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一網情深” 進軍通信業“癡心不改”
何為“服務于三網融合”?請看電力公司的解釋:電力光纖到戶能充分滿足智能電網電力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要求,助力智能電網建設,還可打造開放的新型公共服務基礎平臺,承載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信號,服務“三網融合”,實現資源合理利用。電力光纖到戶還能有效整合國家電網公司通信信息資源,滿足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動新能源、信息產業革命。
最近除了OTT之外,也還有其他熱點詞匯。與本文的主題相關的兩個熱點詞匯是“國家寬帶戰略”與“固網牌照”。看到上述兩個很有份量的名詞,大家一定會馬上聯想到“中國移動”、“國家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國家電網”這3個實體。而且據通產網最近的新聞報道,有業內人士分析,這3個實體都很有可能進入我國固網寬帶市場的競爭,由于中國移動與國家電網都有強大的資金優勢,因此3個實體中,能對國內寬帶市場帶來較大沖擊的是中國移動與國家電網。而與此同時很湊巧的是,昨日,據“多名知情人士”的一篇報道,廣電有線不僅將獲得固網寬帶運營牌照,還將在寬帶網絡建設方面會獲得政府的資金支持。
這里暫且不論這兩則消息是否真實,而是假設它們就是一條真實的消息,那么我們可以預料到的是,我國實施“寬帶中國戰略”之后,固網寬帶市場的競爭將會很激烈,而且國家電網電力光纖到戶的加入,將會使競爭更為激烈,請見下文:
無論是中電飛華的電力貓寬帶的尷尬,還是中電華通Wi-Fi的落敗,都沒有阻止我國電力系統進軍通信業的步伐。目前,“智能”已經成為電力關鍵詞:智能電表推廣應用、智能小區試點生活、電力光纖到戶支持三網融合推進。智能電網可支持電力設備狀態檢測、電力生產管理、電力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智能用電。在“智能用電”方面,要實現雙向交互服務、用電信息采集、智能家居、家庭能效管理、分布式電源接入、電動車充放電等,而要實現這些交互功能,對電力系統而言,以光纖來構筑全程的信息通道無疑是最好的方式。而且,國電曾提出,配電網光纖化是實現“多網融合”的必然要求。據DVBCN數字電視中文網觀察,電力光纖到戶,最開始以“四網融合”的姿態映入國人眼簾,后來又改成“服務于三網融合”。
何為“服務于三網融合”?請看電力公司的解[FS:PAGE]釋:電力光纖到戶能充分滿足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要求,助力智能電網建設,還可打造開放的新型公共服務基礎平臺,承載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信號,服務“三網融合”,實現資源合理利用。電力光纖到戶還能有效整合國家電網公司通信信息資源,滿足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動新能源、信息產業革命。
可見,并非完全地“服務于三網融合”,多少也還有“四網融合”的意味。只不過在對于電力光纖到的對外宣傳方面,電力公司由之前的高姿態轉為低調了。
2011年,國電的“電力光纖到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課題結題。該課題:(1)目標為打造新型公共服務基礎平臺;(2)建立了電力光纖到戶系統架構模型、組網模型,提出電力光纖到戶安全防護技術方案;(3)將為用戶提供100~400Mbps的高速接入帶寬!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開始,國家電網公司先后開展了兩批電力光纖到戶試點項目,累計覆蓋29.1萬用戶。“電力光纖到戶”是國家電網公司“堅強智能電網”戰略的一部分,2010年1月末,相關系統的測試工作告罄,截至目前已在全國多地開展了試點(2011年,試點單位擴展到25個省網公司,覆蓋用戶數6.2萬(2010年末時2.3萬))。
國電對“電力光纖到戶”最初于2010年初的定位是“實現四網融合”,后來又改為“在實現智能電網的同時,服務于三網融合、降低三網融合實施成本”。2010年,國家電網僅用6個月時間即完成3大重點工作:(1)確定基于OPLC的PON+PFTTH方案與技術標準,并選定供貨廠商;(2)選定10個網省公司啟動首批小區試點,年內規劃覆蓋4.7萬戶;(3)7月初與中國電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主要基礎設施領域實現資源互補,開展綜合信息服務。并計劃與移動、聯通簽署類似協議:結合三大運營商的地域特點進行發展上的合作),同時在中央層面爭取政策和輿論支持。2010年6月,國家電網在遼寧沈陽召開電力光纖到戶試點工作座談會,拉開了電力系統邁入通信業之序幕。2010年7月,國電總經理劉振亞在“智能電網國際論壇”上再次提出“四網融合”戰略,至此,電力系統進軍通信業的戰役“全面打響”。隨后,國家電網信通公司與江蘇通光光纜有限公司、沈陽電纜產業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達成OPLC戰略合作,并在16個城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推進“四網[FS:PAGE]融合”戰略。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