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玩的未來——移動電商發展暢想
你有否試過,來到餐館前,先摸出手機,買下一個團購然后昂首闊步進店消費?你有否試過,僅僅因為朋友分享的一條新貨信息而沖動購買?你有否想過,用手機充當掃描儀,一掃賣場商品便可輕易獲得它的基本資料、市場熱度、價格變化?……你有否想過,移動終端上的電商,正悄悄改變你的生活?
傳統電商,不過區區十來年的歷史。它最為人所用所知,也是當今移動電商的過去;現在的移動電商正走進你的生活。你用它瀏覽、收藏商品,甚至下單,回到電腦熒屏前,支付購買。這是移動電商的現在;那,移動電商的未來呢?
電商是和生產消費有關的整個鏈條,移動電商可以參與任何一環。移動電商的未來,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貼近性、移動性和安全性。人的欲望與三者組合,如下圖,就有無窮的可能性——
但今天不聊令人頭暈的云計算,不談嚴肅的安全性,不涉及復雜的生態鏈。只想分享一下我心目中移動電商未來:貼近性真正滿足用戶需求,可玩并且好玩。好玩,但這并不是游戲。這里是指移動電商應用的趣味和貼近。你愉悅使用它,獲得身心滿足,令你會心一笑,商家買家都是贏家,這便足夠。
O2O的逆襲
前面提到的團購,是典型的O2O(線上對線下)應用。線上下單,線下消費。各式商家提供琳瑯滿目的團購商品,你來挑選,選好后下單、到店消費使用。這種新型的“先付后食”模式數年前曾令人驚嘆不已。由此誕生的過期退款、無消費退款、押金消費、無預約消費等“發明”更是將體驗提升到新的境界。但這類模式的瓶頸并非沒有:商家商品固定,愛買則買,不愛拉倒。因此,何不來一場O2O的逆襲?
如果由消費者提供商品需求,商家據其個性化打造商品并定價,這種體驗何其奇妙!C2B(消費者對商家)由此誕生。結合O2O的C2B,我們姑且稱之為OC2OB(線上買家對線下商家)。
“下午六點,三斤三文魚,兩份豚骨烏冬,兩杯去冰奶茶”
“夜晚場,《不二神探》四連座,爆谷兩份”
“薰衣草小盆栽,刻字,到店取”
……不一而足,均為OC2OB。
商家也可以二次發布定制的商品。這好比網友提供歌單,網站提供音樂,其他網友分享去聽。這又變成了C2B2C。
語音,不止聊天
蘋果公司Siri、科大訊飛的訊飛語點的問世,讓人們可以通過語音與機器對話,或下達操作指令或調戲排遣寂寞。Line、微信、啪啪讓人通過語音社交,不再束縛在文字和圖片的平面世界。
隨著語音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和機器的交互到達新的層面。如今想買一樣東西,你可以搜索、瀏覽、搖一搖、系統推薦……都是“看的”居多。未來如果可以說,你會直接說出想要的東西,甚至描述具體的要求。系統根據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直接找出你的所需。甚至你哼兩句,系統能找到這曲所在的CD專輯。
語音客服是另外一種應用,而人工客服不復存在。語音客服將擴展成一個自助設備,你要景點導航、買機票、物流跟蹤……全部都只需說出來而已。
虛擬與現實
AR(虛擬現實)技術,從沒有這么靠近生活。谷歌眼鏡,把我們身邊這個現實世界瞬間信息化。你可以隨時知道位置、環境、物體等信息以及他們相互的關系,這就是物聯網。
何不把這個概念拿過來,為我們的移動電商增加一些趣味和實用?手拿終端,用NFC或者攝像頭掃描商品,你立刻可以看到這個商品的各種信息、同物比價、價格趨勢、市場售賣熱度、相關新聞……你由此知道一本立體書的機關原理,你發現某空調最近大幅降價是因為疊加活動要趕緊出手,你注意到某嬰兒護膚品要謹慎購買是因為最近有機構發表了有害物超標報告,你看到菠菜新鮮但系統卻提示不要購買是因為你買了蝦而兩者相克……AR令你從此擁有火眼金睛,不再吃虧在信息不對稱。技術上也實現以物認物,擺脫芯片和二維碼的困擾。
基于“你”的智能導航
定位技術的發展讓你知道身在何方;智能導航告訴你怎樣去往某處。未來的導航將有更多體貼的信息,如路線、天氣、路況、到達成本、風險評估、附加建議等。智能也體現在,以客觀條件和以人的思維結合衡量進行導航思考給出最佳方案。結合虛擬現實和虛擬賣場,能讓你發現容易遺漏的精彩。
一條廣場路線,讓你能看到正在進行的樂隊表演;一個游覽組合,能讓你在恰當的時機拍到日出日落;一個賣場導航,讓你連貫比較同類商品,不走回頭路。
今天的導航是教你去,明天的導航是帶你去,未來的導航將是提議你去并帶你去到。
足不出戶也逛街
在賣場逛街的樂趣,現階段電商是給不到你的,但是未來卻有可能。3D的虛擬賣場給我們帶來神奇的線上逛街之旅。你可以流連現實中有或者沒有的街道,穿梭不同風格、檔次、類型的賣場,挑選各類優質商品,甚至還有討價還價、朋友導逛、申請試用、試讀、試看、試吃等的線下活動等的真實體驗。一號店曾經推出過一款名叫“無限一號店”的APP,正是這個概念的先驅,但是體驗糟糕沒有做起來。怎么做得逼真有趣,而不是簡單的商品陳列+3D貨架,需要深思。
人們生活工作日益忙碌,對線上逛街的接受度將會越來越強,再在其中加入社交元素,3D虛擬賣場將大有所為。
四屏一云?遠遠不止
手機、平板、智能電視和PC機,被稱作“四屏”,“云”是云計算。都說未來是屏的天下,如果谷歌眼鏡是第五屏,那第六屏應該是:汽車屏幕。能移動的終端不止手機,汽車也會成中流砥柱。當人們在車上花的碎片時間越來越多,而又不方便使用手機平板設備的時候,汽車移動終端就有用武之地。
有沒想過當你在電視上看到某演員穿著的服裝非常好看,你怎樣才能擁有?將來,你可以用手機充當電視遙控進行目標鎖定,這件衣服的數據將進入云端。打開平板進行資料瀏覽、虛擬試穿接著預約訂單,訂單將進入日程路線安排。驅車前往賣場實地試穿之時,在汽車屏幕可以收到導購小姐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了解衣服信息,調整尺寸樣式。到達賣場后,手機將是準入憑證,甚至是優惠券、會員卡、信用卡,接下來完成提貨、試穿、評價、支付整套動作。
汽車的移動終端應用可以拓展很多,與手持設備的使用功能一致、場景互補,電商不過是其中一環罷了。此外,公交、地鐵、飛機輪船的移動設備也可以和手持終端有更緊密的結合,到時可謂真正的移動互聯時代。
智能社交
現在的產品,沒有社交概念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博客新聞要社交、圖片聲音要社交、連電商也要社交。社交為什么這么流行,這是人的原始需求——關注和獲得關注。
未來電商的社交會有兩個方面:分享與問答。智能化將是一個顯著標志。朋友分享一條新貨動態,你可以找到它更詳盡的信息,和同類型貨品比較,進而下單支付。也可能給出相反意見,其他朋友也會作為參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的喜好將作為我們購物推薦的重要來源。當購物和相關行為形成一條條動態記錄,社交就不限于某個平臺的一條LBS(基于位置的服務)的微博,分享將無時不在。分享、二次分享、評論、分享到購買……將發展到一個明顯的興趣圖譜(有更深入更有意思的應用,后面再述)。
如果分享是由關注得來,那么問答則是獲得關注。你在xx街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推薦?你要辦信用卡選什么銀行的好?你要海淘誰可以教你?社交圈內的問答有最真實的答案。基于朋友圈的問答,真摯同趣;基于位置圈的問答,真實可靠。未來的社交問答突破在于答案與消費行為的勾連,這就是IFTTT(IF This Then That)理念,基于答案的連鎖反應。推薦好吃的店后會進入相關商家的搜索,搜索商家會給出優惠信息和地圖導航。系統知道你想做什么,并給出快捷路徑。
興趣圖譜,每個地方都知道你要什么
為什么電商如此流行,購物商街還是如此紅火?因為其中有一些線上沒有的體驗,譬如試用、即時取貨、選擇更多。另外有一些只能線下滿足,譬如住宿、旅游等等。但是我們又要面對一些問題:這么多商店哪間有你喜歡的短裙?附近有什么酒店有推拿服務?景點眾多怎么安排路線和取舍?未來電商,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前提是需要一個武器:興趣圖譜。
當今的興趣圖譜都是基于歷史數據,你逛過的商鋪,買過的商品,評價過的服務,你的偏好、習慣、認知……但忽略了外面這個萬千世界。未來的興趣圖譜首先必定是即時可用的描述,除了包括歷史數據的分析,還包括外界環境、時間、個人情緒、財務狀況、關系網和未來預期。月底和月初購買欲望不同,明星帶動穿戴風潮,朋友的一致好評也會影響一個人的選擇。未來的興趣圖譜能真正描述你要什么,是否買得起,買了是否有用,能帶來多少滿足感。
當你到達一個地方,興趣圖譜的匹配已經完成。當你來到陌生的百貨大樓,系統能指引你優先到達你最感興趣的商品面前;當你出外旅行,系統能給出最佳的路線建議。這時候,你并不是被機器控制,因為機器的建議正讓你認清最真實的自己。相反,你能更好把控你的生活,抑制沖動避免迷惘。
世界是一張網,移動電商是一個場
世界是一張網,網中一切都有關聯。大數據的崛起結合人工智能,讓人的欲望得以真實的存在和表達。移動電商是一個場,你我是其中的玩家。理念和技術的發展,線上線下消費活動界限日益模糊,但滿足欲望需求是恒久不變的主題。移動終端是你我的延伸。但人要駕馭機器而不能被機器奴役。科技該使人快樂和進步,縱然科技有時也使人寂寞。
以上只為拋磚引玉,能否實現拭目以待。同學們何妨再來一瓶,開懷暢想。以《穿越時空的少女》最后鏡頭的一個對話作為本文結束:
——我在未來等你,
——嗯,馬上來,跑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