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峽兩岸智能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在重慶交通大學召開
10月9日上午,2010年海峽兩岸智能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在重慶交通大學隆重召開。來自清華大學、臺灣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淡江大學等20余所大學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共同探討暢通可持續發展城市交通。
據悉,海峽兩岸智能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于2001年由武漢理工大學、淡江大學等發起,已先后舉辦了九屆。研討會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與分享智能運輸系統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促進海峽兩岸智能運輸系統理論、技術與經驗交流。
智力支撐“暢通重慶”
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提升交通服務水平,是交通運輸文明進步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10年來,海峽兩岸智能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在促進兩岸智能運輸系統理論、技術與經驗交流,擴大學術視野,啟迪學術思想等方面,搭建了重要的平臺。
四個主題報告探討“暢通可持續發展”城市交通
治本:改進駕駛員培訓考試的質量
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嚴新平教授做了"基于信息技術的車輛駕駛培訓考試質量改進研究"報告。
他提出必須從人的角度,以提高交通參與者素質為目標,圍繞駕駛培訓、考試、宣傳教育等環節開展研究,使全民交通行為安全性等到提升。
決勝:時間、空間上作出聰明選擇的智能交通
臺灣大學張學孔教授做了主題為"智慧出行可持續機動力"的報告。
重點講解了"ITS"系統,利用智能交通系統,讓民眾在空間、時間、運具等方面做出聰明的、可持續發展的選擇。
實戰:特大城市交通擁堵的疏導策略
清華大學陸化普教授闡述了"北京道路交通流預測預報系統研究與應用"的主題報告。
基于中國城市交通擁擠、交通安全、環境污染的問題,面對綠色交通、以人為本、公平高效目標的挑戰,他主張改變人的交通行為和交通需求,實施公交優先、道路網科學規劃與有效利用,并實施交通需求管理。
展望:暢想重慶綜合交通發展
校長唐伯明教授所做的報告題目為"重慶市綜合交通發展戰略"。
如何實現重慶市綜合交通發展戰略?唐伯明校長提出了四個關鍵要素:交通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交通必須要引領產業布局和開發旅游資源,交通要服務于物流發展,降低成本,必須創建綜合交通體制[FS:PAGE]。
重慶市交委楊昌學副主任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交通狀況已經成為支撐或制約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希望研討會積極探索海峽兩岸在智能運輸系統領域的合作方式,探討構建暢通可持續發展城市交通運輸系統,為將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西部交通樞紐出謀劃策。
相關文章
第三屆智能運輸大會會前準備緊張進行中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總體部署,交通運輸業將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構建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今年是深化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本屆智能運輸...
智能運輸大會首度解析我國ITS發展戰略
7月31日至8月1日,第三屆智能運輸大會(ITS CC)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大會不僅有來自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各省交通運輸廳(委)及行業內外的相關產業界代表、學術界嘉賓,還有來自日本、澳大利亞、奧地利、法國等國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