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雙流 三年建成首個“智慧縣城”
物聯網是個新興產業,投入成本大,科技技術含量高。雙流縣依托“感知雙流”方案,在“感知政府”的引領下,打造智慧的基礎設施、實現智慧的生產、創造智慧的生活,著力打造“全域雙流、智慧之城”。
打造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
“感知雙流”就是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網絡技術、傳感技術、控制技術、電子技術、空間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及虛擬仿真等現代科學技術,對“全域雙流”范圍內城市基礎設施和與生產生活發展相關的各方面進行多主體、多層面、全方位的感知、處理、分析和利用,對城鄉資源、生態、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等諸方面進行更具智慧化的管理、服務和決策,進而創造新的價值。
設想這樣一種生活:當你身處戶外,一個短信就可以讓家中空調自動打開、浴缸中放好熱水;當你回到家中,隨著門鎖被開啟,廊燈緩緩點亮,你最喜歡的音樂輕輕奏起;在你入睡前,只需在床頭邊的面板上觸動“晚安”模式,就可以關閉室內所有燈光,自動開啟安防系統處于警戒狀態……這些由物聯網帶來的美妙體驗,不久后在成都雙流均將成為現實。
記者從剛剛閉幕的“2010中國(成都)國際物聯網峰會”上了解到,隨著我市打造物聯網產業的步伐拓展,雙流縣作為物聯網產業承載縣,將在全市率先打造感知醫療、感知水務等示范項目;擬在三年內建成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研發制造示范應用基地,從而借助物聯網產業,率先建設成為全國首個“智慧縣城”。
示范項目緊扣公共服務
作為我市建設物聯網的試點縣城,雙流縣加大物聯網技術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上的運用,以統籌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切入點,加快“智慧雙流”建設。
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一度深深影響著許多人。但最近在雙流縣東升街道、彭鎮、興隆、黃龍溪等地小區,群眾卻可以花很少的錢,通過設在自己家門口的感知健康艙進行常規體檢,還能通過其設備查看自己的健康檔案,遠程咨詢國內外醫生。群眾健康與否,就近可以感知和初篩,沒病的無需去醫院耗費資源,有病的通過遠程預約醫生醫院,大大降低群眾感知健康的成本,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同時也大大提高現有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據雙流縣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國內第一臺智能健康設備,群眾可在24小時自助使用。雙流縣計劃將感知健康艙廣泛分布,既在眾多村衛生所、城鄉居民小區,又和醫院聯網。
據了解,感知健康艙以后還將盡快建設好醫療呼叫中心,高效處理好健康艙發來的健康醫療信息。此外,健康艙還有自動生成和儲存健康檔案功能,如果它與成都已[FS:PAGE]有的云計算中心合作,將對重要疾病的追蹤研究、計算建模提供難得的條件。
截至目前,雙流縣已累計投入682萬元,重點推廣在統籌城鄉規劃下公共水資源服務體系的智能化管理,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現代化水資源監測和調配系統,積極發展智能化水源監測和管道監測,實現城鄉水資源準確、高效、節能的管理。
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鏈
據雙流縣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打造“空港現代田園大城市”,“感知雙流”將重點推進感知交通、感知電網和感知醫療等示范項目建設。近期,該縣將重點建設感知交通、感知物流、感知農業、感知電網、感知環境等多個領域的物聯網建設與運用。
感知交通是依靠傳感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人工智能等綜合集成技術,實現整個交通系統的“智能化”。
感知物流則是整合和規范物流資源,建立智能物流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感知農業是在農業生產、流通、消費以及農村經濟、技術、社會等各層面各環節,運用在通信網絡、智能感知芯片、移動嵌入式系統、3S空間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和最新成果,推進精準農業、智能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
感知電網就是通過智能控制,對縣域內發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個環節,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融合,構建經濟高效、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區域智能變配電網。
感知環境是采用傳感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空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人工智能等綜合集成技術,實現環境的實時監測,做到對突發性事故的事前預報、迅速響應和科學處理。
雙流縣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流縣將積極推動物聯網在經濟、公共管理、公眾服務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在傳感器與傳感網絡、RFID等物聯網核心技術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形成具有特色優勢與應用優勢的產業鏈。借助物聯產業,雙流將率先建設成為全國首個“智慧縣城”。
相關文章
物聯天下 六大領域全方位“感知雙流”
10月22日上午,“雙流縣物聯網產業專家顧問受聘儀式暨成都物聯網示范項目和‘感知雙流’方案發布會”在成都舉行。圖為雙流縣領導頒發聘書。
成都雙流縣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2年)
根據縣委、縣政府加快發展高端產業的戰略部署,為快速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培育新興戰略性產業,著力調整優化區域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合雙流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成都物聯網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籌備會在雙流召開
此次籌備會落實了研發中心籌備組工作人員,審議并通過了《成都物聯網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章程》,討論確定了近期重點工作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