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高效農業建成物聯網“司令部”
農戶何時種養、種養什么效益才高,以往都是憑經驗,如今有了智能幫手———農業與裝備物聯網總控平臺。昨獲悉,于7月投入試運行的該平臺以我市茶葉、蔬菜等七大高效農業為核心,不僅幫助農戶采用高效設施提高勞動生產率,更能對企業銷售情況、市場信息等進行分析,設定種植計劃、銷售重點等,為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產、銷及產品質量安全等建起“防風墻”,被譽為農業物聯網“司令部”。目前已幫助茶葉、蔬菜和水產養殖業使用者在主要生產環節加強規范,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
該平臺由省現代物理農業技術與裝備創新中心投資建設,集中運用了生物信息工程、機械制造等新成果,針對農業生產中的種養、監控、采摘、收購等環節建成十大管理系統。
憑借該平臺可以實現與市場“零距離”式種植。“用該技術收集一年為周期的數十種葉菜在不同時期的價格信息。屆時,平臺將結合市場信息和土壤傳感器測得的相關數據和農藝,指導種什么,何時采摘,以確保產品能在市場價格最高點及時上市。”運用該平臺的農業企業益家康負責人說。而該平臺還能對不同產品、不同時間等銷售信息進行分析,使企業更清晰地了解哪個產品在哪個地段、哪段時間內好銷,從而合理分布銷售網絡,實現利益最大化。
在公司+基地+農戶生產過程中,由于對零散的菜農銷售行為規范是難題,不少基地多只能指導菜農種植,菜農種什么、怎么銷仍由自己決定,難以有效提升農業規模化生產質量。對此,該平臺也給出了解決方案。基地向菜農發放菜農卡,可憑卡查到菜農每次送菜的總量及各種不同規格、品質蔬菜的數量,相關金額,菜農亦可憑卡領用農資、使用水電等資源。
食品安全源于完善的溯源系統,該平臺亦通過利用傳感器監測種植等信息,陸續推出可溯源的農產品。所售出的蔬菜包裝上有二維碼,購買者用智能手機輸入二維碼,就可獲悉蔬菜的種植、檢測、采摘、運輸等情況,對蔬菜從田頭到市場的過程一目了然。
無錫茶研所借助該平臺在200多畝茶園里裝上了土壤傳感器,防風扇、自動噴滴灌等信息化設備,使管理人員由原來20多名縮減至1名,明年亦將在盒裝茶葉上設置可追溯的電子標簽,以進一步打開市場。
相關文章
淺談無線通信技術在農業物聯網領域中的應用
物聯網,theInternetofthings,簡稱IoT。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器,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獲取相關信息的信息承載體。農業物聯網系統可以采集種植環境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等參數,還可以遠...
完善扶持政策 助推農業物聯網發展
農業物聯網發展初期資金瓶頸制約嚴重,仍需要政府資金扶持和大型企業的前瞻性投入。應完善財稅政策、投融資政策,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
合肥市蜀山區園區企業中標 安徽省農業物聯網平臺項目
蜀山經開區企業斯瑪特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中標安徽省農業物聯網平臺項目。隨著安徽省農業物聯網平臺建設的逐步推進,屆時,足不出戶就可以第一時間了解自家種植作物的生長狀況,實現遠程智能化澆水、施肥。
黑龍江寧安:開通智慧農業物聯網
近日,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政府智慧農業物聯網開通,下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服務、農產品遠程視頻監控、農業投入品控制等平臺,可提供農產品的產地、生產流程、檢測指標和相關認證信息,使消費者能夠輕松買到放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