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遞箱進小區 “取快遞”模式挑戰“等快遞”
“雙十一”電商大戰迫近,快件自提業務浮出水面
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電商大戰又將登場,但與年年破紀錄的電商銷量伴生的,是快遞爆倉、快遞變慢遞。
快遞為什么變慢遞?一是暴增的業務量超出負荷,二是送達的貨物無法破解“最后一公里”問題,快遞員在送達環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今年“雙十一”漸近,各方已在提前應對這一問題。讓智能快遞箱進小區,減少快遞員業務量、變送達為自提的解決方案就是其中之一。
智能快遞箱
已進入成都近300個小區
智能快遞箱已在成都多個小區出現。
掃描快遞單條形碼、輸入手機號、選擇合適大小箱體、放入包裹,10月28日上午10點,在成都蜀漢路西城天下小區,順豐快遞員小劉不到1分鐘就完成了1件快遞的投送。“收件人這會兒應該已經收到短信了,隨時可憑短信內的驗證碼,來取走放到智能快遞箱里的物品。”
小劉說,他現在每天投遞快件的時間大大減少,工作輕松了不少。
大多數智能快遞箱的使用者也認可。家住西城天下的趙潔說:“以前晚上下班回來,物業也下班了,快遞取不到。現在我24小時都可以取。”
小區物業也歡迎。畢竟代收保管快件,一旦出現疏漏,容易產生糾紛。
從全球來看,已有近20個國家應用智能快遞箱。國家郵政管理局也在就智能快遞箱的標準面向全國征詢意見,擬在時機合適時在全國推廣。
電商大佬們也在發力智能快遞投遞箱。京東商城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試水;天貓商城設立了天貓服務站供顧客自提快遞;亞馬遜中國宣布和全家便利店合作,也在推廣自提服務;蘇寧易購宣布在線下門店試點自提區……
成都本土有多家企業已瞄準這一商機,其中的一家是成都我來啦公司。“我們已經與500多個小區簽約,正式入駐的已有近300個。”該公司市場部經理李其駿說。
硬件投入不小
消費者習慣也需轉變
看似更方便,推廣卻并不一帆風順。“價格高,用戶認知度不夠,是制約推廣的兩個主要因素。”李其駿表示,快遞箱數目由小區住戶數量和快遞數量決定,國內快遞企業自提貨柜設備研發、安裝成本總價大概每臺四五萬元。“比如西城天下小區有1000多名住戶,每天至少70-80個快遞,這個小區配置了108個快遞箱。一個智能快遞箱主機加上這108個快遞箱,成本是6萬元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配備了智能快遞投遞箱,配送支出的總費用遠低于傳統配送,但運營成本如何分攤、如何支付等問題仍有待解決。
省現代物流協會秘書長文德華表示,消費者的習慣也需轉變。目前,各大快遞企業搶先在自提領域布局,但消費者觀念尚未從“等快遞”向“取快遞”轉變,使自提模式的實際功效尚未完全顯現。“自提的好處是給客戶提供靈活性,我給你送上門當然好,但它的問題是不靈活,西方國家現在非常流行自提這種方式,我們現在都還在探索。”京東集團首席運營官沈皓瑜說。
自提市場要變大
成本不能轉嫁給消費者
要在更大范圍內推廣自提業務,還要解決成本問題。
如何收回成本?第一步就是跟快遞公司合作,收取一定的費用。“按件收費,一件2毛錢左右,這樣一年一個小區收取幾萬塊錢,300多個小區就是1000多萬。”“這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去,”順豐、申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自提業務在總業務中占比較低,1%都不到,“不會對成本有大的影響,自提是未來的趨勢,我們做這塊更多是著眼于未來,更何況智能快遞箱能節省快遞員的時間成本。”
智能快遞箱主機顯示屏可以加載廣告,還可能增加一些代收費業務,但這一切又要和規模效應掛鉤,這也意味著燒錢游戲的開始。李其駿就見證了多家跟他們一樣做智能快遞箱的公司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太大而不得不中途放棄。
沈皓瑜認為,隨著市場的成熟,自提市場將越來越大,當運費越來越貴后,自提柜不收運費的優勢就能體現出來。“我們期待能對這一市場進行引導和鼓勵。促進自提市場的發展,最終能極大緩解我們在快遞旺季的一系列困擾。”國內一家知名民營快遞公司成都地區負責人這樣表示。
鏈接
不讓快遞變慢遞
他們這樣備戰“雙十一”
天貓商城:今年“雙十一”推出“當日達”服務:買家于當日上午11點之前付款的天貓訂單,當晚24點之前送達。目前首批享受“當日達”配送的城市有10個,成都為其中之一。
京東商城:促銷活動時間拉長,從11月1日開始持續到11月12日,以緩解物流壓力。
圓通速遞:增加兩架737貨機,實現快遞從華北到華南、西南的次日達。
順豐速遞:依托31架全貨機開展“空戰”,地面上優化車輛調度和倉儲,把平時閑置的路線充分利用起來。
相關文章
自助智能快遞箱裝到小區里 業主憑手機驗證碼隨時取件
昨天,家住的園區湖東名湖花園的凌先生開始嘗試用新辦法取快遞——憑借發到手機上的快遞號和密碼,直接到小區18幢架空層的自助式智能快遞箱取件。
智能快遞站實現“自助”寄快件
昨天,第二屆“贏在南京”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進行現場評審,20個創業項目一一“過堂”。記者注意到,這些項目都非常接地氣,著眼于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
智能快遞擬收費 快遞員擔心白忙活
近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在電商推動下逐年高漲,據統計,2015年全國有望達到200億件。因此,派件末端“100米”就成了快遞行業發展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2012年底國內很多企業紛紛投入到了智能快遞投遞箱的建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