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智能電網融合是大趨勢
華夏物聯網訊:在日前由上海市松江區經濟委員會與上海市新能源協會聯合寧波興諾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舉辦的“新能源和智能電網技術與實踐研討會”上,專家表示,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智能電網建設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預計國家投資額將近2萬億元。智能電網的發展將帶動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進一步發展。
與會專家認為,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未來電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個可以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智能電網是國家能源戰略的方向,是改革能源布局的途徑之一。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是建設節能、環保、高效、可靠、穩定的現代化電網,其核心內容之一是解決分布式能源中各種新能源發電的接入和有效調配以及安全、可靠、穩定運行問題。
解決智能電網與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問題,是擺在全世界電力行業的一個“心病”。這是因為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新能源發電存在不穩定、可調度性低、接入電網技術性能差和對電網諧波管理的影響等一系列問題有待解決,對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關注。
在研討會上,由專利發明人周錫衛提出的“混合電力智能調配技術”,從技術上和實踐上都很好地實現了多能源電力輸入,多電源電力輸出,智能化節點,數字化互連,節點間自由互連,資源自動調配與共享,自動構建形成微網且可多微網互連、互通;也可作為電網單一可控的獨立用戶系統很好的與大電網相連,解決了分布式能源接入電網的難題,實現電能互補。
據介紹,混合電力智能調配技術的實踐,采用了先進的多傳感和雙向監測與計量技術、先進的電子電力模塊技術、先進的多智能體自動控制方法、獨到的“時段關系”路徑接續法等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實現自由組網以及先進的智能決策與調配模型與支持系統技術,從而構成安全、高效、環保的微網。混合電力智能調配技術的系統方案,突破現有的電力市場的供電模式,相對于目前在全球走紅的智能電網的主導技術方案而言,是真正實現用戶側雙向交互管理的解決方案,徹底改觀了基于智能電表的智能電網給予用戶有限信息,特別是用戶始終處于被動交互模式。使用戶能夠自由組網、即插即用、能買能賣,用戶有機會在電力市場上從被動轉向主動,從單向轉為雙向,找回平等互惠的用戶尊嚴。
  據科研人員研究與實踐的初步測算,利用混合電力智能調配技術構成的微網,相對并網供電模式可減少投資約30%,提高綜合效率約30%。基于微網形式的用戶級混合電力智能配電系統,在無需政府補貼電[FS:PAGE]價的情況下,參照階梯電價的計算方法進行測算,年收益達到8%以上。使得太陽能發電在政府每年不支付電價補貼即不“輸血”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生存。(柯弦) 
相關文章
我國新能源汽車數量約占全球一半 累計建設充電樁187萬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5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1至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7萬輛和95萬輛,同比均增長2.2倍,市場滲透率達到8.7%,增長...
2025京津冀國際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供應鏈博覽會:聚焦天津,共繪綠色出行新圖景
2025京津冀國際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供應鏈博覽會將于9月17日-19日在天津舉辦,匯聚全球頂尖企業,展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全產業鏈創新成果,推動京津冀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新能源大絕殺這一年,誰贏了?
零跑也“支棱”起來了,12月售出1.86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19%;全年累計銷量14.42萬輛,同比增長超29%,在TOP 10榜單排名第十,不過零跑未能實現年初定下的20萬輛銷售目標,僅達成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