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交互的魔幻現實
除了用手指玩水果忍者的游戲外,你還能用什么方式來切水果?
答案當然不是腳趾或者匕首。楊碩、李今、張惠婷、楊吉,這4名來自武漢大學軟件學院大三的同學創造了另外一個可能—視線!戴上他們研發的外型類似眼鏡的Xight設備,經過最初的“視線追蹤鑒定”的人機磨合后,使用者的眼神就能夠被設備捕捉到,在水果出現時,只要用眼睛盯著水果,水果便會跌落成兩塊—該設計獲得了微軟今年“創新杯”中國區軟件設計比賽特等獎。
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總監張益肇說,人機交互的方式正變得越來越不可思議。以前你需要用鍵盤、鼠標、觸屏,將你想要的指令和內容輸入到計算機(或其他硬件)中,現在你只要講一句話(即語音控制,如Siri),做一個手勢(如Kinect的體感控制),或者只是使一個眼色(視覺互動),機器就幫你完成你想要實現的動作。
人機交互還不止于此,“最理想的境界是,機器變得像一個很機靈和乖巧的秘書,能夠識別用戶的各種需求。在得知用戶要去俄羅斯旅行后,就能夠自動地搜索和整理出旅行的路線、訂酒店,不用機主去網上搜索和細看繁瑣的網頁。同時,也能夠根據用戶存儲在電腦里的資料,智能化地安排節目,是為家里的小孩挑選去看《天鵝湖》的芭蕾舞還是別的什么。”張益肇告訴《環球企業家》。
機器完全知道機主在想什么,并為機主找到心中所想。更重要的是,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已經不難實現。
在手術室內,醫生只需揮舞雙手,就可以控制核磁共振(MRI)和計算機軸向斷層(CAT)掃描。這項應用讓醫生在手術中更容易得到需要的圖像,而且還能讓醫生避免因接觸引發的細菌感染。醫生用的便是Kinect技術。Kinect正面,一個孔會自動發射紅外線,一個鏡頭負責捕捉紅外線影像,一個鏡頭則是普通攝像頭,負責捕捉用戶影像;然后兩種影像會重疊地輸入計算機里。
除了視覺、聽覺、手勢的捕捉,計算機還可以通過觸覺、嗅覺等來了解用戶的需求,再提供更貼心的服務。MIT一位教授曾研發的一項技術是在鼠標上加了傳感器,鼠標根據用戶手的溫度和濕度來判斷用戶的精神狀態,如果用戶精神非常集中的話,計算機就不再有類似新郵件這樣的彈出窗口。
“精神完全集中是非常難的,牛頓的一個優點是他能夠做到三分鐘內全神貫注地完全不分心地想一個問題。”張益肇解釋道,“要不,你試試看能做到多久?”
除了這些大規模商業化的產品外,一些曾在科幻電影里出現過的人機交互技術,如今也在生活中露出了雛形。
記得美[FS:PAGE]劇《英雄》里意念移動可樂和意念殺人的場景嗎?NeuroSky公司推出的一款名為MindWave Mobile的頭戴設備。該設備能夠將使用者的腦電波轉換為數字信息,并通過無線電發送給計算機等終端設備。該設備可以準備地測出用戶是處于緊張還是放松的狀態,并能夠測出用戶的想法。
張益肇更喜歡的是“Talking Head”(會說話的腦袋)的技術。盡管如今的視頻會議系統能夠實現異地同步會議,但是不夠立體和智能化仍然讓會議參與者有著距離感。“Talking Head”能夠在捕捉A會議參與者的影像轉換為立體影像時,也自動將他的語言翻譯成B會議參與者所用的語言。B跟A就能夠實時地無縫連接了。
這些都不是科幻鏡頭,而是已經走出實驗室、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真實場景。不過,要做到盡善盡美,還需要攻克精準性這一難關。比如,MindWave Mobile數據捕捉的精確度還有待提高,有人曾嘗試移動游戲中的道具,結果卻用力過猛,道具爆炸了。
Xight在設計之初,為了控制腦袋晃動而影響設備視線的捕捉,楊碩將一個裝水果的紙盒子戴在腦袋上一戴就是一天。取下水果紙盒子,整個人都是大汗淋漓的。隨后慢慢調整算法,才實現了即使腦袋晃動也能精準捕捉視線的特性。此外,在一個奇異果和一枚炸彈同時出現在屏幕上時候,如何保證不殺到炸彈而Game over?整個團隊也在不斷地調整精確度,已經精確到了毫米級。
人機互動的精準性確實是人類下一步要完善的計算能力,即使是Siri女士也會報錯路線。但記住,機器知你心,這將成為鐵一般的事實。
相關文章
物聯網:重構補給鏈的“魔幻術”
物聯網技術將推動后勤保障模式從儲備式后勤向配送式后勤轉變。它的應用使美國防后勤局已將工作重點由管理庫存轉向管理補給鏈,由管理補給品轉向管理供應商,由購買庫存轉向購買時間。
淺談人機交互界面和工業智能化的關系
隨著計算機以及控制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工業控制技術已經逐漸地被智能控制技術所替代,智能化工業控制系統的發展為工業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最強的技術保證,是推動企業持續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
淺談人機交互界面和工業智能化的關系
隨著計算機以及控制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工業控制技術已經逐漸地被智能控制技術所替代,智能化工業控制系統的發展為工業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最強的技術保證,是推動企業持續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