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遭暴雨 拒絕擁堵智能交通保駕護航
據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首席科學家牛文元的研究成果表明,因交通擁堵和管理問題,中國15座城市每天損失近10億元財富。同樣,10年來,我國智能交通實現跨越發展,為道路擁堵帶來福音。那么,暴雨帶來的高考日道路擁堵,智能交通能否傾力為莘莘學子保駕護航?
智能交通,便捷出行
近10年,是我國智能交通實現跨越發展的10年。智能交通在緩解我國城市交通擁堵,方便百姓出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和應用直接服務于百姓出行,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水平,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未來,我國智能交通還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以下羅列交通智能化出行方式及應用:
1、智能公交信號優先
智能的公共交通系統可以對公共汽車進行自動定位和跟蹤,糾正公共汽車的晚點和超時;可以對公共汽車在通過交叉路口時提供信號優先,使得綠燈提前或延長時間;可以通過安裝在公共汽車上的攝像機進行閉路電視監控、無線通訊和緊急處理等以增加乘客的安全感。
2、車載導航及時定位
車載導航能夠為我們清晰地指明方向,駕駛者行進在道路上就會心中有數,而不用再為找路左顧右盼,在提高行車效率的同時也讓行駛更安全。10年前,或許不少人還不知道車載導航為何物,而如今,這種產品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導航終端銷售了1212萬臺,其中車載導航一體機的銷售量達到700多萬臺。
3、不停車收費提優化通行
ETC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的英文縮寫。如今,全國有越來越多的高速公路收費站設有ETC通道,汽車不停車便能實現收費,這讓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大大提升。統計顯示,1條ETC車道的通行能力相當于1條普通收費車道的4倍。
2008年之后,安裝有ETC的車輛逐漸多了起來。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實現基于國家標準的ETC建設與發展,共建設3700條車道,全國用戶數量已經超過460萬。在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5省1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已經實現了ETC區域聯網運營。近日,交通運輸部還啟動了收費公路電子收費聯網運營與客戶服務規范編制工作。可以預見,ETC實現全國聯網運營之后,1張ETC卡片就能暢行全國各地高速公路。
細分系統,治理擁堵
隨著五大智能交通子系統和智能交通頂層系統的建成,基本可以實現交通管理可視化、交通組織科學化、交通運行有序化、信號配時合理化、指揮救援一體化、交通出行信息化的目標。
(一)交通事件[FS:PAGE]檢測系統:自動檢測交通事故并報警
檢測范圍:主城區
在主城區重要路段、事故多發路段和22條下穿隧道,建設交通事件檢測系統。利用視頻圖像分析處理技術,對交通流量和交通事件進行系統自動檢測并及時報警,及時、準確發現車輛違法停駛、逆行、拋灑物等信息。
(二)干線路網交通流量視頻采集系統:視頻采集交通流量
采集范圍:中心城區主干道
在中心城區主干線上部署交通流量視頻采集系統。系統利用視頻圖像分析技術,以主干道交通流量、流速的實時采集為主,同時進行車牌識別、違法抓拍、交通事件檢測。
(三)交通視頻監控系統:可及時發現隧道積水
監控范圍:下穿隧道與重要路段
在原有視頻基礎上,針對主城區范圍內主要下穿隧道以及重要路段,新建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涂智說:“當突降暴雨下穿隧道出現內澇時,隧道內的交通視頻監控系統能夠及時發現。而設在高點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將實現360度調整旋轉,全面可視化地監控整個片區以及小街小巷的交通情況。”
(四)交通誘導系統:實時發布路況信息
信息發布手段:誘導屏
主城區內環線、三縱三橫、11條放射線和進城主要路段,建立戶外交通誘導屏,主要采用圖形和文字實時發布交通路況信息、交通事故信息、交通管制信息、道路施工信息等。
(五)三環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統:匝道可實時關閉、開啟
管控范圍:三環路
三環路上除了安裝上述四種系統外,還將安裝匝道控制系統、電子警察。匝道控制系統將在綜合分析采集到的路況信息后,實時關閉和開啟相應匝道,有效引導車流,匝道口的關閉和開啟采用預告牌告知(匝道口前方200米)和電子警察抓拍結合的方式實現。
智能交通頂層系統,該系統將實現5個功能:綜合調控、數據分析、信息發布、交通仿真、交通應急決策。該系統可根據數據自動生成交通處理預案。系統會通過不斷積累的數據流量,來設計一套適合成都大部分人早晚高峰出行的交通運行方式,而不是原來單一的哪個路口禁左、哪個路段單行。
新技術來襲,車聯網“拯救”擁堵?
車聯網作為智能交通未來重點應用的方向之一,也是智能城市發展中最典型的一個特征應用之一,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視。在全球各大智能交通的大會上,智能交通相關各方一掃過去自成圈子的傳統,逐步在車聯網上形成共識。
車聯網有望成為解決城市功能中矛盾最突出、老百姓最關心的交通難題的有效手段之[FS:PAGE]一。與此同時,車聯網也為信息通信業帶來了施展拳腳的廣闊舞臺。
車聯網需要汽車與網絡連接,需要語音、影像、數據快速傳遞,需要24小時的在線服務,目前我國三大基礎電信企業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寬帶基礎通信網絡,網絡覆蓋廣、性能優、可覆蓋性高,特別是3G技術能夠在全國提供寬帶化的無線信息通道,這為建設車聯網提供了堅實的網絡基礎。車聯網的應用和推廣可以為通信業帶來龐大的應用和業務市場,并衍生出豐富的應用。
目前,車聯網在我國還是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培育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中也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標準的問題、隱私的問題、應用成本的問題等等,但是我相信在各行各業、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包括在座參會的共同努力下,有關問題必將逐步得到解決,車聯網必將取得健康快速的發展。
借鑒:歐盟力推智能交通,緩解擁堵窘境
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考慮到歐盟27個成員國目前的公路交通擁堵和未來世界交通擁堵的發展趨勢,歐委會認為,充分利用最先進的智能交通技術是主要的解決方案之一。智能交通系統的優勢在于:不僅可緩解交通擁堵,而且可在經濟、環境和安全上提供最佳解決手段。為此,歐委會副主席克洛斯,在大會上全面闡釋了歐盟解決公路交通擁堵,采取的智能交通行動舉措:
1、密切跟蹤信息通訊技術(ICT)的最新進展,抓住每一項創新技術提供的機遇,未來互聯網和新的數字技術正在改變著一切,包括公路交通流動。例如,利用ICT技術的創新發明改變駕車方式;電子通行或拼車出行網上服務;采用車輛數字傳感器和電子交通評估系統等。
2、2012年初啟動的歐洲智能城市創新伙伴關系,歐委會投入3.65億歐元,結合參與成員國和城市的配套資金,構建跨城市、跨行業和跨學科的創新實體,尋求綜合的城市交通政策法規技術與基礎設施相結合,適應性強、互操作和可實際推廣應用的解決方案。
3、在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下,歐委會已投入3.5億歐元支持智能交通系統的50個研發創新項目。例如,SUNSET研發項目的創新發明,鼓勵駕車人利用互聯網安全出行和避免擁堵,刺激其節能和保持環境的可持續。部分中長期研發創新項目,提升了歐盟智能交通工業的競爭力和世界領先水平。
4、利用互聯網的汽車電子自動呼救系統,歐委會已要求成員國盡早完成本國的法律程序,2015年之前在歐盟范圍內所有[FS:PAGE]銷售新轎車,將強制安裝該系統,減少事故堵塞時間,預計每年至少可挽救2000人的生命。
5、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推動智能交通技術的共同研發和標準的國際化。歐委會同美國在智能交通領域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將努力開拓和深化同中國、日本、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國的共同合作基礎。
結語:
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大約60%的人口,也就是大約45億人,將生活在城市中,這個數字比目前多出10億人。到那時,全球大約有30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大都市,為數眾多的大都市和城市帶已經長期深受交通堵塞、停車位不足和空氣質量不佳的困擾。而智能交通作為解決交通擁堵的重要手段,必將會迎來廣泛的發展。
相關文章
千億智能交通市場,為何沒有誕生百億巨頭?
要說過去5年智慧城市大盤下哪個場景最火,交通絕對算一個。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2020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總規模從420億元增長至1658億元,并且以年化約20%的增長率擴張。AI的風,引爆了一個千億級別的...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