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監控阻止醫生“亂開藥”
東方醫院率先試點開發“用藥監控系統”臨床醫生開處方須經藥師審閱
“用藥監控系統”責任鏈
當醫師輸入違反禁忌證的藥物時,以及輸入與肌酐清除率、體表面積、年齡、體重不相符的藥物劑量和(或)頻次時,系統能夠出現警示。
系統可以將警示信息分別發給醫師、護士、臨床藥師、醫務部等,要求醫師對警示信息限時回應,按要求修改,超時不處理將被及時反饋給臨床藥師,也可以同時上報醫務部。
護士
看到警示信息后應及時提醒醫師處理
臨床藥師
監督醫師,寫下“請停藥”或采取其他措施
醫務部
對警示信息處理鏈上各責任端進行監控,必要時進行干預
早報記者 李祎
臨床醫生開出處方,需由臨床藥師審閱后再發藥——東方醫院ICU病區在滬上最先嘗試了該院自主開發的“智能化用藥監控警示互動系統”,這套系統“綁定”藥師和醫生,防止醫生“亂開藥”。
這也是本市醫療機構首次以這種計算機監控系統控制醫療風險和“大處方”。
系統隨時警示“大處方”
目前,很多醫院已經使用多年的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只能審查藥物與藥物之間的關系,如藥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是否有重復用藥等,而對至關重要的藥物與病人、藥物與疾病之間的關系卻完全不能審查。
東方醫院臨床藥師翟曉波、藥劑科主任何志高以及其他藥師在2008年開始建立“智能化用藥監測系統”,實現綜合性醫院常用1200種藥物的禁忌證與病人臨床診斷、實驗檢查結果相鏈接,實現給藥劑量、頻次,與病人年齡、體重、體表面積相鏈接,其主要功能創新是:當醫師輸入違反禁忌證的藥物,以及輸入與肌酐清除率、體表面積、年齡、體重不相符的藥物劑量和(或)頻次時,系統能夠出現警示。
比如一名84歲腎病患者血鉀正常,醫師仍予10%氯化鉀加入補液中靜脈滴注。藥品說明書規定10%氯化鉀注射液腎功能不全者禁用,“系統”立即會出現這條警示。臨床藥師在互動信息中寫下“在這種情況下容易誘發高鉀血癥,請停藥或采取防止高血鉀的其他措施”,醫師閱讀后將迅速停藥。
各部門綁定同一責任鏈
據介紹,這套耗資40萬元左右的“智能化用藥監控警示互動系統”可以將警示信息分別發給醫師、護士、臨床藥師、醫務部等,要求醫師對警示信息限時回應,按要求修改,如果忽略一般情況下應說明理由,超時不處理將被及時反饋臨床藥師,也可以同時上報醫務部。護士的責任是看到警示信息后及時提醒醫師處理,臨床藥師則需要回答醫師提[FS:PAGE]出的問題,醫務部對警示信息處理鏈上各責任端進行監控,必要時進行干預。
總之,“系統”以作業流程的形式將各部門同置在一條警示信息及時處理的責任鏈上。
4天查出21張不合理處方
“智能化用藥監控警示互動系統”自今年6月28日起在東方醫院ICU病區試運行,從6月28日至7月1日的效果看,4天時間內,ICU病區醫師共開出處方311張,而“系統”審查出與檢驗值相關的禁忌證5條,給藥劑量或頻次不正確15條,配伍禁忌1條,共21張不合理處方,占6.8%。這些不合理處方由臨床藥師審閱后當場發給臨床醫生,臨床醫生均作了回應和修改用藥。
“有了這樣的實時監控,大處方就無藏身之地,有效地杜絕不合理用藥,降低病人醫療費用。”病人稱贊道。
臨床藥師翟曉波介紹,“亂開藥”一方面增加患者生病、住院時間、額外費用支出;另一方面,使醫患糾紛甚至醫療訴訟不斷發生。為在保護患者的同時保護醫師,需要用藥監控系統完全具備警示禁忌證和藥物劑量不正確的功能,同時還需要警示信息有人看,有人處理,有人監督,有人負責。
相關文章
為長江隧道配備“保健醫生”
健康是福 iPhone應用《智能醫生》體驗
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等等看,因為不清楚這個難受到底是疾病的開始還是身體偶爾的反應,所以白領很多時候都是忍著隱隱的胃痛、脖子的酸痛、眼球的脹痛而繼續工作,直到疾病嚴重了。
NVR為連鎖機構網絡監控帶來全新啟示
2010年初,供美香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科達NVR部署了一套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目前,一期工程共覆蓋了其設在蘇州昆山地區的6家分店。
IBM超級電腦“沃森”將變身智能醫生
IBM超級電腦“沃森”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了,之前關于擁有巨大信息庫的“沃森”是否可以成為智能醫生的爭論目前已經有了比較不錯的結果,最新的消息顯示,IBM公司和WellPoint醫療保險方已經達成一項協議允許使用沃森來為醫生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