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業打上智能標簽
一年一度的通信展向來都是行業變化的晴雨表、技術趨勢的風向標,從展商展示的內容,我們不難理出行業發展的脈絡走向,比如2008年的展會上3G獨領風騷,2009年的展會上物聯網嶄露頭角,此后這兩個熱點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那么,今年的展會又傳遞出了哪些重要信息呢?通信展期間,筆者幾個展館參觀下來,發現“智能”成為了通信行業的新標簽。這里的智能不僅指智能的業務應用,還包括智能的運營商。
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三大運營商都展出了智能業務,其中成熟可用的智能交通三家運營商都有涉及;比爾·蓋茨10多年前設想的智能家居不僅出現在了運營商的展臺上,而且已經走進了部分用戶的家庭;中國移動展示的“天線海寶”能夠應用于小區安防、家庭保姆等多個場景,為人們帶來更加智慧的信息化生活;而遠程醫療、電梯衛士、災害預警、智能電網等業務更是融入了“智能”的元素;此外,設備商也帶來了包括物聯網在內的諸多智能業務參展。如果說過去的電話、短信等業務只滿足了人們基本的通信需求,后來的音樂、游戲等業務側重于休閑和娛樂,那么現在的智能業務則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具有便捷、實用的色彩。隨著這些智能業務的推出,運營商的競爭力在不斷提高,在普通話音業務資費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智能業務的推出將為運營商開辟更多的收入渠道。除了智能業務以外,運營商向智能管道提供商轉型也是本屆展會傳遞出來的另一個層面的智能概念。筆者在與幾大運營商物聯網展臺的工作人員交流時了解到,他們在提供物聯網業務時,不僅提供網絡、平臺,而且承擔了后臺的部分數據集中和處理工作,深度地介入了物聯網產業鏈。而筆者在此前采訪中國聯通物聯網相關負責人時也了解到,中國聯通當前在提供物聯網時以“智能管道”為主。眾所周知,近年來運營商在管道方面面臨著重重困惑。以蘋果、Google等為代表的新興力量不斷分流運營商相關業務,運營商既有的優勢漸漸喪失,逐步淪為管道提供商,然而,在帶寬當作白菜賣的時代,運營商提供管道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有時候甚至是賠本賺吆喝。此外,隨著眾多對帶寬消耗較高的業務不斷推出,運營商的帶寬和收入之間出現了增量不增收的情況。為此,運營商亟需扭轉目前的困境。事實上,管道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因為網絡連接是通信業務存在的基礎,而全程全網、遍布城鄉的優質網絡不是每個業務提供商都能擁有的,所以,運營商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它的價值[FS:PAGE]發揮到極至。當然,如果只是像現在提供簡單的網絡通道,那么運營商還是只能為眾多業務提供商做嫁衣裳。為此,運營商需要做智能的管道,不僅負責傳輸數據,還需要對數據流量進行分析,有區別地提供網絡服務,有可能的話,通過分析網絡流量得出消費者行為特征,開發出更多的智能型業務。值得欣慰的是,在本次展會上,筆者看到愛立信、華為、諾西等廠商都展出了智能管道方案。我們相信,產業鏈眾多環節的共同努力將助推整個行業走向智能新時代。
相關文章
不是貼上智能標簽都叫智能家居
據機構預測,到2015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240億元。行業巨頭紛紛瞄準這片暗藏巨大商機的藍海,爭先恐后推陳出新。現在,不管是電視、冰箱、洗衣機這樣的大家電。
RFID智能標簽革命助力物聯網體系的構建
世博門票開大中國射頻智能標簽產業之門
“拆機達人”們愛把時髦的電子產品大卸八塊,放到網上“曬”,iPhone之后的新目標,是上海世博會門票——用水浸透,揭去紙質票面,露出的是一張布設著迷宮般導線和芯片的射頻智能標簽(RFID)。
導電油墨在智能標簽上的應用
在歐洲一個關于智能標簽的印刷會議上,FlintInk油墨的制造商DanLawrence曾說到,“隨著技術的發展,油墨將有可能取代一些電子設備中比例日益增長的電子元件。對于集成電路來說,也許就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將有可能完全被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