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智能交通年會ITS產業發展論壇報告
2013年9月26日,“2013中國智能交通年會暨智能交通創新成果展”在安徽合肥召開。年會由中國智能交通協會主辦,安徽智能交通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安徽智能交通協會協辦。本屆年會的主題是“智能交通-創造智慧未來”。
大會期間舉辦多個分論壇,由交通部科學技術研究院齊彤巖研究員和廣東嶺南通公司謝振東總經理主持的“中國智能交通產業化發展與未來”論壇,于27日下午在威斯汀酒店三層火土廳召開。
會議現場
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德忠;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長關積珍;博康智能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善海;安徽科力信息產業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曉光;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甄愛武;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遂征;廣東方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銳祥;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楊永耀;無錫華通智能交通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孫正良等9位企業領導參與現場討論。論壇從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現狀、智能交通產業化存在問題、智能交通產業化發展路徑及展望等方面進行多維度探討。
北京四通關總。首先闡述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經歷四個幾段,第一個階段1999年前,這個階段產業與技術應用均處于啟蒙階段;第二個階段2000年到2005年,是我們國家“十五”時期,“十五”時期是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培育期。這個時期的發展思路還是傳統發展的模式;第三個階段從2005年到2010年“十一五”期間,這是我國智能交通產業形成期,這段時間我們產品技術和企業都有一定的規模。也出現了不同類型的企業,有專門服務產品的,有側重于系統平衡的。第四個階段從2011年開始到2015年,我國智能交通產業進入提升期,這段時間的典型特征,專業化分工更為突出,對于企業的發展經過第四個階段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與方向漸漸清晰。經營發展模式也發生轉變。從接項目、掙市場到引導市場。隨著競爭格局的改變,資本市場及政策戰略的重視,未來的發展對于每一個企業而言都有優勢也有挑戰。對企業來講更多的是要關注你自己最大的優勢,每個企業都要清晰的定位,自己的經營特色是什么?重新找好自己發展的脈絡。
上海電科陳總。電科作為科技型企業在諸多方面取得的卓越的成就,2012年電科營收10億左右,所以更看重技術儲備。今年截至到目前經營狀況增長態勢顯著。下一步要從技術到資本到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量。
博康智能張總。博康智能定位智慧交通,與國家實施的智慧城市相呼應,智慧交通有可能把整個智慧城市涉及到的民生工程,包括環保都能納到里面。那么實現智慧交通一個核心關鍵就是大數據技術。博康從2009年開始主導北京交通大數據中心項目。依托自主知識產權,跟國外廠商和國內的高等院校形成大數據聯合開發的實驗室。沒有大數據技術做支撐,智慧交通是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實現。
安徽科力朱總。主要從“產業的定位”“產品的定義”進行發問與解析。朱總表示這個產業里面的關鍵性內容是什么。經常圍繞一個產品要去多角度的解釋,很難找到技術的核心重點,更難準確的說出產品的定義,智能交通產業化目前存在認知度不高;產品標準化不統一問題;信息來源缺乏、信息不開發、不共享的問題;跟不上互聯網、移動互聯技術發展的問題;核心技術不掌握等問題。因此朱總通過實際問題代表很多企業提出呼吁,行業協會應給產業的定義是什么?究竟哪些是服務的?還有以注重創新?但是應用在哪里?重一時的效果,也不重視可持續的。
廣東方緯陳總。提到“工程設計”“工程實施資格”“工程標準化及數據交付和信息共享”問題。工程設計方面存在設計不夠專業、錯誤的設計、設計與實施無法進行銜接。工程實施缺少智能交通領域的專業性資質、資格證,造成市場上有資質的不是智能交通專業性企業、專業性企業沒有政府要求的資質。所以,陳總現場呼吁協會政府能夠牽頭。規范行業標準,特別是智能交通的需求,業主也很不成熟,如果這一塊可以做一些比較客觀的標準。
浙大中控楊博士。“中國的產業是怎么做的”楊博士在海外有多年的生活的經歷,相比中國的情況跟國外有一些不一樣。在國外各個公司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小公司寧愿只做一個項目中的螺絲釘,因為如果你一個項目做差了,你這一行就別想在做了。國內很多企業做項目要倒貼錢。盡管中部的智能交通項目比較多。能做項目的公司遠超過市場需要。中部的商業模式是存在問題的,包括政府項目等普遍存在做完了沒有人來管,這是一個產業不成熟的標志。
無錫華通孫總。“產品標準問題”“入門門檻問題”“應用與設計資質問題”“產業形成的問題”“信息公開問題”目前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講,資質要求不規范、入門標準太低等通見性問題導致什么企業都能拿到項目。也許這個資本市場,看到這個有錢賺,進去以后過了兩年看沒有什么效果,又撤退了,這對產業的影響太大了。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方向和專長,專長是什么就做什么。
易華錄甄總。“智能交通產業的需求還是主要來源于政府”“改善我們產業環境”,易華錄經歷了1996年做工程的起步階段,到2000年的基礎設施大運轉,到2010年集成度開始階段。2010年后趨向智慧型,到2011年能夠上市,就因為市場有需求,所以政府需求變化了,給了企業生存發展的空間。未來的企業發展是什么模式,大、中、小企業各有方法。但都需要政府的引導。政府的需求也好,或者引導我們產業的市場化發展環境,這是我們大家共同需要努力的。要有一個健康的產業,大家分工合作。從咨詢規劃設計到運營服務形成這樣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需要持續向上長期發展。
技術發展層面,從大數據主導的智能交通系統新標簽;以汽車為主導;以導航應用為主導,如何從智能交通的角度去設計,去指導發展。希望通過各部委頂層上的協調帶動我們這個行業的變革。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