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智能交通“十二五”期間加大信息采集密度
上個世紀80年代,能根據車流量調整紅綠燈時間的“智能交通”系統正式登陸上海,經過25年的建設,目前本市智能交通的覆蓋率浦西地區已經達到內環內98%,內中環83%,中外環47%。記者日前從交警部門獲悉,“十二五”期間,上海還將進一步加大交通信息采集密度,以增加道路交通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同時配合交警的現場疏導管理,創造高效通行效率。
聰明的紅綠燈自動測算道路
細心的駕駛員可以發現,在世紀大道、長壽路等主干道上,只要開車經過了一個綠燈,接下來似乎總是可以連續通過四到五個綠燈。這不是駕駛員運氣好,其實就是“智能交通”系統在默默地發揮作用。交警介紹,“智能交通”系統其實就是交通信號燈自適應控制系統,簡稱SCATS系統,在地面安裝了采集感應裝置,實時感應路口車流量變化,反饋至后臺計算機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自動調整信號燈周期、相位時間等控制參數。據悉,SCATS系統使數個路口為一組,形成一段“綠波”,大大減少機動車停車等待的次數和時間。“早、晚高峰,車流、人流多,為了保障道路暢順,車行時間可以長一點;平峰時段,根據車流、行人通行減少的情況,過街綠燈時間可以自動調節。”上海交警總隊路設處處長尹建崗介紹,相鄰路段的綠波帶或路口間交通信號的同步通行,使每個路口的綠燈時間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從而大大減少車輛停車、啟動的次數。上海的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能夠通過車輛檢測器自動測算道路交通流,并及時調整紅綠燈時間,調整速度快,有效性好,并且能協調前后左右相鄰路口的信號燈控制,能提高整個路網的通行能力。
據了解,智能交通系統的布置由最初浦西的29個路口發展到去年年底浦西的1836個路口和浦東近千個路口。尹處長介紹:“智能交通可以自動協調道路的紅綠燈,綠波在一定正常行駛的速度下(25—30公里/小時),在設定的范圍內車輛在正常的情況下是都可以趕上"綠波"的。”
高架匝道是“千里眼”和“順風耳”
智能交通不但體現在“綠波”這一個環節上,在上高架的匝道上也運用了這一技術,綠黃紅三色路況情報板讓行車者一目了然,讓行車者一路“明明白白”。前方道路暢通還是擁堵,不少市民把高架智能交通系統稱為“千里眼”和“順風耳”。
據上海交警總隊科技處處長顧國弟介紹,如今通過中心城區地面道路的感應線圈、光纜和道路監控設備,各種交通數據云集成一個“數據倉庫”,大大提升了這些數據的處理和運用效率。以早晚高峰交通信息發布為例:經過[FS:PAGE]路口的車輛數量和速度通過電纜快速匯集至信息中心,通過比對分析后及時發布至遍布高架和地面道路的信息誘導牌,從信息搜集到在誘導牌上顯示,全程只需2分鐘。
目前,建成的“公安道路交通圖像綜合應用系統”,可調看11000多個道路監控圖像;可分析處理外環線(含)以內主要路口、城市快速路和越江橋隧的道路監控圖像,生成擁堵、事故、停車等交通異常報警及交通參數;“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發布系統(二期)”可對高架路76個上匝道進行實時控制,在其中59個上匝道及周邊地面道路通過預告板發布高架道路交通信息,實行有效誘導,準確率達90%以上。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