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風光儲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淺析
圍場御道口、壩頭風光儲智能微電網示范基地
從河北承德出發一路向北,當我們到達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御道口村時正值中午。時值酷暑,站在海拔1500多米的壩上草原,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在人身上火辣辣的。不遠處的山坡上,兩臺高聳的風機隨風而動,上百塊光伏板汲取著太陽的能量。這里,就是國家電網公司農網風光儲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
2011年6月,國家電網公司在河北承德市圍場縣御道口村建設“農網智能風光儲”示范項目,同年10月并網發電。該項目分為單戶模式和村莊模式,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該項目不僅為當地農戶提供充足的電能和第二個電源點,也讓御道口村43戶農民用上了新能源。
→張振武的“低碳”生活
晚上7點,勞累一天的農民張振武舒服地躺在熱乎乎的炕頭上,拿著遙控器,欣賞起了電視節目。“現在家里燈泡比以前更亮了,再也不用為停電發愁了。”張振武說,如今家里電器一應俱全,家里用上了智能電,過上了低碳新生活。
張振武是河北省圍場縣御道口村農民,他所在的村莊位于河北省與內蒙古交界處,是一個典型的“風口”,有“壩上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說法。因為村里處于冀北電網的供電末梢,村民家中用電狀況總是不太穩定,以前有時還會停電。
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在這個小村子搞起了“農村電網智能化風光儲項目”試點,通過太陽能和風力發出來的電,農戶不但可以供自家用,剩余的還可以儲存起來或者送入大電網。
御道口村農民張振武家成了最早的“發電戶”。偏僻落后的小村莊居然享受到了技術最先進的低碳新能源,張振武活了60歲,這些以前他連想都不敢想。他說,設備都是供電企業給裝的,但因為是新生事物,村民一開始還有點擔心,他自告奮勇第一個安裝了。現在,他家平均一天發20千瓦時的電,而自己家只用不到2千瓦時電,剩余的“照亮”別人家了。如果碰到什么故障,還可以用儲存的電救急。
在張振武家的院子里,四塊太陽能光伏板并排橫放,院外矗立著一臺白色的風機。隨行的工作人員介紹,4塊光伏板合計0.7千瓦、1臺風機1千瓦,同時還有48伏/200安時蓄能電池,這就組成了一個單戶發電模式。包含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蓄能電池儲能、交流逆發、雙電源切換、微電網協調控制等6個單元,形成用戶與電網互動的新格局。目前,單戶模式的日發電量能滿足農戶家中電飯鍋、電視、照明等電器用電需求。
“這套設備很環保,而且電力供應很穩定,電視、冰柜等等都運轉正常。”張振武說,自從[FS:PAGE]裝了這個新設備,他家就再沒停過電,連住在縣城的親戚都羨慕。如今,電壓穩了,他家還添置了電腦、冰柜等電器。
相關文章
iData安卓終端助力湖北郵政提升物流信息化
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務,湖北郵政集團不斷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其中包括使用iData 安卓終端自動采集電商小包的物流數據。
“國家教育云”湖北調查:云時代下的教育變革
2012年5月28日,與中國移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不到一年,教育部就明確了中國移動作為國家教育云試點中IaaS服務提供商;2012年12月28日,國家教育云平臺成功上線。
湖北關于做好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經過兩批試點申報及評審,我省共有武漢市、襄陽市、宜昌市、咸寧市、黃岡市及武漢市江岸區、蔡甸區等五市二區被住建部列為國家智慧城市創建試點。
全國首個“湖北造”天基物聯網展開應用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概念范圍,首先提到的就是信息基礎設施。5月12日,“行云工程”首發星“行云二號”01星、02星成功入軌,“湖北造”全國首個天基物聯網正式啟動組網計劃。布局天基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