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京:智能交通領域的發展戰略
2012年4月25日消息,今天2012(第三屆)中國物聯網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本次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研究院(籌)、中國電子學會車聯網工作推進委員會(籌)及中國電子學會系統集成分會承辦。物聯網世界網作為獨家合作媒體將全程在線直播本屆大會的盛況。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王笑京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王笑京在大會上發言。
以下文字實錄:
王笑京:今天下午非常感謝電子學會,也非常感謝鄔院士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向各位報告有關智能交通的情況。
智能交通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我們天天面對滾滾車流,這可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遇到的東西,我們所有在座的都是交通的參與者,我們所有在座的都是交通方面有發言資格的人。所以交通的問題,大家都會提出自己的看法,都會在自己的角度,對每一個城市的交通,對每一條高速公路的交通,對每一個小區的組織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是對一個大的問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提出來的。所以交通的問題是一個很難解決很難說清楚的問題。盡管我們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的基礎設施,我們的車輛,我們的交通組織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然大家提出很多不滿意的意見。
對于互聯網我一直在關注,很多準家都在講,把物聯網用在交通當中,把所有的汽車都變成可以識別,可以管理的實體,是否就可以解決我們的交通問題了呢?其實我們當前的交通,是一個需求和供給的矛盾。在這樣一個矛盾過程當中,如何去破戒它,是我們今天大家面對的共同問題。是否把所有的車輛都放在一個系統當中,是否可控的,我們的交通問題就解決了呢?我們設想一個階段的情況,在我們每天下班的時候,我們的道路上如果說,道路資源已經沒有了,我們如何調節呢?我們有調節的空間和余地呢?所以今天北京市的交通就面臨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今天的交通是現有已有資源的情況下,對各個方向需要進行交通服務的人,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相應的分配,所以就有堵車。我們是在現有資源的條件下,怎么更有效的提高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更有效的提高我們車輛的利用效率。給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更方便出行環境。這是智能交通要做的事情。
對于我們當前所遇到的問題,我們要從多個角度來共同解決。對于城市化,對于成為的交通基礎設施,我們肯定還是要繼續進行建設。但是在現有[FS:PAGE]資源有限,資金有限,環境條件有所限制的條件下,我們使已有的基礎設施發揮更大的效率,這是我們管理技術要解決的。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很重要的問題。
智能交通在歷史上,如果按照1994年第一次世界大會來說,已經走過了將近18年。現在智能交通已經在全世界各地有了長足的發展,我們可以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在我們的不停車收費系統當中,現在最好最大的不停車系統在日本,已經有了4300萬的用戶,而日本的車輛有6千萬到7千萬,這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日本的收費系統。
日本的導航系統有動態導航信息系統超過三千萬用戶,這也是世界上有動態導航獨一無二的大系統。日本的商業模式比較有特色,而且與它相關的各個行業都得益,老百姓得益,產業界得益。對于智能交通下一步的發展,我們交通運輸部正在我們做新一代的智能發展戰略。
新一代的智能發展戰略,是在我們國家前一段的工作基礎上使用的。前一階段我們跟蹤世界還是比較早的,就像我們說物聯網,大家剛有苗頭就開始跟蹤,中國的跟蹤也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的。那個時候我們中國是以跟蹤為主。到了十五期間,在國家科技項目的支持下,做了一些試點,到了十一五期間有了大規模的應用,有幾個典型的系統,可以體會到。首推第一個北京交通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在奧運會期間,保證了整個奧運會的順利舉行。當然北京也實施了現行措施,確實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在座的有很多北京的居民,你們現在每一天都能夠在大街上享受到動態交通信息的服務,比如路側交通信息顯示裝置,比如說有一部分有交通信息的導航設備。比如說你們可以使用我們的交通IC卡乘坐公共汽車。對于有駕照的人來講,在北京市任何一個有電腦終端的交通,或者警察管理部門,你們可以辦理車務手續。前兩天也開始了,在了郵局也可以辦理車務手續。這是北京的智能交通系統。
在十一五期間,在上海世博會,廣州的亞運會都有智能大型活動。在上海世博會,大家有一個體會,持續了180多天。有七千多萬人次參加世博會,世博會期間是沒有進行交通限行的。而動態的交通服務,動態的交通組織,良好的換乘服務,為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支撐,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交通的應用。
在十一五期間我們國家還舉辦了大型的智能開發項目,有聯網不停車收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開發了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不停車收費系統,而且發布了系列國家標準,和行業應有規范。在08年搶在奧運會之前,[FS:PAGE]我們正式向社會提供服務。這項工作實施三年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截止去年我們已經有22個省開通了停車不收費系統。我們全國到現在已經有超過各類不停車收費業務。這是我們國家在智能交通領域唯一大規模的智能交通系統。為我們建立全國覆蓋網的超高速區域居于網,所有道路的數據交換系統,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條件。
智能交通走過了很年,但是不叫這個詞,真正用這個詞是1994年。實際上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智能進行了結構體系設計。我們交通部當時時在05年的時候專門翻譯了資料,我們制定95計劃的時候,是其中的一項計劃內容。大家可以看,已經考慮到通信的問題,考慮到車輛的識別問題,考慮路和車之間的數據交換問題,考慮了我們車和車之間的數據交換問題。所以可以告訴大家,把這些東西用在交通系統里,進行完整的設計,在國際智能交通界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的。
這里還有一個情況給大家稍微回顧一下,我國在這個領域當中,堅持長期,堅持車路系統,或者車車系統的研究,可以告訴大家,現在已經接近實用。真正國際上做到什么程度了,我們給大家介紹一點東西。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來智能車路系統,到智能車輛的系統,到車路繼集成系統,美國通過十多年走過這樣的路程,在2008年的時候,就進行了車路和車車合作系統的實驗。
在去年奧蘭多舉辦的世界智能交通大會上,就專門對車和車之間的數據交互,也可以說是我們大家說的車聯網進行了大規模的實驗,但是這個實驗演示告訴大家,可不是一個廠商在做,是我們大家能夠見到的所有的汽車廠商,通用、福特、尼桑、奔馳,大家在一個平臺上做。歐洲的車路合作系統,也已經進入到了現場實驗,他們的實驗是08你開始的,現在正在進行第三階段,其實第三階段已經快結束了。在這個領域里,不是解決交通擁堵,而是解決道路安全的問題。整個事故發生率下降了60%到70%。所所以大家共同做這個產業。結果就是到去年,在日本將近七千多公里到八千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所有的布局完畢。為這個專門設計的車載設備,全部實現了產業化,計劃在五年內發展一千萬用戶,也就市在原來三千多萬用戶基礎上,四千不停車收費的基礎上再發展一千萬的用戶。而這個車載導航安全輔助駕駛,不停車收費都可以提供。而且可以告訴大家,這個車前裝后裝都已經接受了。現在正在進行的是加強車和車的屬地交互。還有用于智能交通的無線交通系統。我們對國外智能交通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結論, 對環節交[FS:PAGE]通擁堵是有用的,但是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對安全作用突出。所以我們現在各大汽車廠商,包括歐美日的政府都在集中攻這部分,這部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經常談的商業模式有關系,和車輛結合在一和,是向政府宣傳的賣點,也是向消費者宣傳的賣點。當然環保也是最近的重點。在發達國家,信息領域和交通領域對智能的看法并不一樣,這一點在日本有兩套做法。在歐洲歐盟委員會,信息部門和交通部門也是兩個看法。
中國新一代的發展戰略,中國已經做過,已經進行的情況,我就不去說了,就把這張圖告訴大家,我們的不停車收費系統已經覆蓋到成都了,為了實現像日本一樣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們也實現了我們的產業化。我們都是自己的知識產權,國際上的芯片廠商按照我們的標準生產芯片,這是我們智能交通非常贊賞的項目。北京市的情況是好的,節能減排的效果很顯著,解決擁堵也有一定的成效。
發展戰略有幾個方面:
第一,發展方向和路徑的轉變,前十年圍繞小汽車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要以管理領域服務為主,以小汽車服務為主,效率優先,借鑒國外、技術跟蹤,發展由技術引領為主。未來十年,我們為出行者服務為主,為公共交通服務為主,效能、安全、生態并重,自主發展。
交通運輸部對下一階段的安排做了總的安排。下一階段我們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統有什么特點呢?有這么幾個特點: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支撐。
第二,信息采集到更高的階段。
第三,更符合人的應用需求。
與前一段ITS發展的比較,具體的不說,我們的技術要做很大的改變。
在技術攻關上,交通數據實時獲取,車路信息交互技術,交通數據處理技術,智能交通節能減排技術,這都是從交通的角度來講的。
在集成應用上,公共交通服務和城市交通協調管理,交通運行角度與應急處置,出行便利化和信息服務,以及貨物運輸組織與優化。
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我們營造產業發展的環境,推動重點領域產業的發展。
當然要考慮智能交通標準化。時間的關系,不去念,大家可以看。和我們目前關注物聯網的問題都有密切的關系。
最后,簡單說一下新一代智能交通的開發與物聯網的關系。
首先物聯網的技術和來源是什么呢?它的技術、傳感器、傳輸、處理。
智能交通來講是集成應用的系統,我們關注的是技術,而不是概念。我[FS:PAGE]這里就要提出幾個問題,從我們的角度來提。物聯網是一個概念,是在信息不斷發展中產生的。其實也在不斷的變化。作為我們現在的系統,我們物聯網是依靠信息技術采集識別和傳輸處理,包括我們的移動通信,我們就問這個技術是物聯網特有的技術還是通用技術?我們認為是通用技術。
當然我們智能交通來說什么都要用,有用的就用。隨著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物聯網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我們一定要研究物聯網要開發的系統和原有的應用系統有什么區別。
物聯網所用的技術可能比物聯網本身還要快,比如傳感器。這我們怎么處理?作為智能交通來講就會提出一個疑問,我是傳感器的應用還是物聯網的應用?這個問題可以不回答,為什么呢?只要用上就可以。
有關發達國家和我們物聯網相關的東西,講幾個例子。現在大家都在談Telematics,它不是新東西。在97年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屆智能交通研討會,后一個詞就是Telematics。Telematics這個詞還有別的東西,什么意思呢?大家自己去理解。
第二,智能交通當中大量的利用了傳感器通信技術。大家注意,在下角的圖,似曾相識,這是之前物聯網用的圖。這個事實是人家已經走了很遠,我們怎么開發我們自己有特色的東西。這個領域里,在發達國家已經接近于實用化。日本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制定V2V、V2標準。從09年開始到2011年歐美日三家建立了戰略三角關系,他們分別簽訂了協議,就是在通信領域,為什么呢?日本賣車到歐洲怎么辦?歐洲賣車到日本怎么辦?他們已經建立了車路合作的聯盟。這是去年剛剛成立的CAMP聯盟,把汽車廠商也加入進去了。這就提出來了,我們怎么辦?我們如何布局?
第一,按照智能交通領域體系化的安排安排我們的工作。
第二,交通運輸部要和工信部緊密的合作,為我國的國家的知識產權提供空間。而且交通運輸部要重點抓好我們的路網信息資源。
我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做了不少工作。
我們建立了可實現全國感知及云存儲和云計算的路網。開展了交通領域物聯網標準化的研究,我們特別重視跟其他行業的合作,我們在物聯網總體組統一領導下,在標準委、發改委統一安排下進行工作,希望各個行業走到一起,共同為我們國家的物聯網提供很好開發應用環境。我們已經制定了交通領域應用的標準體系框架,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標準基礎。
以上就是我利用這樣一點時間給大家匯報一個總體情[FS:PAGE]況,由于電腦上有點差別,可能有點零亂。如果有進一步的需要,我們愿意跟大家進行交流。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