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將更多走入百姓生活
幫助用戶追蹤有可能走失的親人或發生意外時及時報警;老人帶著含有RFID標簽的腕帶,如果摔倒或碰到危險品或靠近門口時,系統會自動觸發警報;用于遠程醫療監護,老人可在家進行虛擬咨詢,醫生則利用知識庫自動獲得患者的醫療記錄……隨著上海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RFID技術將被應用于養老事業。近日,在以“加快自主創新、推進集群發展、支撐物聯網應用”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國內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共同探討未來5~10年我國RFID技術應用、產業和標準的新發展。
會議同時透露,上海RFID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已經由上海市科委批準,中國RFID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正在積極爭取獲得科技部的批復。
與會專家認為,RFID技術作為物聯網重要的關鍵技術之一,經過“十一五”的戰略規劃,我國在關鍵技術及應用推廣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行業數據統計顯示,我國RFID市場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英國,預計今年產業收入將超過120億元。當前,面對西方發達國家在RFID技術上的先發優勢,以及規劃搶先、標準搶灘的擠壓與刺激,未來5年也是決定我國RFID技術應用發展能否自立于世界先進國家之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專家建議,以產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基礎,把握物聯網發展機遇,通過聯盟各成員間的優勢互補和協力合作,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進程,提升我國RFID的整體創新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已迫在眉睫。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應成為“十二五”期間RFID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和載體。
另據了解,在上海世博會電子門票、展館預約、物流配送、證件管理上被廣泛應用的RFID技術,將更多走入百姓生活中。“人在外地可以隨時通過物聯網系統掌握、監控家中的任何動態,不用擔心家中會被盜,水管會破裂,或是電燈沒關。”中國RFID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冀京秋形象地解釋了物聯網在百姓生活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