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應用逐漸走進互相融合的時代
隨著智能建筑應用趨勢進入IP化時代以后,傳統弱電行業或安防系統集成商與IT方案商逐漸走入互相融合的時代。因為兩者在所擅長的技術與產品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而在智能建筑行業,建設部與信息產業部又同時規定兩套準入標準,這也就為業界大大小小的項目參與者提高了資質上的“門檻”,這不僅考驗著他們的方案整合能力,同時也在規模化、專業化、集成化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視頻監控為例,在模擬階段涉及模擬轉數字及編碼的應用,前端的模擬到后端的模擬一整套都是模擬。隨著IP化之后,從IP攝像機到以服務器為基礎的平臺管理再到后端的存儲和管理軟件,傳統的IT廠商的優勢就馬上顯現出來,尤其是在網絡這塊業務上更加明顯。”北京威視數據系統有限公司項目總監王旭介紹道。
傳統建筑行業集成商怎樣打破IT化時代中的技術壁壘,除了需要在業務轉型力度上下功夫之外,同時也需要加強與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傳統建筑行業集成商和IT集成商二者各有各的優勢,但是隨著建筑智能化集成的對象越來越多,設計規劃越來越復雜,前者在項目設計實施中將面臨更多的挑戰,這時IT集成商的優勢就越發凸顯,他們處理這些尖銳棘手的集成問題可以通過一次或二次的技術開發來解決。如視頻系統等只要能提供開發接口和SDK等,IT集成商可以輕松集成到新的系統中。
實際上,從智能建筑系統架構的特點來看,每個參與其中的設備廠家都具有針對自身的產品的協議及系統特點。最初,用戶在引進智能建筑內自動控制技術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如設備的啟動、照明及報警的管理、溫度的控制。而隨著各類應用的增多,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接入就需要統一工作站級的通訊網絡實現共享專有網關來將不同廠商、不同功能的產品集成在同一個系統中,并實現各廠商設備的互操作性,從而實現整個樓宇控制系統的標準化和開放化。
“在智能建筑中的樓宇控制系統內不同的設備都具有自身的私有協議,后端的軟件平臺把所有設備都可以一起集成在統一的平臺上。其背后也需要后端服務器、存儲等基礎設施的支撐,而在這一領域,相對于傳統弱電或安防系統集成商而言就存在很多挑戰。”蘇向陽介紹說,“因為在弱電行業,傳統的建筑方案商對固有業務應用理解上很熟悉,但是面對IT網絡領域,他們的確需要像曉通網絡這樣的方案商提供整合及支持,當客戶提出怎樣通過IP化來實現智能化的樓[FS:PAGE]宇應用,曉通就會從網絡的搭建,軟件的平臺集成,后端的存儲規劃,同時通過綜合布線來規劃或設計實現,形成一整套的打包方案。”據了解,成立于2010年的曉通網絡智能建筑產品事業部正是考慮到智能建筑行業集成商與IT集成商需要融合協作的市場機遇,集合廠商與曉通多年在網絡市場積累的經驗將智能建筑行業的相關業務實現了提升與整合。
實際上,目前我國巨大的房屋基建投資也促進了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建筑智能化技術也日趨成熟,不少研發成果接近國際水平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建筑智能化領域。如無線及物聯網等技術被廣泛采用,使智能建筑的實用價值得到了廣泛提升。特別是一些現場級智能設備系統(如電梯系統、空調控制系統、智能照明及冷熱源系統等)大量出現更加凸顯出了“DCS”的思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而對于系統集成商而言,他們也針對這一市場的發展變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智能融合、集成規劃、科學管理的方案思路上。
在智能建筑項目實施中,專業與集成的劃分的確促進了智能建筑從傳統的封閉性向更為開放型的系統模式發展,而同時將以上系統統一實現高效整合的關鍵就在于一方面設備廠家必須提供主流、公認的標準協議接口,而不是私有化協議。另外一方面集成商必須具有開發統一平臺的能力與方案整合能力。
相關文章
能源互聯網:智能建筑如何變得越來越智能
在智能建筑不斷增長的功能中,一項新技術可能被證明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進步之一:即用于測量能耗的高精度軟件。每月高昂電費賬單可能是許多普通人很不情愿看到的東西。能源成本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從稅收到天氣,一直是大多數房屋的主要成本之...
智能建筑的物聯網能力可以如何來調節
物聯網(IoT)最近的一項成就是在競技激烈的高水平體育運動中,并在體育運動的幾乎每個領域都創造了潛在好處,而這些對于在智能建筑領域工作的我們來說可能更有意思,這些技術在體育運動中的應用正在增強和啟發我們在建筑和城市中使用物...
統一物理架構鑄就智能建筑
當前整個ICT行業處處都體現出融合的趨勢,產業界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人們對于融合性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就要求設備商、服務提供商從網絡建設、服務平臺上充分考慮對于融合業務的支持,由此衍生出更加智能化的統一系統、統一架構,而智...
中國將成21世紀全球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場
智能建筑締造可感知的空間
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改善自身的居住條件。在人類文明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房子”已經不限于居住,它已經成為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的場所。據統計,人的一生約有近2/3的時間是生活在各類建筑中的。建筑給人們提供了休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