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峰春:三網融合需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
2010年8月18-19日,第七屆高峰論壇(CDTF2010)在北京隆重開幕。上圖深圳廣電集團總工、三網融合專家組成員傅峰春。
傅峰春: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下午好!非常感謝《中國數字電視》的邀請,有這個機會跟大家進行交流。聽了一上午的報告,啟發很大,收獲也很大,在上午的報告中,特別是電信研究院的曹院長,也是三網融合專家,他的報告給我很大啟發,他是站在國家的高度來解釋三網融合,他有很多數據其實我從2006年開始也在國務院法制辦在深圳做三網融合調研之后一直跟蹤做研究,他用的很多數據在我今天的PPT里面都有。但是,同樣是站在國家和中立的角度,從電信視角,他作為一個資深的電信人看這些數據和解讀,跟我是有些差異的,我也是力求在國家利益,或者是中立層面來研究或者是解讀三網融合,但是因為行業出身不同,我覺得視角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有差異,我覺得我們兩個人加在一起,可能讓三網融合這個概念更加客觀、更加完整。我今天就通過三個方面,一個是三網融合競爭力的分析和預測,第二個是講三網融合對傳媒格局的影響,第三個是深圳的一些情況。
首先,三網融合的概念,很多專家有不同的定義,社會各界對三網融合的理解也都不一樣。最近金融證券業的人士對三網融合極為關注,我在深圳給他們講了十幾次,首先行業外也在研究三網融合,但是他們對這個概念跟我們的理解有很大差異。所以我理解三網融合,當然在三網融合總體方案中定義是電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互聯網的融合,但是我的理解是,因為網絡從物理層面只有兩個,所以我的理解是在兩個物理網上實現全業務的運營,這是它的本質,或者說是狹義的看三網融合。全業務最早來源于國外,在全業務中視頻寬帶介入和語音電話是最有代表性的,所以簡單說這個概念就是2+3,兩個物理網上的三項業務,我們研究它的時候,從這個角度切入會更加清晰。談到三網融合的時候,社會上有些誤區,盡管這個認識不是主流的,大家可以看很多媒體報道把三網融合寫成三網合一,甚至有很多領導談到三網融合就是物理網合一,要避免重復投資,避免資源浪費。我覺得現在大部分人不會有這樣認識了,雖然這種認識小,但是危害也是很大的。三網融合本質實際上是雙方進入,開放競爭,它最難的地方就是突破有形和無形的行業壁壘。
我想三網融合政策的力量非常大,所以我想在政策層面上談談我的一些看法。首先,我們國家強力推進三網融合之后,國家層面的政策出臺了總體方案和試點方案。在這兩個方案中,我覺[FS:PAGE]得最主要的三網融合實質是雙向準入,準入政策就是至關重要的。上午王聯司長也講了,也列了三條,我不多說了。對于廣電企業主要是互聯網接入和國內IP電話業務開放,對于電信企業主要是IPTV傳輸和手機電視業務的分發,還有單列出來的IPTV和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我覺得這兩個方案的出臺,一個比一個細,但是總體上是解決了一個發牌照的問題。我聽到了這樣的說法,就是電信領域的人說的,說三網融合很簡單,只要給電信企業發一個牌照就可以了,所以也有這種認識,三網融合很簡單,只要開放就可以,發執照就可以。至少目前出臺的政策,在互相進入的范圍方面有了界定,牌照問題也基本上有了解決。我對政策的看法,我認為現在三網融合的政策還遠沒有到很徹底的程度,首先是融合的業務范圍不徹底,對兩邊都是一樣。大家可以打開電信行業分類目錄,如果按照三頁算的話,現在開放給廣電的不到一頁,廣電也是因為傳媒的屬性,也有一些沒有開放的。
我剛才說了光有開放是不夠的,如果沒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我們期望的三網融合的目的是達不到的,現在政策方面促進與保障形成適度競爭格局的政策措施還不明確,特別是廣電長期呼吁的寬帶出口、網絡間結算都沒有明確,我下一步會從不同角度翻來覆去的證明這個觀點,來談這個問題。業務范圍界定也不合理,在三網融合之前,可以說目前我們沿用的業務范圍界定是背靠背的,就是廣電給廣電業務規定了一個行業范圍,電信給電信業務規定了一個行業范圍。現在融合了,實際上業務是有交叉的,交叉之后業務范圍怎么界定,還沿用原來的嗎?我自己觀點認為原來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三項業務中,電視業務是廣電,全世界是認同的,基礎電信業務在美國主要是指長話和固話,這是基礎電信運營商,美國96電信法頒布的時候把互聯網接入業務界定為中間業務,既不屬于電信又不屬于廣電,是完全開放的,大家可以看看美國和英國,凡是三網融合做的非常好的地方,這項業務沒有放在基礎電信業務,但是在中國這項業務,現在所有三網融合政策開放不徹底的根源,都與這個業務范圍劃分不合理有很大關系,這個我在很多場合說過,我們可以看看美國96電信法是怎么劃分的。再就是資源配置,沒有談到資源配置,國際互連網出口等等,還有網間結算價格和方式。所以,就目前出臺的政策我得出一個什么結論呢?雙向準入有可能帶來單邊獨進,這個觀點今天第一次出現。
下面,我們看看三網融合政策基本上出的差不多了,還有一個是指導意見沒有[FS:PAGE]出來。根據現在這些政策,以及是我們看一下我們起動之前,大家記住這個數據非常重要,試點就證明有很多東西不成熟,我們要試,試一年、兩年之后要看結果。看什么結果?我這張表就是三網融合雙向進入的一個對照表,這個表是動態的,開放前是這樣的,三網融合推進前是這樣,推進一兩年之后,過兩年之后我們盤點,這個數據有沒有本質變化,有沒有朝著國家希望的方向走。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在電視業務方面,垂直的可以看有線電視行業三項業務,電視、寬帶接入和電話,電信也是電視、寬帶接入和電話,然后橫向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在電視業務中廣電絕對壟斷,占97.2%,電信占2.8%,寬帶接入在一億多用戶中電信是絕對壟斷,話音更是這樣。這個圖更加直觀一點,在家庭業務中的這幾個比例,我們不用細看,從遠看就可以看出來是不是壟斷。紅色是代表電信份額,藍色是代表廣電份額,我們看這三張圖就是絕對壟斷,這是我們三網融合要解決問題,要打破壟斷,要形成適度競爭的格局。所以,現在業務是壟斷的,而且三項業務中兩項是電信壟斷。所以我一提到三網融合,像證券界的說你們廣電很保守,壟斷,視頻業務不開放,但是實際上對國民經濟影響最大的,對國家信息化影響最大的兩塊是最壟斷的,是沒有開放的,當然電視也是壟斷的。三項業務壟斷,廣電占一項,電信占兩項。
根據現在的政策我又做了一個預測,到2015年,再過五年的情況會什么樣呢?電視市場情況發生很大變化,比如現在有1.7億份額,按照我的預計,IPTV會突飛猛進往前走,現在可以說沒有完全合法化的做IPTV,但是市場上已經有500萬,真正合法是100-200萬,這是沒有公開運營推廣的情況下。到2015年總的電視份額,就是上午曹院長說的,我們兩家共同做三網融合,三項業務都會出現這種情況,蛋糕做大了,可能出現2.1億用戶,廣電占76%,電信占23.8%,當然這個還可以修正,這是一個粗放的預估。寬帶方面廣電現在是250-260萬,經過五年我們做到800萬,我今天說這個觀點就是廣電做寬帶沒有優勢,難度非常大,障礙也非常大。電信會在現有一億用戶基礎上發展7000萬,這是有依據的,我們可以看兩家上市公司在香港報表,每個月寬帶增量加起來是200萬,一年是2400萬,五年是一個億,我再大一個折扣,因為寬帶越來越飽和,不可能永遠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給他打一個折扣就是1.7億是非常有可能的。廣電能不能做到800萬?我現在覺得還沒有把握。在語音電話方面,我跟業內談三網融合的時候,大家都沒有特別大的興[FS:PAGE]趣,覺得是夕陽了,往下走的,而且我們做有諸多困難、互聯互通、號碼資源等等,這個數據還是這樣。但是電信那里本身自己往下走,下降的幅度是非常大的,百分之十幾,他會由3個億減少一個億,很多被移動分流。我們再看這個餅圖發生什么辦法?有一個壟斷被拿走了四分之一的市場,但是有兩個還沒有被打破。所以,現在出臺這些政策,我覺得應該說電信成功的可能性是大的,他能夠成功進入家庭視頻業務,廣電很難大規模進入家庭寬帶接入和固話業務。所以,從這個圖上也可以看出來雙向準入單邊獨進的意思。這個結果是我們預期的嗎?兩個服從和一個尊重能夠落實嗎?能夠形成適度競爭的市場格局嗎?在試點期間我們要反思,有些政策是需要調整的。
看了我們預估的情況和現狀,我們再比較一下國際上三網融合做的很好的地方,今天上午曹院長也把美國數據做了一個橫向縱向比較,我想我們數據都差不多,但是看從什么角度解讀數據會得出什么結論。首先看美國有線電視,他是96電信法頒布以后蓬勃發展,三網融合全世界做的最好。現在他總的有線電視用戶6440萬,寬帶用戶已經是3780萬,滲透率達到60%。電話用戶,就是我們沒有興趣的,我們不想做的,你看美國有線電視公司做了2100萬電話用戶,在電話用戶極具萎縮的情況下做了2000多萬。我們再看電信,電信IPTV只做了500多萬,今天上午這個數據也出現了,上午的解讀就是兩個行業做對方業務都很難成規模。但是,我是這樣看的,凡是有線電視雙向業務做的非常好的地方,IPTV很難做,美國為什么IPTV起不來?6000萬有線電視用戶,4800萬是數字用戶,有3900萬是雙向用戶,IPTV能承載的雙向互動功能他都可以做,而且高清互動,業務內容非常好,他就做不起來了。再看香港,香港是IPTV最成功例子,IPTV占60-70%的份額,為什么在香港可以蓬勃發展?我覺得這個案例值得我們研究,很有可能香港模式會在中國復制,因為廣電雙向化太差了,廣電用戶體驗太差了,IPTV上來有切入到你體驗不好這塊,馬上就占領市場,在香港就是這樣。我們和香港交流比較多,我們看到香港有線電視處境非常艱難。
我們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出來什么三網融合的趨勢呢?我說的是中間業務,上午曹院長說寬帶業務是電信基礎業務,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是把它當做中間業務。我們看中間業務的市場份額,有線電視是藍色的,占59%,這是相對的,因為我沒有統計FTTH等提出方式,就是DSL和CM相比,就是6:4的關系。在家庭電視里面IPTV確實是500萬,發展好幾年了都上[FS:PAGE]不去,可能有我剛才說的原因。固定電話廣電進去了,12%,而且份額不小,這個就是我們期望中的適度競爭的格局,這樣蓬勃發展,國家是受益的,老百姓是受益的。國家受益什么呢?如果由一方來做,美國現在寬帶普及率也沒有這么高,帶寬也沒有這么高,老百姓價格也沒有這么低。所以,在中間業務上達到適度競爭格局,在業務進入上是平等有序的。為什么形成這個格局呢?是政策的力量,美國三網融合的政策我可以歸結為幾條,一個是監管行業,兩個行業一個監管部門,英國也是一樣,英國原來是兩家,后來三網融合之后合并為一家。再一個至關重要的96電信法對34電信法的的修訂,核心就是開放競爭、繁榮市場、惠及百姓,它的業務劃分中分成了電信長話、固話、互聯網放在信息、廣播電視業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OpenAccess,就是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必須租給跟他競爭的ICP和ISP,而且必須以監管的低價格。事實證明他的這些競爭對手拿到這樣的價格是有競爭力的,而我們國家恰恰是這個地方出了問題,我們的價格足以讓我們廣電做寬帶做的越多虧的越大。當然,這個政策是適宜于三網融合第一階段,要把弱小的扶持起來到相當體量,差不多的時候,美國現在已經修訂了這個法案,就是原來是廣播電視網絡是可以不租給競爭對手,但是電信是必須,而且價格上是有監管的,現在又做了調整,這兩家達到平衡的條件下,完全公平政策可以出來了,完全靠市場可以調節了。在市場初期靠市場調節,形成不了適度競爭的格局。所以,怎么樣理解兩個服從,一個尊重呢?就是要從國家的訴求和老百姓的訴求兩個維度來看。國家的訴求,三網融合開宗明義講了提高國民經濟和信息化水平,只有三網融合這塊對國民經濟和信息化水平拉動最大,可以拉動美國3%GDP的水平,可恰恰我們這是壟斷的。如果兩個服從一個尊重不是空洞的,應該真正落到實處。
國際上寬帶接入市場份額中以技術劃分,這幾種技術所占的比例,有兩個都是挺權威機構,一個是寬帶論壇發布的數據,就是上午曹院長引用的,另外一個是經合組織的數據。全球寬帶接入是多大盤子呢?這是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數據,是4.85億,其中中美兩國用戶比例占比高達41.9%。上午曹院長說美國比較特別,因為96電信法促進了這個,他認為這個不正常,他說如果把美國的Cm份額拿掉,全世界是平均20%多,反過來說為什么世界Cm比例低呢?是因為中國這塊的貢獻缺失了,如果中國和美國貢獻一樣的數字的話,Cm的數據就會是40%了。
我下面從雙向進入[FS:PAGE]的競爭力分析分析,廣電進入電信業務,語音我們不說了,姑且是電信業務寬帶接入競爭力怎么樣?我們有三個難以逾越的門檻必須過去才能進入寬帶接入業務。首先是互聯網的出口,首先資質問題已經不成問題了,在這個前提下出口資源,網間結算價格、結算方式、管道這些東西沒有政府協調我們做寬帶做不了,網間結算的方式就是誰強大誰說了算, 流到電信的不算錢,電信流到我們這的,我們要高價買,電信運營商之間是對沖的,這種方式如果不調整的話,我們做的越大虧的越大。第二,就算有公平監管,資源配置都不存在問題,帶寬速度我們已經遠遠落后電信了,電信策略是非常成功,十年前他設置了壁壘,他認為他的固話下降,只有靠寬帶提升彌補,他做了十年寬帶投入,現在一家250億,兩家500億每年砸下去就是寬帶提速,他持續做了十年。我們廣電想跟他們競爭,在深圳市場上,我們貸款12M已經達到95%的普及率了,你要跟他競爭?他12M,你2M怎么競爭?所以,我們要提高到和電信一樣速度的時候跟他競爭的時候,我們網改投入,我們要算總帳,人家持續已經攤銷了,一個是時間成本,一個是一次性投入問題。再一個門檻,貸款速度也提上來了,但是強力的市場營銷手段我們沒有,同樣產品在市場上也競爭不過他。所以,最后結論就是我們做寬帶缺乏競爭力,客觀冷靜的看這個問題,我們進入難度非常大。
我做了一個測算,這個測算表不一定非常精確,但是八九不離十,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但是這些數據應該是有依據的,是有根據的,我按照20萬用戶測算,按照2M帶寬提供給用戶,向電信買10個G出口,出口費就是8000萬,20萬用戶運營收入是兩個億,利潤沒有4000萬,往多了說,很樂觀的說就是4000萬。網改的成本也有一個算法,就是按照每月每戶每M0.65元測算,分八年攤銷。我跟他競爭不可能達到12M,要達到4M,我給用戶提供帶寬由2M到4M,用戶流量可能達到15G,出口費按照現在價格是1.2億,寬帶收入沒有變,因為競爭,價格不但不會漲,而且還會下降,不會因為2M提高到4M會增長很多。如果這樣算利潤是多少呢?還有一個成本沒有說,就是運營成本,加起來利潤就是零了。如果20萬用戶提高到10M,跟電信差不多,流量30G,要倒虧一個億。按照現在深圳三網融合指標提出80萬寬帶就完不成,總結為什么完不成,我們會向國家匯報。如果按照80萬10M算,出口流量100G,出口費8個億,倒虧三個億。是不是有這樣的結論呢?三網融合之前眾多運營商特別希望過墻去做電信業務,現在[FS:PAGE]三網融合來了,這個墻沒有了,可是我們看到后面還有一排墻,很難逾越,有互聯網出口,網間結算等等。最后的結論就是廣電寬帶用戶越多,帶寬越寬,虧損越大。
我們再看電信的IPTV,他十年網絡改造,讓我們望塵莫及。2009年底兩家基礎電信運營商有一億寬帶用戶,平均帶寬80%達到2M,一個是80%達到4M,我打一個折扣就是5000萬可以達到4M水平,基本具有IPTV承載能力,到2015年之前還有七千萬,這個肯定是可以承載IPTV的。這樣基礎網絡環境可以支撐1.2億IPTV的承載能力,如果運營資質向他開放不成問題,他發展終端合法的話,他有那么多豐富的市場捆綁資源和營銷能力。還有一個問題對于他們是隱患,他們認為最不確定的因素,就是IPTV集成播控掌握在廣電手里面。我說說我的觀點,我的觀點就是我們廣電掌握IPTV播控平臺的操刀者會助推IPTV的發展,大家可以拭目以待。關于IPTV集成播控平臺是廣電負責,具體實際上是CNTV和各省級電視臺和試點城市電視臺承擔。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說是廣電,對外都說廣電贏了,好多人說三網融合你們贏了,占主導了。但是,細看一下廣電不是鐵餅一塊,不是一個運營主體,廣電產業鏈是若干鏈條,若干鏈條是不同主體構成。我們在行業內也是有些利益沖突的問題,最主要是利益錯位,集成播控平臺,如果像深圳廣電這樣不多控股天威公司,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有線網死了跟他有什么關系?反而他跟電信的緊密合作中會得到巨大分成。算一筆帳,他會怎么做?大家應該會知道。所以,廣電將成為IPTV發展助推力量,而不是相反。所以,它的基礎網絡又是那么好,我現在知道的至少深圳廣電都是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IPTV平臺盡快建起來,怎么和電信合作,怎么樣把深圳30萬用戶接過來,小算盤一算很樂觀,銀子嘩嘩進來了,30萬用戶,每戶30塊錢,我們多少比例進行分成,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結論就不言而喻了,還是雙向進入,單邊獨進,廣電無法進入寬帶和語音市場,電信牢不可破,電信可以進入IPTV。同時我們雙向化防的這塊防的也不好,人家突飛猛進的進來了。
對于廣電的策略方面還是要高水平的防守,快速發展,要爭取公平的環境,要同等待遇。我提出來我們還是要互動保生存、寬帶接入謀發展,但是我還是比較失望,現在深圳是按照長部長的說法,所有終端都是帶“貓”下去的,這樣雙向終端規模很快下去,我在這個平臺開發增值業務就有了規模的前提條件。但是,我了解的信息,很多地方送的盒子不帶“貓”,就意味著哪一天還要送一[FS:PAGE]個“貓”,跑上門要30塊錢,“貓”是一兩百塊錢,這兩個一疊加就不可能,特別是以業務推進用戶買雙向盒子是失敗的。這一點我們要好好學習電信盈科,電信盈科的說法就是把所有IPTV機頂盒下去,剛開始使用率是27%,73%沒有人用,但是經過幾年用戶體驗,現在盒子使用率是92.7%,如果廣電還是用這種以業務推進雙向機頂盒滲透的話,那雙向業務真是沒有辦法發展,至少周期是極長的。所以,當前我們要抓的還有一個就是爭取政策同時,IDC機房很重要,現在天威建了很多IDC機房,所以全國自己要建,而且要互聯互通。還有網改核心器件要出標準,要加快規模化,把UC成本從200塊錢降到80塊錢,這個貓放在機頂盒里面80塊錢,EOC是200塊錢,哪有競爭了?哪有人敢選EOC了?選了誰會送盒子呢?我說的很悲觀,但是三網融合會促進有線網絡進入蓬勃發展期,生存問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真切和嚴重,多年難以推動的雙向網改會迅速推進,過去花十年的網改現在幾年就可以完成。過去推不動的全雙向整轉和雙向機頂盒普及將得到普遍認可和迅速實施。
第二個就是三網融合對傳媒格局的影響會有什么變化呢?我覺得三網融合最大的作用貢獻不在于他給行業全業務開放打開了閘門,讓你開始可以做兩業務,而在于打破壟斷,打破壟斷的力量可以讓行業有反彈式的絕地反擊的發展,更在于打破壟斷后會誘發產業鏈的利益調整,加速融合,內容產業的價值回歸,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且這種變化是深刻的,這種變化有點像催化劑,不是因為它,是因為融合的大背景下已經醞釀多年,這個時候就快要爆發了。從上游內容產業來說,我本身是電視臺的,我在廣電做20多年,一直都在電視臺,只不過在一些層面上對網絡游研究。從內容產業鏈來說是非常歡迎三網融合的,衛視對有線網恨壞了,深圳衛視一年出一點幾個億給我們買落地費,為什么這樣?就是壟斷,因為我沒有選擇,我的電視節目要進入老百姓家庭電視機,只有走有線這條路,沒有辦法,所以必須買,壟斷傳輸通道打破以后,這個格局就反過來了。人家電信在深圳還是非法推廣IPTV的時候,試探性找本地集團買節目,花很多錢,這邊我給人家錢,那邊人家給我錢,這個反差多大。所以,內容制作成本是極高的,但是因為壟斷讓他大大貶值,甚至倒掛。同時傳輸互導渠道多元化之后,我三屏融合就非常便利了。還有一個就是通道打破壟斷慢慢透明化,虛擬運營商會浮出水面。三網融合促進了寬帶發展,互動發展,互動之后最主要是線性收看模式變成非線性,廣告模式面臨顛覆[FS:PAGE]問題。競爭對手也會由過去傳統電視臺變成臺與互聯網,臺與各方面內容提供商的競爭。所以,趨勢就是產業鏈加速融合,媒介媒體化,產業下游向上走,最好的案例就是電信盈科,他過去做電話,后來做寬帶,做寬帶可以承載電視了就做電視,剛開始做電視就是把幾個頻道放上去做轉播,后來做點播,建立了庫,有了庫就做專業化頻道,后來他覺得這樣還不夠,他具備節目采集和制作能力,現在做了新聞頻道、直播頻道,而且現在向香港政府申請,向幾十年傳統的無線電視臺開路播出,申請執照,而且很快會批復。他從下游走到上游了,他新媒體的程度比我們做的還好,做的還徹底,他的產業鏈的資源方面具備了,這是產業鏈下游往上走。同樣媒體媒介化,上游向下游融合,廣播電視臺要建一個內容分發平臺,光集成自己還不行,還要集成別人的,現在他沒有渠道,要向第三方渠道借道,下一步寬帶高度普及,戶均帶寬達到百兆的時候,他還用電信IPTV的網嗎?不會了,就會變成虛擬的運營商,直接向用戶發中斷了。這個最典型的就是BBC,他和維真有線合作。所以,如果英國的趨勢得到引證,他可以把有限網和電信網甩開,直接向家里面發盒子,中國現在已經有這樣做的了,樂視上個禮拜在我們那,他說已經建立了一個很好的盒子,他們將來就是最大的網絡運營商,當帶寬透明那天,就借助CDN和儲存網絡,就是最大的虛擬網絡運營商。所以,渠道貶值是不可逆轉的,從壟斷被打破,出現第一次貶值,第二次就是透明化,而且這次說難聽一點,我們有線和電信都在拼命做寬帶提速,做到一定程度自己給自己掘墓了,帶寬達到100M的時候人家還用嗎?那個時候你就回歸了,你就是高速公路收費了,你就競爭不過大的電視臺和互聯網了。所以,這個時候內容為王的時代就到來了,開放競爭了,所有電視都不是在本地競爭,都是無疆界的,互聯網大額都會和電視臺一絕高下,這時候我們怎么辦?電視臺的壓力非常大,現在能看出這種趨勢電視臺都在紛紛布局,要拼命聯合掌握上游,掌握主動權,掌握有價值的內容,將來不管怎么說,用戶消費的是內容,所以內容提供商是要提升內容生產能力和內容的價值,面向多平臺分發,多終端分發,加速新媒體化。我們正在做這個事情,把整個電視臺變成互聯網加工廠,所有編導記者都要為互聯網提供采集、加工、分發內容。還有聯合,不管是省級電視臺和市級電視臺單打獨斗都不行了,我們市級電視臺首先認識到這個危機,我們聯合成了一個聯合體,我們聯合來做新媒體,聯合做內容加工基地[FS:PAGE],聯合做分發網絡,聯合廣告運營,這樣一個理念也是應對這樣一種趨勢。還有就是部署廣域內容分發和存儲網絡,這個是未來都要朝虛擬網絡運營商方向發展。
深圳市三網融合的情況都知道,深圳市非常重視,廣電這塊也做了自己三網融合的方案,分三個板塊,整合,網絡改造,整轉,交互業務,寬帶,電話,基本上達到寬帶和電信競爭的網改投入要10-20億之間。第二個就是內容板塊,IPTV、手機集成播控平臺,按照試點要求盡快做好。同時內容這塊策略我剛才說了,就是新媒體化的策略,多屏分發的策略,聯合網絡電視臺,聯合的策略。再一個就是深圳提出來做三網融合試點的示范城市,靠什么示范?我們建示范小區,把政府的訴求,把高精尖的東西,物聯網的應用,在示范小區里面展現出來,多業態。
相關文章
三網融合三年拉動投資達到6880億
在2010全球寬帶通信及物聯網高層論壇本次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認為,三網融合將帶動設備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未來三年三網融合會投資消費6880億元,這包括電信網的寬帶升級,廣播電視網的雙向改造還有機頂盒的產業等,...
國家電網空降三網融合
打開國家電網的網站首頁,將看到一條“頭條新聞”:7月2日,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電網和通信領域進一步開展合作。
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時代用電視
動動遙控器,你就可以在家里自己當導播,可以隨意切換、選看自選明星的鏡頭,也可以通過遙控器實時投票,甚至還可通過遙控器參與“電視秒殺”活動,贏得自己喜歡的物品……在2010中國杭州電子信息博覽會消費電子精品展上,華數工作人員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