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締造可感知的空間
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改善自身的居住條件。在人類文明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房子”已經不限于居住,它已經成為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的場所。據統計,人的一生約有近2/3的時間是生活在各類建筑中的。建筑給人們提供了休息、工作和從事各種活動的環境,所以建筑性能的好壞會大大地影響居住者的生活質量。
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一個好的建筑除了要能夠提供良好的遮蔽,保護居住者不受外界的干擾外,還必須能適時的交換室內與室外的氣體和信息。為了能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并適時反應居住者的需求,智能建筑的概念便應用而生了。
智能建筑是社會信息化的產物,大量高新技術競相在此應用,網絡通信、智能小區、智能安保、綜合布線、環境控制這些已不陌生。在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諸如增強現實這些最前沿的技術也會得到應用,從而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
在現代化城市中,人們建設了越來越多的智能建筑,以及具備了智能建筑特點的現代化居住小區。如何將這些獨立的建筑群有機聯系起來,更大地發揮它們的功能和作用,進而將整個城市推向現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已成為智能建筑未來發展的方向。
智能小區
你是否經常為獨自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的安全感到擔憂?是否為小區內的盜竊現象感到無計可施?有了智能小區的幫助,這些問題統統能夠解決。
在社會信息化進程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住宅的關注已不僅僅局限于居室面積、周邊自然環境、交通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興趣和注意力放在與外界溝通、信息服務、安全防范、物業管理等方面。
在智能化的小區里,通常會設立計算機自動化管理中心,物業管理可通過計算機遠程控制來實現;水、電、氣、熱等自動計量、收費,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原本瑣碎又耗時的事情;住宅小區實行安全防范自動化監控管理,當發生火災、有害氣體泄漏等意外時會實行自動報警;住宅設置緊急呼叫系統,當有人求救時,可通過電話線發送求救信號至信息管理中心,家中只留有老人和兒童時也大可放心。而智能小區的這些應用,很多都是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實現的。
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可將小區的保安中心與管理中心合建為智能中心(含消防控制中心)。智能中心內設置了各類系統主機及控制設備,通過計[FS:PAGE]算機內的多媒體中文系統、報警軟件、數據庫軟件操作及測試軟件,即可對小區內的控制器、傳感器進行統一注冊、統一管理。
此外,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小區中的單個住宅,還應該安裝智能家居,這樣智能小區的功能才得以有效運用,對大型社區來說,智能小區是智能家居運行的基礎平臺。
布線管理
當你正在網上傳送一份重要文件時突然出現網絡故障,文件丟失了,頓時令人感到束手無策。諸如此類的事情總是給我們的工作帶來極大困擾,如果能夠隨時了解網絡狀態,并對網絡故障及時進行修復,這樣的意外就不會發生了。
隨著結構化布線工程的普及和布線靈活性的不斷提高,用戶變更網絡連接或跳接的頻率也在提高,而布線系統是影響網絡故障的重要原因。椐調查,60%~70%的網絡故障是由于跳線的不明確,進而導致整個網絡的癱瘓。那么,如何能通過有效的辦法實現網絡布線的實時管理,使網管人員有一個清晰的網絡維護工作界面呢?這就需要有綜合布線管理。
結構化布線智能管理系統,能夠自動檢查和監視通信機房、設備間內跳線面板和交叉連接的變化。智能建筑設計時,在標準機柜里設有電子配線架及其硬件設備掃描儀,用來掃描網絡配線架端口狀態設備。安裝在機柜中的管理系統可以同時管理多個端口,配線架上所有端口的移動、增加、改變在機房主機上一目了然。網絡管理人員只需按動一個按鈕就可以得到狀態跟蹤報告記錄,并能輔助技術人員進行跳線管理。
今天,智能建筑的寫字樓、大廈、大學校園、政府部門甚至住宅小區中的絕大多數語音、數據、圖像的傳輸,都是在結構化布線系統的基礎架構上實現的。綜合布線系統猶如智能建筑內的一條高速公路,而各類系統猶如高速公路上跑的車。我們可在土建階段將連接自動化系統的線纜綜合布線于建筑物內,當樓內需要安裝或增設系統時,就完全可以根據當時的需要進行了。只要有了“高速公路”,想跑什么“車”,那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環境控制
夏日的酷暑、冬日的嚴寒常常令人無法忍受,若長期使用空調又會使室內的空氣質量下降。如何才能既享受夏日的清涼與冬日的溫暖,又保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呢?有了智能建筑,這一切都將成為現實,智能建筑可為樓內人群提供非常穩定的舒適環境。
樓宇管理自動化系統(BAS)是將建筑物內的電力、照明、空調、[FS:PAGE]給排水、消防、運輸、保安、車庫管理設備或系統,以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為目的而構成的綜合系統。通過對建筑內的各種設備實施綜合自動化監控與管理,可為業主提供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當整個系統和其中的各種設備處在最佳的工作狀態時,即保證了系統運行的經濟性和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
無論樓外的氣候是多么的寒冷或是炎熱,智能建筑都能通過BAS,及時地自動地將樓內溫度調節到適宜的程度,使樓內人群在非常舒適的環境內活動,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使用了集中空調系統,這就要求建筑的門窗不能向樓外敞開,所以,智能建筑屬于密閉型建筑。在密閉的建筑物內,樓內空氣與樓外大氣不能通過門窗任意交換,往往成為傳播疾病的媒介。國外甚至把引致居住者頭痛、精神萎靡不振、頻繁生病的大樓稱為患有“樓宇綜合病”的大廈。因此,如何保證樓內空氣質量的合格,就成為BAS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工作。
BAS安裝了置換空氣的設備,定期將樓內污染空氣排出一部分,同時,將樓外的新鮮空氣輸入一部分,以改善樓內空氣的新鮮程度。新鮮的大氣中除了有足夠的氧氣以外,還含有較多的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空氣負離子;當樓外大氣也有一定污染時,進氣口也要有過濾設備以除去樓外空氣中的污染成分。
增強現實
穿梭在高大的建筑群中,你是否想知道這些建筑的來歷、用途以及內部構成呢?來到圓明園遺址公園,你驚奇的發現,“大水法”被破壞前的原貌竟然呈現在眼前。是的,你不用懷疑自己的眼神,在智能建筑中融入“增強現實”技術之后,這一切都將成為現實。
“增強現實”技術,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將數字信息與現實世界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當你把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對準一個商店、飯店或者某個地標建筑時,和這個地點相關的信息,如營業時間、游客評價或者地址方位等,就會隨著手機上圖像的流動而逐一顯示出來。
增強現實系統使用網絡攝像頭、智能手機或其他設備捕捉現實世界的圖像,然后在顯示器顯示的3D圖像上添加文本、鏈接或其他物體。采用這種類型的應用,只需用一個聯網設備的相機對準一幢大樓或者地標建筑,然后便可在的屏幕上接收到關于這個地點的有幫助的信息。
此外,在古跡復原和數字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面,應用增強現實技術可將文化古跡的信息以增強現實的方式提供[FS:PAGE]給參觀者,用戶不僅可以通過高清視頻眼鏡(HMD)看到古跡的文字解說,還能看到遺址上殘缺部分的虛擬重構。當人們在瀏覽、參觀古跡的同時,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可以接收到途經建筑的相關資料,以及觀看展品的相關數據資料。在市政建設規劃領域,同樣可以采用增強現實技術將規劃效果與真實場景相疊加,以直接獲得規劃的效果。
據了解,Wikitude世界瀏覽器和Yelp的iPhone3GS應用是目前典型的增強現實技術應用。這些應用不僅讓人們能夠使用智能手機搜索所在位置附近的飯店、企業和地標等信息,還可以讓用戶發表關于該場所的評價,并將這些評價將提供給其他人。此外,來自歐洲的軟件開發商SPRXmobile,推出全球首款增強現實瀏覽器Layar3.0平臺(適用于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機),并將進一步鼓勵內容開發人員貢獻大量的與現實世界的商業、地標和位置有關的實用信息,從而創建一種更實用的應用。
相關文章
能源互聯網:智能建筑如何變得越來越智能
在智能建筑不斷增長的功能中,一項新技術可能被證明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進步之一:即用于測量能耗的高精度軟件。每月高昂電費賬單可能是許多普通人很不情愿看到的東西。能源成本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從稅收到天氣,一直是大多數房屋的主要成本之...
智能建筑的物聯網能力可以如何來調節
物聯網(IoT)最近的一項成就是在競技激烈的高水平體育運動中,并在體育運動的幾乎每個領域都創造了潛在好處,而這些對于在智能建筑領域工作的我們來說可能更有意思,這些技術在體育運動中的應用正在增強和啟發我們在建筑和城市中使用物...
統一物理架構鑄就智能建筑
當前整個ICT行業處處都體現出融合的趨勢,產業界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人們對于融合性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就要求設備商、服務提供商從網絡建設、服務平臺上充分考慮對于融合業務的支持,由此衍生出更加智能化的統一系統、統一架構,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