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智能充換電開啟新征程
日前,國家電網公司印發了《國家電網公司2012年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運營指導意見》,全面部署2012年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運營工作,努力實現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為我國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公司2012年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運營工作
指導思想及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國家能源戰略和節能減排政策,緊密圍繞我國電動汽車推廣應用需求,優化充換電服務運營模式,創新建設與運營工作體系,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加強關鍵技術研究,大力推進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與運營,積極推進與上下游企業的項目合作,促進我國電動汽車發展。
□工作目標
建設196座充換電站和1945個交流充電樁。緊密跟蹤國內外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及充換電技術發展趨勢,滾動修訂“十二五”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發展規劃。加強重點城市、重點區域充換電設施和運營管理系統建設,推進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建立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運營組織管理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做好已投運充換電設施的運營管理。完成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相關15項技術標準的編制工作。
優化充換電服務運營模式
電動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重點。2012年,公司將深化研究充換電技術與服務價格體系。公司要求,有關單位要緊密跟蹤國內外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及充換電技術發展,深化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電動汽車充換電對配電網影響及應對策略等研究,與國內權威研究機構合作跟蹤動力電池技術發展趨勢,聯合開展動力電池安全防護研究,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深入論證充換電設施發展技術路線,全面分析風險因素,優化充換電服務運營模式,提升充換電設施運營經濟性,確保公司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優化調整充換電服務網絡發展規劃。公司要求各單位高度關注當地電動汽車發展情況,根據電動汽車充換電實際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結合電網智能化、配電網及營銷專項規劃修編工作,堅持“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統一標識、優化布局、安全可靠、適度超前”的原則,細化城市電動公交車、出租車專項發展規劃,優化調整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發展規劃,實現充換電設施建設與電動汽車發展相銜接。
創新建設運營工作體系
創新充換電設施組織管理體系。公司要求各單位創新組織管理模式,加快建立職能管理與公司化運營相協調的組織管理體系[FS:PAGE],為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的建設運營提供組織保障;以公司“大營銷”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為指導,在省公司成立智能用電處,作為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的歸口管理部門;根據當地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與運營實際,在有需求的地市成立電動汽車服務公司。
強化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安全。公司要求,各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公司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加強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防控體系,強化安全教育和培訓,堅決落實安全措施,杜絕違規操作,保證人身、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和充換電設備的安全;要高度重視運營過程中動力電池的安全性,明確安全責任,加強電池充放電狀態監控;要制定人身事故、電池燃燒、電動汽車受損、充換電設備損壞、大風暴雨惡劣天氣等現場處置預案,強化日常安全演練,提高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深化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管理。公司要求,各單位要加強充換電設施建設項目管理,做好項目實施方案編制、設備采購等關鍵環節的管控,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優化今年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和內部應用電動汽車計劃,掌握社會應用電動汽車計劃,完善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項目可研報告;加強動力電池購置租賃管理,電池性能應符合電動汽車要求,數量應與電動汽車應用規模相匹配;加強已投運充換電設施的運營維護管理,提高設施運行效率,做好充換電服務;加強內部電動汽車應用管理,購置車輛應與充換電設施建設相銜接。
加強運營管理人員培訓。公司將加強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技術與管理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為充換電服務網絡的建設運營提供人才保障。
加強標準體系建設
推進標準國際化工作。充換電設施標準國際化是落實公司國際化戰略發展的具體要求。公司將建立充換電設施國際標準推進工作協調機制,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交流合作。在公司統一部署下,有關單位將積極研究充換電設施國際標準發展動向,參與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標準化組織充換電設施標準編制工作,繼續做好中德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組工作,加快充換電設施標準國際化步伐。
深化標準研究。在公司統一協調下,有關單位將加強國內外電動汽車及充換電設施應用調研,積極開展充換電技術研究和實驗驗證工作,以實驗數據為基礎開展標準編制,提高標準編制水平。
加快標準編制。公司將繼續加強與國標委的溝通匯報,積極承擔和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央企聯盟標準和企業標準的制定工作。標準編制牽頭單位[FS:PAGE]將按照年度標準編制計劃開展標準編制工作,確保完成年度15項標準的編制任務,不斷完善標準體系。
積極開展標準宣貫。公司要求,各單位要結合培訓計劃,做好充換電標準宣貫工作,在設備研發、工程設計、建設驗收及運營過程中,切實執行標準規定,確保公司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加強關鍵技術研究
按期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公司要求有關單位做好“電池組快速更換系統集成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等國家863課題、5項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共性關鍵技術課題和6項公司科技項目的研究工作,嚴格按照課題進度開展工作,保證按期完成課題任務,為公司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深化運行數據統計分析。公司要求,各單位要結合電動汽車內部應用和充換電設施運營,按季度開展車輛和充換電設施運營數據的統計分析工作,全面掌握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充換電技術發展現狀和公司充換電設施運營情況。
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公司將繼續發揮直屬科研、產業單位的技術優勢,在總部營銷部的統一協調下,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統一模式、統一標準,合力推進底盤換電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做好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管理系統的完善,確保公司在充換電設施領域的領先優勢。
大力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
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公司將以國家“十城千輛”、私人購車補貼試點及出臺支持政策城市為重點,堅持適度超前,加大在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服務領域換電模式的推廣力度,加快建設充換電站和交流充電樁,確保有車必有配套的充換電設施。著力抓好年度重點項目建設,完善京津互聯方案和長三角區域互聯方案,建設示范工程,加快推進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
開展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管理系統建設。公司將在“十城千輛”、私人購車試點及出臺支持政策的城市及所屬省公司,推廣建設運營管理系統,構建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提升運營服務與管理水平,為電動汽車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充換電服務。
提升充換電設施經濟性。公司要求相關單位緊密結合當地電動汽車充換電需求,注重充換電設施建設的先進性、經濟性和實用性;嚴格按照實際需求,選擇經濟、實用、安全、可靠的建設方案和設備,切實減少占地、降低工程造價。
積極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
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公司將繼續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的溝通匯報,爭取電動汽車及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的支持政策,做好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工作,[FS:PAGE]發揮公司作用,推動電動汽車發展。各單位要積極與各級政府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與電動汽車上下游企業共同推進國家電動汽車支持政策的落實,爭取地方政府出臺更多優惠政策,為公司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各單位將在總部營銷部統籌協調下,加強與電動汽車上下游企業的交流合作,特別要與當地企業形成常態的月度交流溝通機制。公司科研、產業單位將在總部營銷部統籌協調下,發揮公司技術優勢,加大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力度,推廣公司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運營模式。
加強宣傳引導。在公司統一部署下,各單位將有選擇地參加重要展覽和論壇,充分發揮公司營業網點優勢,發放電動汽車及充換電服務網絡宣傳資料和視頻光盤,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推動電動汽車規模化應用。
2011年精彩回眸
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著力推進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的建設與運營,在對外合作、戰略研究、標準制定、設備研發、模式創新、網絡規劃、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公司建成156座充換電站、6252個交流充電樁,累計建成243座充換電站、13283個交流充電樁,進一步完善了公司經營區域內的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
推動試點城市電動汽車發展
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啟動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推廣試點工程,出臺了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政策,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共有20個試點城市,包括上海、長春、杭州、合肥、北京、天津、重慶、大連、濟南、武漢、長沙、南昌、鄭州、廈門、蘇州、唐山、沈陽、成都、南通、襄陽。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大力推進20個試點城市的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在以上試點城市建成投運充換電站113座(占公司整體建設規模的72%)、充電樁3193個,截至2011年年底,累計建成投運充換電站167座、充電樁6375個,有力地支撐了試點城市的電動汽車發展。
建設四大創新示范工程
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浙江示范工程。該項目共建設充換電站13座和交流充電樁500個。其中,利用變電站建設了集電池集中充電、電池更換、儲能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充換電站1座。沿杭州—金華高速公路建設換電站4座,支撐電動汽車在杭州及金華間跨城際行駛,首次實現了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的網絡化、智能化運營。該項目通過了中電聯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專家委員會認為,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需求相適應,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FS:PAGE]先水平。
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青島薛家島示范工程。該項目于2011年6月30日建成投運,集公交車充換電、乘用車電池集中充電、儲能應用于一體,最大可為280輛電動公交車提供充換電服務,同時為青島市黃島區電動乘用車提供集中充電和電池配送服務。公交車充換電站由3條車道、6個換電工位及輔助辦公樓組成。輔助辦公樓內設集中控制室,對充電、換電、車輛運行狀況、電池集中充電進行集中監控。截至2011年年底,青島薛家島示范工程服務車輛累計行駛83萬千米,累計使用電量為90.82萬千瓦時,累計換電8405次。
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蘇滬杭城際互聯示范工程。國家電網“十二五”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發展規劃中明確要大力推動長三角地區電動汽車城際互聯。蘇滬杭城際互聯示范工程是長三角地區城際互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續更大范圍的城際互聯建設具有重要示范效應和引導作用。2011年蘇滬杭城際互聯示范工程首期共涉及三條高速公路中5個服務區的9座充換電站建設,首期工程于2011年11月25日順利通過工程驗收,于12月正式投入運營。
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北京高安屯示范工程。該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高安屯循環產業園,是北京東部地區電動環衛車的集中運行站及電池配送中心,服務范圍覆蓋朝陽、通州、順義等地區。該工程與循環產業充分結合,實現和諧、環保、循環利用;由垃圾發電廠、太陽能、城市配電網提供電源,并利用退役的動力電池儲能;設有雨水收集系統,整體設計節能環保。示范工程可為環衛車及乘用車提供充換電服務,兼有乘用車電池配送功能,設5條換電流水線、9個換電工位,年累計服務能力14.6萬車次,于2011年12月底正式投入運營。
□相關新聞
電動汽車列入北京市今年“辦實事”工程
本報訊(姜超) 2月7日,北京市政府2012年為民擬辦的35件實事正式公布,電動汽車項目位列其中。35件實事中,“實現1000輛電動環衛車規模化應用,400輛電動出租車在房山、延慶等區縣內示范運營,400輛電動公交車在長安街沿線等重要路段示范運營”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作為首都電動汽車充換電項目的建設主體和運營合作單位,北京市電力公司將全面加快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北京公司制定并高效落實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規劃,建成了延慶、房山電動汽車充電站,為區域內試點運行的電動出租車提供服務,并完成了全市400輛電動出租車動力電池的采購工作;建成了集各種充換電模式于一體的高安屯電動汽車充換電站,總體達到國內領先、世界一流[FS:PAGE]水平。該公司還建立了科研支撐平臺,自主研發高新電動車充換電技術和支持系統,實現了充換電站的實時監控和高效運轉。
目前,北京地區已建設完成12座充換電站、274個充電樁,能夠滿足1140輛電動公交車、乘用車和環衛車的充換電需求。到2012年年底,北京市將推廣3萬輛私家電動乘用車,北京公司將配套建設100座充電站、3.6萬個充電樁。
山東構建“一縱一橫”充換電服務網絡
本報訊(魏曉慶 鑒慶之) 2012~2013年,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將適度超前優化充換電服務網絡布局,構建“一縱一橫”充換電服務骨干網絡。
據悉,2012~2013年,山東公司將按照“在重點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進行重點示范”原則,以濟南、青島、臨沂等節點為支撐,以京滬、濟青高速為基礎,在服務區、大型停車場建設充換電站,開展環渤海電動汽車服務網絡建設,構建山東“一縱一橫”充換電服務骨干網絡。
2012年,山東省將建設電動汽車充換電站17座、續建6座,并輔助建設乘用車電池配送站和充電樁。至2013年,將形成“一縱一橫”充換電服務骨干網絡,將有11個地級市接入充換電服務網絡,覆蓋率超過60%。
目前,山東公司已在全省建成17座充換電站、545個充電樁,以青島、臨沂、濟南為重點,初步建成了全省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骨干網架,滿足了電動汽車客戶的充換電需求。
浙江公司探索可持續商業化運營模式
本報訊(記者徐俊釤) 2012年,浙江省電力公司將繼續加大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和運營工作力度,并探索可持續的商業化運營模式,促進電動汽車社會化、規模化應用。
今年,浙江公司將重點在杭州、金華等地區初步建成高效便捷的充換電服務網絡,滿足電動汽車在15分鐘之內到就近充換電站獲得電能補給服務的需求。同時,該公司開展車輛租賃、電池租賃等多樣化服務,推進電動汽車在企事業單位的公務用車示范,開展蘇滬杭跨省網絡及省內城際網絡常態化運行,探索可持續的商業化運營模式,促進電動汽車的社會化廣泛推廣應用。
浙江公司將繼續完善基于物聯網的統一運營管理系統,建設電池自動化集中充電和智能配送體系,開展電池均衡充放電和底盤快速更換系統等關鍵技術的實用化攻關。該公司還將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廠家的合作,加快推進電池承租流水線自動化升級改造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