板,做大規模降低成本,畢竟誰也不愿意自己的“下半身”被別人掌控。
在目前政策層的催化下,以及隨著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的興起和普及,電商系物流開始走向更加多元的競爭,從普通的國內電商包裹快遞,深入到下沉市場以及國際市場,而這將是各電商平臺下一步的競爭焦點。

愈發重要的物流心思
疫情之下,快遞包裹的數據,成為了各電商平臺比拼實力最直觀的體現。
今年3月,拼多多宣稱實物快遞包裹總數超過了15億件,占到了當月全社會總包裹數的25%;菜鳥網絡方面則稱,3月份菜鳥和通達系快遞每天配送的包裹量,全網每天流轉包裹超過2億個;京東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1至5日,京東物流全國整體快遞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70%,高出行業近1倍。
三家電商巨頭爭相“曬單”的背后,則是其愈發重要的物流心思。
我們先來看看新晉電商巨頭拼多多。數據顯示,2019年拼多多平臺實現成交額10066億元,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創立4年多的拼多多不僅成為了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而且成為中國快遞最大的增量來源。據高盛預計,到2021年中國將有33%的電商包裹來自拼多多。
4月19日,國美零售與拼多多宣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其中一項就是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兩大服務平臺,將同時成為拼多多物流和家電后服務提供商。這場各取所需的交易背后,也折射出拼多多想要進一步補足物流短板的決心。去年8月舉行的Q2財報電話會議上,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表示,拼多多正在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將采用輕資產、開放的模式,專注于通過技術為商家和用戶提供解決方案。

據介紹,基于“新物流”平臺,拼多多將通過包括AI路線規劃、物聯網設備、自動化倉儲風險管控、實時定位等技術,進一步優化物流行業整體效率。“新物流”平臺會保持開放,解決現有包括分散、低效的農產品運輸等物流與供應鏈挑戰。
除了安迅物流,還有一位快遞新勢力極兔快遞,因其創始人共同的背景,也被貼上“拼多多系”的標簽。據新京報從極兔內部獲悉一份資料顯示,極兔目前已在全國布局網點,并與拼多多、當當網、蘇寧、蘑菇街等電商平臺合作,拼多多在合作平臺中排在首位。
再來看阿里,阿里做物流的初心在于,一方面,將物流成本從目前的16%降低到5%,從而提升整個制造業的效率;同時,豐富并增強物流業的生態系統,提升智慧、技術和服務能力,達成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使命。而實現這種初心的路徑,就是推出菜鳥,通過搭建平臺和物流網絡的形式整合物流資源。在繼此前已經分別入股投資中通、圓通、申通、百世四家快遞公司后,4月29日,阿里也如愿以2%的持股,成為了韻達股東之一。至此,阿里完成了對通達系的“包圓”,而“四通一達”2019年營收總額接近1500億元。
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阿里開始不斷加大投資應該是基于雙方的共同需求,一方面通達系快遞企業需要資本去進行管理方式和運營模式的現代化革新,另一方面阿里也想增強對通達系實際資源的掌控,以實現其對物流領域更加深入和精細的發展需求。
最后來看下京東,從最初的自建物流“飽受爭議”,再到如今成為最強增長極,京東物流充分展示了其價值,更是被曝屢屢將獨立IPO,劉強東也在去年卸任京東物流總經理。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京東的凈服務收入為662億元,同比增長44.1%。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為235億元,同比增長90%,在整體凈服務收入中的占比達35.5%,拉動了整個京東集團的穩定增長。
在京東物流2020年會上,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首次闡述了京東物流集團成立后的“夢想三階段”:第一階段,通過全面開放,實現從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的轉型;第二階段,持續優化客戶體驗、提升產業效率、保持高質增長,3年內成為國內頂尖的供應鏈物流企業;第三階段,持續強化技術的驅動,成為世界領先的供應鏈物流企業。“京東物流外部收入已經超過總收入的40%,我們測算京東物流2019年營業收入約587億元(其中對內352億元,對外235億元)。根據京東物流目標,未來外部收入占比將達到50%。”

下沉與出海的博弈
物流下一步競爭的焦點在哪?從目前政策層和企業層的信號來看,那就是下沉市場和國際市場。
我們先來看下沉市場。近幾年對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的焦慮,以及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的興起,讓下沉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的重要增長市場。今年4月初,國家郵政局印發了《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其中特別提到,到2022年底,我國農村快遞服務深度顯著增強,縣、鄉、村快遞物流體系逐步建立,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這也成為推進下沉市場物流布局的催化劑。
除了拼多多需要借助物流強化其在下沉市場的優勢外,京東、阿里也都在加大下沉市場的物流布局,作為其低線城市業務的進一步延伸。
對京東來說,京喜的下沉帶來了用戶增長重新提速,繼而帶動營收和業績增長,其自建的物流體系和規模功不可沒。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京東物流24小時達已覆蓋全國88%的區縣。最近,京東物流還推出了眾郵快遞的加盟制物流,這也被認為是為京喜平臺配套的物流基礎設施。官網顯示,眾郵快遞是一家專注于下沉市場與經濟型商業發展的快遞公司,服務產品主要聚焦于3KG小件、電商包裹;市場定位為國內電商平臺、微商微店、新型電商、專業市場及散戶提供服務。

京東物流有關負責人曾表示,未來三年將加大推動智能物流和智能供應鏈為代表的“新基建”下沉,加速推進“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升計劃實現,通過“快遞進村”,一方面為農村地區享受同等時效的極致物流服務提供便利,加快京東豐富、優質的商品送達;另一方面通過基礎設施完善和物流服務滲透,大大激發農村地區消費活力,同時拓寬當地農產品和產業帶上行渠道,助力脫貧攻堅、消費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
而阿里的溪鳥物流,被認為是菜鳥布局農村物流的重要擔當,也被稱為“菜鳥鄉村”。公開資料顯示,“菜鳥鄉村”的目標是共同建設成為覆蓋中國廣大縣域及農村地區的平臺型綜合服務網絡;同時為城鄉消費者、中小企業、電商平臺提供商品到村配送、縣域間流通、農副產品流通等綜合性解決方案。最新的數據顯示,中通快遞、韻達股份旗下投資公司已入股“溪鳥物流”。由此可以看出,阿里與通達系通過互相投資持股,以深度綁定的形式,希望借助溪鳥物流來完成對下沉市場的合圍。
再來看國際市場。還是政策層面,5月12日,工信部突然公布了第一批國際物流運輸重點聯系企業,可以說這是對優質國際物流企業的一種推薦,其中在綜合物流重點聯系企業中,菜鳥網絡、京東都在列。但所不同的是,在通達國家/地區一列中,京東支持東北亞、東南亞、中亞、西亞、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多個國家,而菜鳥只有其中的三個國家。
而在同一日,菜鳥裹裹宣布,聯手遞四方推出國際寄件服務,在全國2800多個區縣,使用手機下單,口罩(非醫用)等防疫用品,特產、服飾、數碼產品等即可寄往20個國家和地區。
綜上所述,在此次突發的疫情中,物流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三大電商巨頭未來的競爭多面性,很大程度上也將是如何打好“物流”這張牌。
相關文章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