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準授信到助企惠民,江蘇銀行物聯網金融派上大用場
物聯網技術的興起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在探索以物聯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道路上,江蘇銀行經過4年創新實踐,在國內首創“兩系統一平臺”(銀行動產質押信貸管理系統+物聯網監管系統+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物聯網動產質押融資業務模式,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

記者從江蘇銀行了解到,截至2020年8月底,該行物聯網金融已為企業融資超5300筆,貸款總額達185億元,80%以上客戶為首貸戶,服務范圍覆蓋江蘇、上海等長三角地區。該行物聯網金融科技項目獲得了人民銀行頒發的“科技發展獎”。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面對中小企業輕資產、擔保難等情況,江蘇銀行物聯網金融在落實減費讓利、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等方面派上了大用場。該行通過物聯網感知客戶的生產經營活動和金融需求,并以此為授信依據,為企業提供了全線上的融資支持。企業在江蘇銀行完成授信申請后,可以全線上辦理信貸業務,隨借隨還,讓數據代替企業跑腿,大大節省企業時間成本,及時滿足生產經營的資金周轉需要,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不僅如此,物聯網金融還可幫助企業和銀行做好經營監測,有效防控風險,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的難題。銀行可通過物聯網實時獲取企業信息,實現質物與貸款一一對應,以靈活多樣的貸款方案,幫助企業憑借生產、流通中的動產實物獲取授信資金。
江蘇銀行積極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瞻融合金融科技,抓住先發優勢,加快物聯網金融的系統性整體推進,已實現了從物聯網金融1.0的無遺漏動態監測,到2.0企業生產經營多維監測的跨越。未來,這家致力打造“最具互聯網大數據基因的銀行”還將開啟物聯網金融3.0——基于客觀信用體系企業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的新時代,以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