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 能否打破壁壘互聯互通?

禪城公安分局智能交通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視頻實時監控路面交通。

“治堵36計”,“管”為上計。交通秩序的管理,除了提高路面交警的見警率和管事率,也需要與時俱進向科技借力。“36計”的“管”類措施中,“實施禪城智能交通二期建設”列入了今年的治堵項目。兩年來,南海、禪城先后上馬的智能交通,究竟給禪桂交通帶來了怎樣的改變?與不少城市智能交通遭遇的現實一樣,佛山智能交通與智能公交分而治之,作為城市大交通,智能交通與智能公交能否打破部門與區域壁壘實現資源共享,禪城智能交通與南海智能交通能否同臺共舞?這成為未來中心城區交通管理的一大考題。
智能交通究竟咋樣?
市民:攝像頭多了 其他沒感覺
傍晚交通高峰期,在季華路與汾江路口等綠燈的您可能不知道,民警正通過監控設備注視著四個方向的車龍,遙控各方向交通燈配時……
在不算大的監控室內,墻壁上掛著由32塊小方塊顯示屏組成的顯示墻。通過高清攝像頭的俯視,每一個主干道上的關鍵路口車流量、突發事件一目了然。技術人員正對顯示屏進行控制,調度員用對講機下達指令。這是昨日上午佛山日報記者在禪城智能交通指揮中心看到的場景,通過系統,民警用“無形的手”遙控著城市交通。
對于這只“無形的手”,市民感覺卻不強烈。上午10時許,順安達的哥曹師傅駕車沿季華路由西向東行駛,在季華路佛山大道、汾江路口,綠燈一路直行。“這就是智能交通?”當佛山日報記者告訴其可能正在享受“綠波帶”服務,曹師傅更覺得是“運氣好”。曹師傅說,也聽說過佛山在搞智能交通,更多感覺是增設了攝像頭拍攝違章,“某一個路口多等一會兒、少等一會兒,感覺不強烈。”
智能交通的另一重點功能交通誘導屏也常被忽視。家住桂城鹿璟村的錢華說,南海大道誘導屏長年是綠色,在一環季華路出口位置的誘導屏也是如此,“對車主了解前方交通狀況、選擇路線幫助不大。
而在《佛山日報》關于智能交通哪些功能有待提升的“微調查”中,有4.7%的市民將票投給了“科學調配紅綠燈提高通行效率”。
警方:禪城主干道通行能力提升15%
根據市政府網《佛山市智能交通建設指導意見簡要說明》,佛山從2006年便開始構建智能交通體系。2010年,南海區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一期投入使用。2011年8月,禪城區智能交通系統一期投入使用。
禪城智能交通指揮中心、科技設施室副指導員張諾揚介紹,禪城智能交通一期工程已完成初次驗收,仍未終審。安裝了9[FS:PAGE]8個高清視頻監控,中心城區的覆蓋率達80%。在重點路口啟用了交通信號控制系統。
根據監測,禪城智能交通一期系統建成后,季華路、魁奇路、綠景路、汾江路、嶺南大道等主干道的通行能力提高了15%,行車速度提高了25%,停車次數與延誤時間減少15%,對整個區域的交通擁堵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
警方大做文章的智能交通為何市民沒感覺?對此,南海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交通系統不能解決所有交通問題,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應該由均衡的路網結構、合理的交通組織、智能的交通系統組成。智能交通系統往往受制于基礎和條件而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還會讓人產生系統不過如此、沒有多大作用的誤解。
二期智能交通怎么搞?
覆蓋面更廣并納入停車考量
禪城、南海警方表示,智能交通系統尚需進一步普及、建設、完善。智能交通二期將在廣度和內容上進一步提升。
張諾揚介紹,禪城二期智能交通前期工作已在開展。二期的覆蓋面會擴展到南莊。在主干道上新增100套交通電視監控,86套交通信號控制,30套智能卡口,60套電子警察。
除了覆蓋面,還會納入更多的停車考量。據了解,一期停車誘導系統已經納入智能交通建設,初定有8個點,如順聯國際、印象城等。目前前端設備已上馬,正進行數據、平臺對接,預計二期期間,商場停車位的數據會接入智能交通系統,對車主找尋車位提供便利。
在南海,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二期也將在一期的基礎上向深度和廣度擴展,會增加分局-大隊-中隊的三級指揮調度系統、交通仿真與決策支持系統、移動警務系統等。廣度上,將系統覆蓋范圍擴大至全區8個鎮街的中心城區及區級以上主要道路。
記者觀察
不同智能系統
能否互聯互通?
佛山日報記者了解到,在佛山的智能建設體系中,除警方牽頭的智能交通,市交通運輸局也在建設智能公交體系,而禪城和南海的智能交通也是自成一體。不同系統尚未實現互通,甚至同一系統不同區域,也各管各的,增加了城市管理的成本和難度。
張諾揚舉了個跨區調度的例子。比如從市東下路到南海大道,一個“綠波”就能通過。但因為軍橋兩側分屬不同區,信號燈無法調度,車主可能要等最少1個紅綠燈才能到南海大道。
張諾揚說,單從交通管理層面來說,跨區聯通有助于解決片區擁堵,尤其是禪桂兩地接壤地眾多。但跨區聯通有待政府部門探討。這方面,廣州是典型的大平臺管理,總控制在交警支隊。“從技術層面來說,跨區信息交換是沒有難度的。”
[FS:PAGE] 其實不同部門的系統,也存在互通的可能性。市交通運輸局智能交通管理科科長莊耀儒說,目前佛山的智能公交體系正籌建智能管理中心,并對通過GPS監控調配公交車。談及與公安聯動,莊耀儒連聲說好,“如果兩個系統可以合并,公安的視頻系統對交通流分析、交通運力的科學組織,肯定是有好處的。”
張諾揚表示,從技術層面上來說,跨部門沒有太大問題,交警和交通局也曾有過相關探討。如交通局需要某條主干道的車流量,可通過平臺實現。智能交通系統需優化某一條道路,也可以從智能公交系統拿到公交班次數據。雙方是互惠互利的。
專家眼
打破部門壁壘可找第三方機構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智能交通系統與物流技術研究所所長徐建閩表示,目前國內設計的智能交通系統仍處于較低層次,哪里堵車就解決哪里,哪個交叉口堵了就在指揮中心調一調。他建議,佛山要根據時空分布做一套適合中心城區的模型,將早高峰、晚高峰等不同時段的車流量分布考慮在內。
徐建閩指出,智能交通和智能公交管理主體不同的情況,在國內很多城市都存在。雙方需要進行良性溝通,實現部門間信息互通、互傳。如果交警想要公交數據得不到,而交通局想要路面檢測數據也得不到的時候,就會加大協調難度。這些公用信息,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資金,“不應該當作哪個部門獨有的信息,應該拿出來實現共享。”
徐建閩構想,要打造有效的智能交通系統,除了兩個部門要溝通好外,也可以考慮設立一個相對中立的機構處理信息問題。比如在荷蘭,就有專門的信息運營部門,用來管理城市的公用信息平臺。日本也有類似的信息平臺。在上海也有建設交通委,很多公用信息都由建設交通委整合,交警、交通局、公路局等部門可以從該機構獲取信息共享,同時也要貢獻數據。
延伸閱讀
上世紀80年代,智能交通系統(ITS)概念被正式提出,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先后加大了ITS研發力度,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了研發重點和計劃。90年代,面對交通擁堵的煩惱,日本就選擇了技術手段作為解決問題的思路之一。東京交通警察局總部市區交通控制中心,可以通過電子大屏幕,監看東京市若干公里長的回堵流,再由電子標志牌告訴行人回堵流與交通流量速度,并將資料處理加工成便于利用的形式提供給路人。
今天,美歐日的ITS正處于產業形成和大規模應用階段,ITS成為交通業的發展趨勢已成為共識。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智能交通在20世紀90年代也被提上日[FS:PAGE]程。1999年11月,科技部批準成立“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協調組織的角度考慮,科技部牽頭組織交通部、公安部、建設部、鐵道部、國家技術監督局等有關部門共同籌建“中國ITS政府協調小組”,總體負責中國ITS戰略的制訂,并制定標準,組織人才培訓和ITS關鍵技術的攻關和示范。現階段,智能交通已經在中國交通領域的很多方面得到應用,但是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我市擬建超載超限智能監控系統
貨車超載 路面自動檢測
佛山日報記者李淦、張少鵬、崔景印
佛山“治堵36計”中,雖沒有明文將“治理超限超載車輛”納入,但在“限”類措施中明確提出,要對貨車進行管理。
今年2月佛陳大橋事故,敲響了治超護橋的警鐘。而昨日市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動員大會下發的《佛山市加強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治超工作作出了明確要求。佛山未來將以治理車貨總重55噸以上車輛為突破口,納入智能監控檢測系統,從源頭把關治理超載。“治超”將收到怎樣的效果?佛山日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佛陳大橋事故敲響“治超”警鐘
今年2月,禪桂與順德間的重要通道佛陳大橋出現橋面破裂情況。據市路橋公司檢測,車流量超負荷是事故原因之一,尤其是超限超載車輛的長期碾壓。據市路橋公司檢測,通過該橋最重的車輛超載達130噸,對橋梁造成極大傷害,為此,“病重”的佛陳大橋5月18日起再次限行,并將于7月徹底封閉維修。
據統計,三年來佛山累計查處超限超載車輛7993輛,罰款金額1635.94萬元,未發生因車輛超限運輸壓垮橋梁的惡性事故。不過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高榮堂表示,佛山經濟發達,公路運輸量巨大,部分企業、車主受利益驅動鋌而走險,導致超限超載運輸情況較多。而佛山的道路、橋梁設計等級不夠,已經危害到佛山的公路、橋梁安全。
高榮堂說,禪城區境內的佛山大橋、舊瀾石大橋、東平橋、汾江橋要關注健康狀況。南海區境內的金沙大橋、五斗大橋、謝疊大橋都受過傷。順德區的五沙橋、高明區的高明大橋、三水區的三水大橋引橋等,也需要關注。
高榮堂表示,根據交通部統一要求,“治超”以車貨總重55噸以上車輛為標準。而據市交通運輸局的調查分析,佛山“治超”面臨三大難題。
“治超”難點如何突破?
難點1: 路網發達 超載“守不住”
佛山公路里程達5210公里、公路橋梁2300多座(其中特大橋、大橋453座)。現有12個固定治超檢查點,22個流動治超巡查路段。“如[FS:PAGE]果超限超載的貨車上了路,守是肯定守不住的”,高榮堂說。 《方案》提出,要學習山西“治超”經驗,建設佛山市超限運輸路面監控自動檢測系統。系統通過在重要橋梁、路段和貨運站場安裝自動設施,收集全市路網超限運輸信息。系統分為兩部分,系統軟件開發由市統籌,各區購置安裝自動檢測設備。
難點2: “治超”卸貨場數量不足
佛山的卸貨場少、布局不合理。對超限超載車輛稱重檢測、卸載、處罰的“一站式”執法難以實現。
《方案》提出,結合“治超”實際情況,由各區政府負責,選擇適合“治超”卸貨的地點,每區興建2個以上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卸貨場。各區要在6月底前完成建設方案制定。
南海區通過招標的形式,已確定大瀝廣蕓機動車拯救隊、官窯海通停車場、金沙泰安停車場等三個車場為卸貨保管點,該三個點有效期至2012年11月。下一步,將根據治超執法點(路段)的調整 ,重新規劃布局卸貨場,避免超限超載車二次超限。
難點3: 源頭管理不到位
佛山的貨源單位裝載責任沒有落實,很多貨主將貨物承包給車主,不管車主怎樣裝。“治超”未能對貨主有責任倒查機制。
《方案》提出,要注重治超源頭治理工作。禪城區將通過檢查,督促貨運企業和貨運配載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倒查機制,對放行超限超載車輛的貨物配載源頭單位,或依法依規吊銷其經營許可。
公安部門也擬將機動車入戶、年檢作為治超第一道防線。加強機動車查驗,對改變車輛外廊尺寸、加高欄板等行為進行把關,禁止上路。
貨車司機:不超載根本沒錢掙
昨日14時30分,限制1.5噸以上貨車的警示牌矗立在瀾石橋兩邊。從樂從鋼鐵市場、樂從家具城出來的貨車,大都“知趣”地繞上一環通行。也有外地牌貨車“知難而上”。不過等待他們的不是客戶的微笑,而是在橋下治超點的工作人員。
“今天已經攔了10多輛了。”輔警老李說,這個治超點平均一天能查到30多輛超限貨車。
“繞行太費油了。”經常到鋼鐵市場運輸鋼鐵的司機陳先生說,如今佛山的大型車一般繞行一環進出。本地車輛如果硬要走瀾石橋,一般會選擇1.5噸以下的貨車,“但這些小貨車一般都是超載的,不超載掙不到錢。”陳先生的車是一輛1.98噸的貨車,超載是常態,最多的時候他載了6~7噸的鋼材到廣州花都。他介紹,載一車3.5噸鋼材600元,油費要200多元,扣除過路費,忙活一天下來也就掙個200多塊錢。 “今天如果不超載,分成兩車運,光油費我就得500塊,根本沒得掙。[FS:PAGE]”陳先生說。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