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我國數字城市建設的領航者
10月11日至10月13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10多家新聞媒體的有關領導和記者齊聚太原市,為推進數字城市建設進行集中采訪報道。中國測繪局總工程師胥燕嬰,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山西省測繪局局長牛來有,太原市市政府副市長吉久昌等領導出席了宣傳報道活動,并就數字太原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了解,由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承建的“數字太原”項目在全國數字城市建設中率先實現了“五個第一”,即,在國家第一批54個示范城市中第一個通過國家驗收;在國家已經驗收的8個城市中,是第一個通過驗收的省會數字城市;第一個通過采用五種應用模式使地理信息最大限度的服務于政府和公眾的數字城市;第一個采用基礎地理數據脫密技術,將地理信息通過互聯網向公眾進行發布;第一個將物聯網技術引入到數字城市建設中,極大地豐富了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的信息量,同時將獲取信息資源的被動接收方式轉變為主動監測。
第一個通過國家驗收。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是國家測繪局確定的全國性示范項目,由國家測繪局、山西省測繪局和太原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投資建設。項目由太原市國土資源局牽頭,山西省工程測繪院具體實施,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撐。2006年5月,太原市正式開展“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的申報工作。2007年4月,“數字太原”被列入國家“數字區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示范工程”。在建設中,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ADS 40數字航空攝影系統采集數據,運用多項測繪高新技術,經過1年多時間順利建成。建成的數字太原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以城市基礎地形圖數據為基礎,在提取境界、道路等方面的信息達到公開發布的要求,具備數據瀏覽查詢、專題數據加載、查詢統計與空間分析、二次開發、數據交換等功能。平臺還提供了分布式多數據源的發布、引用功能,能夠對各部門分散儲存、維護的數據進行實時調度,實現了數據物理分布、邏輯集成的應用模式。特別是利用建成區50平方公里地理信息框架數據試生產的三維可視產品,通過每棟建筑物的精密建模,真實、全面地還原三維客觀世界的實況,對于每一個地物都可以從任意角度觀看,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平臺以統一的技術標準,科學整合全市各類數據資源,形成了太原市唯一的、權威的、通用的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使不同部門、不同系統間可以通過政府專網對綜合信息數據進行交換,解決了數據沖突和重復投資、低水平建設等問題,實現了信息共享,對于推進全市政府各部[FS:PAGE]門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將發揮積極的作用。2009年7月15日,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測繪局組織的驗收,成為全國第一個被國家測繪局授予“全國數字城市示范市”稱號的城市。
第一個全國省會城市通過驗收。目前,我國數字城市建設的“數字城市地理信息空間框架平臺”建設,已經有個四個城市城市通過了國家測繪局驗收,太原市是其中唯一的省會城市。眾所周知,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發展最快速、信息最豐富、資本最集中的區域,也是對地理信息需求最旺盛、更新要求最快、分辨率要求最高的區域。地理空間框架是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平臺。為使測繪更好地服務于城市建設與發展,為城市信息化建設打好基礎,推進城市地理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國家測繪局于2006年啟動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試點工作。在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積累了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又于2009年開始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推廣工作。目前,已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12個城市(區)開展了數字城市建設,近30個城市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近20個城市已經通過了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預驗收,山西省太原市、湖北省潛江市、浙江省嘉興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四個城市的數字城市已經通過了國家測繪局組織的驗收。
太原市在“數字城市地理信息空間框架平臺”建設中,面對城市覆蓋面積大,數據要求量大的困難,將項目上升為“市長工程”,顯著提升了測繪工作的地位,市政府主要領導出面簽署國家、省、市三家共建共享協議,要求在全市廣泛推廣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應用。同時,在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大了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力度,截至2010年10月,已經投資4000余萬元。在項目建設啟動階段,太原市政府就決定由副市長為組長,主抓“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申報。項目建設期間,市政府多次召開了項目建設和推廣工作會,部署工作,積極落實項目經費,并且先后出臺了《關于推廣應用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的通知》、《關于做好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平臺推廣應用與運行維護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是太原市統一的、權威的、通用的地理信息平臺,要求政府各部門地理信息建設要全部采用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政府的這些積極舉措都為數字太原的順利建設和推廣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避免了重復投資和隨意投資。在推廣中,政府更是出臺了《“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推廣應用實施方案》,明確[FS:PAGE]了推廣應用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組織領導、實施步驟及保障措施,為項目的推廣做好了政策保障。幾年來,太原市完成了1:10000比例尺的全市域6988平方公里、1:2000比例尺80平方公里、建成區1:500比例尺430平方公里的數字線劃圖數據;全市域6988平方公里1米和0.2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圖,500平方公里8厘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圖,1:10000比例尺5米格網的數字高程模型, 50平方公里的三維模型。正是有了海量的基礎數據作支撐,數字太原建設得以快速順利推進。經過建設,“數字太原”共完善了一個數據庫、新建了一個平臺,建成三套數據集,開發了五個示范應用系統,具備了數據瀏覽查詢、專題數據加載、查詢統計與空間分析、二次開發、數據交換等功能,成為太原市統一的、權威的、通用的基礎地理信息平臺,得以在全國第一個省會城市通過了驗收。
第一個創新出五種應用模式使地理信息最大限度的服務于政府和公眾。根據各部門對地理信息需求的現狀,“數字太原”項目建設當中第一次提出在線調用、零碼組裝、二次開發、在線服務和地名圖典等五種具體的應用模式使地理信息最大限度的服務于政府和公眾的數字城市。應用這五種應用模式分別選擇了國土、環保、藥監、公共服務和人防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系統的建設。其中,太原市國土資源局基準地價查詢系統采用了二次開發模式;太原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采用在線調用模式;太原市藥監局信息服務系統采用二次開發模式;地理信息公眾服務系統采用二次開發模式;人防系統采用零碼組裝模式。
太原市環保監測系統是在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之上疊加環保專業信息而成,主要用于污染源在線監測、空氣質量監測和煙塵視頻遠程監控。太原市環保部門依托這一系統,在全市布設了9個國控點;在全市重點企業設置133個監測點,通過攝像頭對重點污染源實施實時監控,從而實現對各類污染源的實時監測、動態管理和綜合分析。現在,太原市排污企業全部納入了在線監測,可隨時調取任何時間的數據,掌握各企業的排污情況。
太原市基準地價查詢系統主要滿足公眾對基準地價及宗地信息的查詢需求,促進城市土地市場健康發展。系統中的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以及不同區域、不同用途的基準地價均用不同顏色標示,圖文并茂。用戶通過窗口可以隨時查詢,輕松獲取某塊城市用地的宗地號、土地證號及土地所處的位置、基準地價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可以準確測量某地理區域的面積和空間距離信息,并可以進行統計分析。系統運行以來,及時[FS:PAGE]發布基準地價、發證、地塊分布等信息,在規范城市土地市場、服務各類用戶、強化地價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明顯成效。
藥監信息服務系統,將食品、藥品的生產、經銷企業的信息疊加在數字太原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上,藥監部門可以隨時了解藥店分布的密度或藥店之間的距離,確定藥店分布的合理性,為新開藥店的審批提供依據,并可進行統計分析、前瞻性研究、宏觀調控。在審批新辦單位時,利用現有的信息數據可減少現場勘察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在行政執法中,可從生產、經營、使用等各個環節,確定重點目標、調整執法力量和重點執法區域,增強執法的針對性與科學性。當有群眾對所購藥品的質量進行舉報時,藥監部門可以通過藥店名稱查詢,實現快速定位,提高執法效率。
人防信息系統,將人防工程、重點目標、警報器分布等多種信息統一都加載在一個平臺上,在市政府專網運行,實現科學直觀管理。通過數據統計、綜合分析等功能,在服務領導決策、合理調整空間布局、提升人防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戰時防空襲,還是平時搶險救災,都能極大地提高人防指揮效能,實現快速調度、應急反應。
數字太原公共服務系統,涵蓋了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12大類、107小類信息,總條數近2萬條。系統通過太原市政府門戶網發布,面向百姓提供政務公開信息查詢、分類信息查詢、公交查詢、三維瀏覽和個性信息標注等服務,使信息化建設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同時,在市政府主導下,太原市按照資源共享的原則,全力推進數字太原成果的社會化應用。數字城管系統,以1萬平方米為基本單位,將全市六城區、三縣一市劃分為多個網格單元,并將路牌、井蓋、垃圾桶、城市雕塑等城市部件逐一編碼、定位,將城市管理區域按照部門職責逐一細分,科學整合電子政務網、勞動保障網和12345便民服務熱線,形成“大城管”格局和“一站化”業務模式,實現信息資源最大化應用,節省了建設和運維經費,提高了工作效率。建設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實現了降雨量的等值線及數據顯示,氣象預報精細到鄉、村。正在建設的警用地理信息平臺等示范系統,在科學布設視頻監控體系,輔助破獲刑事案件,調處各類治安糾紛,發現各類治安隱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在與太原羅克佳華公司共同建設數字太原物聯網,實施“地眼工程”項目,將五大地下管網進行數據整合,做到感知地下,服務地上。
目前,太原市在已經[FS:PAGE]開發的國土、環保、藥監、人防、公安、城管等政府部門的應用系統的基礎上,又有18個部門提出了應用需求計劃,數字太原應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覆蓋、跨越式推進。
第一個采用數據脫密技術使基礎地理數據在互聯網上服務公眾。在建設中,太原市采取邊建設邊提供服務的方式,以應用為示范,全力促進成果全面轉化應用。在項目建設中,該市本著“以示范單位的應用需求為主導”的原則,分別選擇在國土資源、環保監測、藥監管理、公共服務和人防工程等領域開展了應用示范系統的建設,先后以數據源的方式及時為“數字城管”項目提供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金土工程”、“第二次土地調查”提供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數據;向第一、二屆中國煤炭博覽會提供數據成果和軟件,為中外來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2009年7月,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在全國第一家通過國家測繪局組織的驗收,太原成為全國第一個被國家測繪局授予全國數字城市示范市稱號的城市。2009年7月17日,“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竣工匯報及推廣會在太原隆重召開,隨著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徐德明,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申聯彬,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兵生共同啟動按鈕,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正式開通,標志我國數字城市建設掀開新的一頁,同時,通過與技術科研院所反復論證,第一次采用基礎地理數據脫密技術,將寶貴地理信息通過互聯網向公眾進行發布服務,有效地解決了成果保密和數據發布的矛盾,極大地豐富了地理信息的應用領域,也使公眾更多地了解測繪領域和地理信息產業。目前采用脫密技術發布地圖數據這一途徑已經作為成熟的技術路線在全國數字城市的建設中普遍采用,這也標志著我國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和政策機制初步形成,我國數字城市建設掀開了新的一頁。
第一個將物聯網技術引入到數字城市建設中。物聯網,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把各種海量的真實數據實時匯集起來,形成一個智能系統牞數據經過分析、優化后,會形成各種應用、服務決策。在國務院批準的產業路線圖中,物聯網將成為我國下一個千億元級的信息產業領域。今年6月5日,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太原高新區羅克佳華有限公司調研時指出:“山西作為傳統能源大省,今后的發展需要環保產業的支撐,物聯網核心技術要努力做強做大,形成完善的[FS:PAGE]產業鏈條。” 7月31日至8月1日,太原市國土資源局召開上半年工作座談會。座談會上,太原市國土資源局張寶玉局長專題傳達了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精神和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張寶玉表示,物聯網技術作為新型產業必將迎來大的發展機遇,該技術的成功應用能把人類生產、生活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太原市國土資源局必須搶占先機、占據制高點,科學有序地加快物聯網應用產業建設,促進太原市國土資源工作更上新臺階。8月4日上午,“數字太原”物聯網示范項目建設領導組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就如何利用物聯網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信息化建設,推進“數字太原”物聯網示范項目建設等進行研究,并對下一步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太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俊明要求,示范項目要遵循“實用、管用、耐用、急用”的原則,同時“數字太原”物聯網示范項目建設還要以“五個統一”為原則,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平臺、統一采集、統一組織;各相關部門在全市統一規劃的前提下,首先要摸清底數,掌握目前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運行現狀和下一步需求,盡快確定重點、找準突破口,做好投資測算,8月底示范項目試點啟動運行。目前,太原市已經率先在柳巷地區和雙塔東、西街實施“地眼工程”,把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城市地下管網,實時監控管網運行狀態。“地眼工程”將針對城市不同類型的地下管網,從給水、排水、熱力、燃氣、供電、人防及其環境等方面進行監測,有效提高了全市的信息化建設、科學決策水平以及應急保障、公共服務能力。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試點工作漸入佳境,進入了跨越式發展階段,大范圍、大規模在全市進行推廣的條件已經成熟。今年4月23日,太原市政府印發《關于推廣數字太原基礎地理空間框架成果應用的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推廣應用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要求到2012年底實現數字太原成果應用全覆蓋。其中,到2010年底,太原市政府部門重點業務系統與公共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完成在交通、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的推廣應用,公共平臺成果基本滿足社會公眾對地理信息及其服務需求;到2011年底,完成在工商、稅務、公安、質監等部門的推廣應用,建成全市較為全面的法人和人口信息庫等;到2012年底,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推廣應用覆蓋到其他部門和領域,實現數字太原成果應用全覆蓋,全面提高宏觀決策、公共服務[FS:PAGE]、應急處置能力。
太原市副市長吉久昌表示,“數字太原”技術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加快了各項工作的反饋及推進速度,在城市功能、城市安全、城市管理、城市經營等方面作用巨大。太原市今后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智慧太原”的推廣應用,全面提高測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有效地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和社會管理水平,方便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
相關文章
高交會上體驗數字城市魅力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五屆高交會上,矗立著一座現代化的“數字城市”。這座以聯想解決方案為基礎搭建的“數字城市”,涵蓋了數字校園、銀行營業廳、移動展業系統、證數字化醫院、政府執法助手等覆蓋7大行業的共計數十個行業專屬解決方案。
數字城市在建設中探索智慧城市
3月28日,“數字周口”項目啟動,成為我省第12個啟動數字城市建設的市。而在3月27日,“數字駐馬店”建設項目啟動,其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應用系統,將構建全國“農洽會”的網絡版,使公眾和參會客商可通過網絡實時了解農博會的相...
甘肅省數字城市建設規劃通過審議
近日,《甘肅省數字城市建設規劃(2012-2016年)》正式通過省信息化領導小組審議。據該規劃,今后五年,我省將全面提升信息服務能力,建設數字社區、數字城市、數字村鎮和數字企業,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和商務、物聯網產業,推進信息資源...
地理信息行業深度研究:“數字城市“撬動地理信息產業
地理信息關系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高端國產設備和軟件獲政策支持。地理信息包括礦產儲量分布和海域劃界等戰略性資源,關系國家經濟、政治和安全等各個方面。
一座精密設計的數字城市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你會發現這是一座精密設計的數字城市。“園區的地理信息庫可以精準到在全區288平方公里的轄區內,有建筑9000多萬平方米,385萬棵樹、公園22座、雕塑577座、垃圾桶2100個……我們的信息化重在為用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