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家庭:基地模式破解“成長的煩惱”

(廣東)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產業結構。
這是一個處在初創期的產業,這是一個肩負助推信息消費和信息惠民的產業。然而,這個產業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用戶體驗不足、商業模式不成熟、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的考驗。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數字家庭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年會上,來自政府、研究機構、運營業、制造業的嘉賓共聚一堂,他們思想交鋒碰撞出的火花,將幫助數字家庭產業破解“成長的煩惱”。
“基礎設施不完善、用戶體驗不足、商業模式不成熟、標準體系不健全。”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刁石京在第二屆數字家庭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年會上,為發展中的數字家庭產業指出了上述問題。
問題即是需求。在國家提振信息消費、推動信息惠民的過程中,數字家庭被寄予厚望,然而,正如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志峰所言,整個產業目前還處于初創期,需要政府、產業緊密合作。只有通過這樣的攜手,整個行業才能做好基礎設施的搭建和技術的創新,建立起統一的標準、做出用戶喜歡的應用并探索出完善的商業模式。
基礎:網絡先行
“數字家庭業務并非孤立的家庭內部業務,只有連接到外部網絡,它才能傳遞更大的價值,而這些業務和應用對寬帶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張延川這樣闡述寬帶對數字家庭的作用。
數字家庭首先需要接入網絡,并且這種需求是在不斷增長的。據測算,近兩三年間數字家庭用戶對網絡寬帶的需求將達到20M,從中遠期來看,這一數字將達到50M~100M。對此,張延川表示,以PON為代表的光纖技術的持續發展將為數字家庭業務提供有力支撐。但是,我國光網絡規模雖然居世界前列,普及率較低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值得高興的是,伴隨著工信部“寬帶普遍提速工程”的不斷推進,以及即將出臺的“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寬帶網絡將更好地支撐數字家庭業務。
同時,數字家庭業務也能助推寬帶的發展。目前,我國光纖寬帶普及率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業務來促使用戶從低速寬帶更換到高速寬帶,而數字家庭業務很可能就是吸引力所在。
應用:體驗至上
“如果伸手就能拉上窗簾,為什么還要四處尋找遙控器去做同樣的事情?”一個質疑,引發了一片沉思。面對越來越理智的消費者,用戶的體驗是業務創新的靈感繆斯,產品的創新需根植于用戶需求上。
對此,刁石京指出,對于任何一個產業而言,如果缺少能讓用戶切實感受到的“殺手級”[FS:PAGE]應用,那么這個產業將很難取得快速的成長,整個數字家庭產業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要做到這一點,趙志峰認為,產業需要實現從以設備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的轉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玉參與了(廣東)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中的大量工作,根據經驗,他指出應用創新的3個平臺,分別是電視機平臺、電信網平臺、物聯網平臺。以家庭物聯網服務平臺為例,他指出,應用系統研制的規劃考慮六類應用系統,包括可視化監控類、監測應急類、互動溝通類、靈智操控類、智能感知類、信息服務類。對于近年的應用領域,他認為可考慮面向智慧城市的應用系統如可視對講系統、停車場系統、監控系統;還可以考慮面向智能電網的應用系統如遠程抄表、電力負荷統計、電力經濟調度、分布式能源系統。
對于業務和終端的融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則提出把社交網絡和多媒體搜索植入互動電視。他認為,未來真正的智能電視必須滿足3個條件,互動是最基本的要素,在此基礎上要有社交和多媒體檢索服務。
模式:眾人拾柴
“離開了融合,數字家庭產業的發展就是各種應用的簡單堆積,難以實現數字家庭長期的平臺作用。”刁石京認為,融合是產業發展之本。
數字家庭產業涉及網絡運營商、終端制造商、軟件集成商、內容服務商等多個環節,這個產業鏈閉環缺一不可。目前,在制造業方面,國內生產智能終端的廠商在產品形態和應用模式方面一直“跟隨發展”,集中在中低端領域,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在運營業方面,盡管部分地區數字家庭試點已探索了若干應用模式,但用戶需求不明晰、商業模式不成熟,導致數字家庭的應用和推廣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此外,這種分散式的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因此,政府的引導也至關重要。
融合的落腳點是基地,因為基地把產業鏈各要素集中到一起,實現可調控的、集約化發展。刁石京指出,數字家庭產業要以基地建設為重要抓手,著力優化布局結構。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促進產、學、研結合和產業要素的集聚。他表示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以數字家庭技術鏈、產業鏈為紐帶,深入推進國家數字家庭產業應用示范基地的建設,積極提升各個示范基地的水平,加強基地與各級政府之間的聯絡。同時要推動技術對接和產業轉型,努力形成優秀成果的有效轉化。
本屆大會正式啟動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浙江省共同創建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的工作。這是繼(廣東)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成立后的第二個部省共建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FS:PAGE]業基地,意味著以基地模式促產業發展又邁出了實質的一步。
標準:“三國”歸晉
“在標準和產品認證方面需要花點力氣,不要把這個壓力全部壓給運營商。” 趙志峰道出了因標準不統一,運營商的無奈。
對此,身為制造商的海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郭慶存也有同感。他表示,未來的數字家庭可能有幾種模式,不妨百花齊放,但是有一條是必須堅持的,就是互聯互通的共同標準,如果不這樣做,整個產業的發展可能會事倍功半。因此,共同的標準是共同的基礎,再加上各環節各自對數字家庭的理解以及對用戶體驗的認識,推出各具特色的數字家庭產品,才是產業事半功倍的狀態。
從整個產業來看,由于智能化產品的標準缺失,缺少必要的檢測驗證手段,而導致設備間無法互聯、互通、互換。同時,第三方測試服務平臺、設備服務廠商的專業化帶來的使用復雜性問題,讓互聯互通成為奢望。業內人士紛紛呼吁,通過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解決智能家庭系統建設、維護和使用的問題。
在標準方面,視頻的標準化工作走在了前面。高文介紹,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和機頂盒國標(GB/T 26683和26686)已于2011年6月16日發布,此標準是我國市場上的所有數字電視機都必須遵守的標準。根據要求,從2012年11月1日起,AVS(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是唯一必須支持的視頻解碼標準。視頻只是數字家庭的一部分,我們也期待硬件、網絡的標準能盡快出臺。
相關文章
福建首個數字家庭體驗屋對外開放
刷手機就能進家門、不在家也能接待客人、還能遠程遙控電器……昨日,由省信息化局等推出的福建首個數字家庭體驗屋建成并對外開放,未來家庭“智能化”不再是個空想了。
數字家庭或在福建實現全面覆蓋
用手機隨時隨地控制電器開關、通過人體感應實現對燈光負載的控制、家庭每個房間都能個性化選擇背景音樂……擁有這般“裝備”的數字家庭,未來將在福建實現全面覆蓋。
數字家庭未來看好 促進產業鏈全面發展
智能電視的出現不僅將家電帶入了智能化階段,同時也讓數字家庭為人們所熟識。所謂的數字家庭,一定程度上是指包含各種終端應用,可實現傳播與硬件融合、產品與內容融合,具備高度的產業關聯度,可實現信息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一種產業。數...
數字家庭被看好 有望促進物網產業鏈發展
智能電視的出現不僅將家電帶入了智能化階段,同時也讓數字家庭為人們所熟識。數字家庭不僅是消費者心目中完美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各消費行業的企業所期待的一種產業。業內專家認為,數字家庭被看好,有望促進物網產業鏈發展。
數字家庭: 應用和服務模式亟待創新
作為一個還需要國家大力扶持推廣的產業,數字家庭還面臨眾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乏完備的統一標準和滿足消費者實際需求的殺手級應用,數字家庭產業要取得大發展和大突破,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