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直面國際云計算巨頭搶奪市場
全球第二大移動通訊設備商華為的航向正在出現調整,華為也要掘金有望成為第四次IT產業革命的“云計算”。
11月29日,華為面向全球正式發布了云計算戰略及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華為準備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機會,實現客戶數據中心、計算和存儲資源共享、效率提升,及像用電一樣使用信息應用。
如果說在設備制造領域,華為的競爭對手還只是愛立信、諾西和阿朗,那么,隨著華為正式踏入云計算領域,華為的競爭對手名單中又會猛然加入眾多IT和互聯網公司,其中最大的對手莫過于7年前與華為產生過知識產權糾紛的思科。
不過,對于這些,華為總裁任正非早有準備。“我們在云平臺上要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趕上、超越思科,在云業務上我們要追趕谷歌。”任正非說。
華為副總裁徐直軍介紹說,華為在云計算上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研發,考慮到“美國市場的因素”所以一再推遲發布。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由于北美市場遲遲不能有明顯進展,華為決定以直接競爭的方式,與美國企業展開正面競爭。
徐直軍表示,與傳統設備制造商相比,華為一直都有軟件業務,這是華為進入云計算領域的基礎。華為在云計算模式下,主要提供兩類產品和業務,一是云計算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二是一些云的應用。
之所以提出云計算的戰略,與華為對目前和未來的趨勢判斷有關。“華為未來的增長主要在三大領域。”徐直軍說,一是云計算,二是面向企業和行業的市場,三是終端部分,“運營商的設備市場只會保持小幅穩定增長”。
華為云計算戰略包括三個方面:構建云計算平臺,促進資源共享、效率提升和節能環保;推動業務與應用云化,促進各個行業應用向云計算遷移;開放合作,構筑共贏生態鏈。
“如同IP改變了整個通訊產業一樣,云計算技術也將改變整個信息產業。開放、合作是云產業未來的最重要的標志。”任正非表示。
華為方面表示,華為的云計算平臺主要面向三類用戶,運營商、最終用戶和開發者。運營商可以借助華為提供的云應用超市,提供云服務,實現快速上市和快速盈利;最終用戶將可以體驗更加豐富的一站式云服務;全球百萬開發者則可以借助應用“創新工廠”,快速實現創新業務的孵化。華為同時啟動了“云帆”計劃,與合作伙伴為各行業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構筑生態鏈。
“以前華為跟別的公司合作,一兩年后,華為就把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這是‘黑寡婦’的做法。今天,我們要改變這個現狀,要開放、合作、實現共[FS:PAGE]贏。”任正非強調,在云平臺上華為要更加開放。
“我們以前靠著西方公司領路,現在我們也要參與領路了,我們也要像西方公司一樣努力地對世界貢獻。”任正非表示,在云平臺的前進過程中,華為也要綁定電信運營商去創新,否則華為的云就不能生存。華為首先是基于電信運營商需求來做云平臺、云應用,與其他廠家從IT走入云有不同。華為做的云,電信運營商馬上就可以用。
“云計算將是新IT變革。”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互聯網應用創新中心雷寶華則認為,谷歌、蘋果和微軟等都在做,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核心優勢是在網絡,策略是以網絡為核心,建立一個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從網絡出發,向終端和平臺延伸,這是中國電信大致的目標設想。
“未來云計算帶來的藍圖無論如何想象都不過分。”寬帶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田溯寧如此表示,經歷了電腦從大型機走向個人PC,互聯網的興起,現在又迎來了云計算這波革命性的浪潮,云計算有望成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
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就指出,重點發展的七大行業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其中云計算也是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田溯寧表示,在未來的云計算時代,人們都把計算和存儲功能放在云端上,普通用戶無需花錢購置昂貴的設備。
投資銀行美林發布報告稱,到2011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美元。就單個企業,投行UBS預測,亞馬遜云計算服務部門云收入今年能夠達到5億美元,相當于基本可以盈利。2011年可以達到7.55億美元,毛利率達到50%。
相關文章
張忠謀:自由市場是芯片短缺的最佳解決方案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表示,芯片短缺是使用芯片的一方低估需求,而非制造方,整體芯片短缺的情況是需求遭到低估、天然災害、物流壅塞與電子設備需求激增等因素所匯集而成。他也以芯片短缺為例,闡述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自由市場,仍舊是解決...
車聯網萬億級市場蓄勢待發 邊緣計算成破局關鍵
年來,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車聯網迎來了發展風口。邊緣計算成車聯網落地關鍵車聯網主要有四個場景,即車與互聯網互連V2N(VehicletoNetwork)、車車互聯V2V(VehicletoVehicle)、...
十問十答:中國物聯網產業完善,是Arm重視的市場之一
這個世界不缺少發現,而是缺少發現后的思考。物聯網行業亦是如此。如何做好物聯網事業是每家制定了IoT戰略的公司面前最大的難題。(前情提要:2013年左右Arm就開始有物聯網事業部了。到2018年,Arm布局物聯網的步伐開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