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智能化初獲成就 長久發展需避免數據孤島
[ 導讀 ] 由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主辦的2013年測繪地理信息藍皮書發布會上發布的《智慧中國地理空間智能體系研究報告(2013)》稱,“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智能交通與信息化建設,智慧交通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由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主辦的2013年測繪地理信息藍皮書發布會上發布的《智慧中國地理空間智能體系研究報告(2013)》稱,“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智能交通與信息化建設,智慧交通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藍皮書指出,2013年,國智能交通產業聯盟在北京成立,由中國交通運輸部指導組建,包括英特爾、中國電信、百度等45家大型企業,覆蓋通信、汽車、交通管理等多領域,這標志著中國以企業為主體的智能交通發展新模式初步形成。那么,我國智能交通發展現狀如何?行業發展是否存在阻礙因素?未來發展趨勢將會如何?
我國交通智能化取得初步成就
近幾年,隨著中國城市信息化的步伐加快,各地政府對城市交通投入增加,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設也取得了初步成就。2011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應用總體市場規模達到250億元,比2010年201.9億元增長了23.55%,2012年隨著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在智能交通行業it應用投資方面加大了力度,2012年比2011年增長了27.56%,規模達到了317.5億元。2012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千萬級項目數量235項,同比增長26%,千萬級項目市場規模合計68.1億元,同比增長46%。
今后幾年中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主要投資區域為二三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將在200個以上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揮中心。
一線城市及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設已初具規模,而中西部地區的智能交通主要還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城市內部的智能交通系統有待于繼續建設和完善。智能交通建設將加大發展力度深入二三線城市,總體市場規模增長迅速。
智能交通系統行業報告中提到從市場容量和未來發展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重點發展領域為城市和高速公路智能交通。
車聯網“受寵”,大數據傾力智能交通
車聯網是以車載移動計算平臺和全路網動態信息服務為雙向通信的移動傳感車載終端,加上強大的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決策支持的軟件和數據庫技術以及傳感網、互聯網、泛在網的網絡環境下,對路況環境和車輛實時智能監控和智能管理。其中,數據處理和運用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隨著車聯網的“受寵”,以及海量存儲、無線寬帶、實時定位等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視頻和位置信息逐漸替代傳統的線圈檢測數據,成為智能交通系統最為倚重的交通檢測基礎數據來源,交通大數據也將在2014年大放異彩。
數據是智能交通的基礎和命脈。無論是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運行狀態還是交通服務對象和交通運載工具,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著大量的數據,以大數據的思路和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正待挖掘的寶藏,能為交通決策和服務帶來新的解題思路。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研究發現,交通大數據應用服務呈現四大趨勢:一是數據資源交互滲透。二是交通數據挖掘分析更經濟、高效及可視化。三是分析研判更綜合、信息服務更個性。四是服務模式更合理。政府的數據資源未來能夠和企業進行交融,進行合作共享,產生新的模式,對推動未來交通信息服務起到重要作用。
智能交通仍有惑,耗資費時不見成效
以武漢為例,據悉,武漢的智能交通耗資2億,建設十年,到現在本應該是發揮作用的時候,可是武漢的交通狀況,并沒有因此而得到顯著的改善,而新加坡、瑞典等國家,卻依靠智能交通系統顯著地降低了交通擁堵率和污染物排放率。武漢的失敗在于大力建設的設施沒有發揮出作用,大部分交通誘導屏和智能站牌處于閑置,沒有播放出實時交通狀況等信息,而是反復播放“武漢精神,敢為人先”等標語,車流密集的幾個路口更是已經取消智能系統自動管理,改為了交警人工調節。
目前,中國有近500個智能交通相關項目,除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發展情況較好之外,其他的城市,全都存在和武漢一樣的問題,很多甚至比武漢更嚴重,這其中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
◇ 中國式過馬路
聚齊一堆人就走,全然不顧交通規則,這就是中國式過馬路。本來智能信號燈系統可以感知路口的車流量,自動調節紅綠燈的時間。但如果本應通行的車輛因為橫穿馬路的行人而無法通行,計算機也就無法準確算出下一次紅燈的亮閃時間。久而久之,這套系統便形同虛設,只能由交警人工替代。
◇ 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整體規劃
中國式過馬路的產生,如果全賴市民的素質不高,難免有失公允。事實上,有時候橫穿馬路確是迫不得已。很多繁華路段,一眼望去全是車,等起來遙遙無期,而附近的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卻經常因為附近施工而不能使用,有些城市干脆就沒有這些行人過街設施。
◇ 建設只為政治跟風,不關心結果
在溫總理提出“感知中國”后,全國的智能項目便炸開了鍋,生怕動作慢了一點,就響應不了黨的號召,據悉,全國除了北京,上海,武漢這種一線城市之外,許多四線,五線城市,甚至小縣城都在跟風建設智能交通,全然不考慮本地的實際情況。在這種政治功利心態下建設出來的項目,效果可想而知。
◇ 部門之間利益沖突,導致數據孤島
對于很多城市來說,智能交通剛剛開始發展,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數據采集,數據達到一定量,才能算出準確的交通情況,投放到誘導牌,對交通進行調控。目前,國內的大部分城市智能交通往往由幾個部門同時負責,幾個部門分別掌握有一部分的交通信息,由于具有利益上的沖突,因此缺乏一個數據共享的態度,形成數據孤島。
智能交通是一項長久工程,也是一項全民工程,從政府到人民,我們需要向國外學習的,還有很多,智能交通的困惑,也是其他物聯網項目的困惑,希望我們能以此為戒,在建設其他項目時,少走彎路。
延伸閱讀:智能交通概念股
◇ 銀江股份
銀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與章丘市政府簽立“智慧章丘”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主要內容包括:章丘政府計劃投入2.6億元用于章丘市“智慧城市”的建設。銀江股份在上市之后的3年中,投入較大的資源進行異地擴張,在實現向全國性集成龍頭轉型的戰略后,未來的市場空間天花板被進一步打開。在章丘項目簽訂之前,公司的主要業務模式是以項目制為主,客戶主要是當地政府的交管和衛生部門以及醫院等,以城市級別的“智慧城市”總包業務模式尚屬首次展開,拿下章丘“智慧城市”項目,意味著銀江的異地擴張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未來有望復制易聯眾(行情,問診)的大額訂單驅動的增長模式。
◇ 易華錄
公司在硬件設備和軌道交通領域獲得突破。公司控股子公司尚易德于2013年7月31日舉辦了產品發布會,發布了高清視頻/圖像顯示、SRT智能交通和高清安防監控全系列產品,尚易德全系列產品的推出標志著公司在智能交通核心硬件產品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做大做強硬件產品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行業地位及項目利潤率水平。
公司自成立以來主營業務集中于城市智能交通,成立有軌道交通事業部但相關人員和項目積累較少,公司于2013年8月15日同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標了佛山市“南海區平東大道和長江路、泰山路、林岳大道建設工程BT項目及新型公共交通系統試驗段(桂城至三山樞紐段)建設項目”。項目的中標及實施將使公司在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得以突破并實現跨越式發展,可以積累良好的業務經驗,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有利于公司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并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 大華股份
三季度業績快速增長:公司2013年Q3營收12.28億元,同比增長37.0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50.94%。每股收益0.2元。前三季度公司營收32.59億元及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8.62%、62.96%,每股收益0.55元。成為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立足視頻監控“高清、智能、融合”趨勢,實現了高清應用、智能化、視頻預處理、ISP、光學鏡頭、芯片設計等技術的完整積累,公司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已成為全球領先的監控產品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司第二次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草案,有助于持續增強公司業績增長動力。
◇ 超圖軟件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利潤-569萬元,凈利潤870萬元。公司前三季度主要利潤來源來自于2573萬元非經常性損益。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公司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1702萬元。其中Q1為-294萬元,Q2為-1687萬元,Q3有所好轉。由于下游客戶大多為政府部門,公司的收入確認一般集中在Q4。據上半年的訂單情況看,公司今年收入增速仍然將保持穩定增長。
◇ 皖通科技
公司主營業務以高速公路信息系統集成、應用軟件開發及運行維護服務為主,并向航運、城市交通、稅務、金融等領域拓展。高速公路系統集成及維護是公司最核心的主營業務,2013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為71%,毛利占比為53%。公司核心主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根據新發布的《國家公路網規劃》,公路新建及改擴建規模很大,業務發展空間依然較大。另一方面,隨著公路系統集成業務的技術日益成熟,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
藍皮書指出,2013年,國智能交通產業聯盟在北京成立,由中國交通運輸部指導組建,包括英特爾、中國電信、百度等45家大型企業,覆蓋通信、汽車、交通管理等多領域,這標志著中國以企業為主體的智能交通發展新模式初步形成。那么,我國智能交通發展現狀如何?行業發展是否存在阻礙因素?未來發展趨勢將會如何?
我國交通智能化取得初步成就
近幾年,隨著中國城市信息化的步伐加快,各地政府對城市交通投入增加,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設也取得了初步成就。2011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應用總體市場規模達到250億元,比2010年201.9億元增長了23.55%,2012年隨著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在智能交通行業it應用投資方面加大了力度,2012年比2011年增長了27.56%,規模達到了317.5億元。2012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千萬級項目數量235項,同比增長26%,千萬級項目市場規模合計68.1億元,同比增長46%。
今后幾年中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主要投資區域為二三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將在200個以上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揮中心。
一線城市及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設已初具規模,而中西部地區的智能交通主要還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城市內部的智能交通系統有待于繼續建設和完善。智能交通建設將加大發展力度深入二三線城市,總體市場規模增長迅速。
智能交通系統行業報告中提到從市場容量和未來發展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重點發展領域為城市和高速公路智能交通。
車聯網“受寵”,大數據傾力智能交通
車聯網是以車載移動計算平臺和全路網動態信息服務為雙向通信的移動傳感車載終端,加上強大的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決策支持的軟件和數據庫技術以及傳感網、互聯網、泛在網的網絡環境下,對路況環境和車輛實時智能監控和智能管理。其中,數據處理和運用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隨著車聯網的“受寵”,以及海量存儲、無線寬帶、實時定位等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視頻和位置信息逐漸替代傳統的線圈檢測數據,成為智能交通系統最為倚重的交通檢測基礎數據來源,交通大數據也將在2014年大放異彩。
數據是智能交通的基礎和命脈。無論是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運行狀態還是交通服務對象和交通運載工具,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著大量的數據,以大數據的思路和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正待挖掘的寶藏,能為交通決策和服務帶來新的解題思路。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研究發現,交通大數據應用服務呈現四大趨勢:一是數據資源交互滲透。二是交通數據挖掘分析更經濟、高效及可視化。三是分析研判更綜合、信息服務更個性。四是服務模式更合理。政府的數據資源未來能夠和企業進行交融,進行合作共享,產生新的模式,對推動未來交通信息服務起到重要作用。
智能交通仍有惑,耗資費時不見成效
以武漢為例,據悉,武漢的智能交通耗資2億,建設十年,到現在本應該是發揮作用的時候,可是武漢的交通狀況,并沒有因此而得到顯著的改善,而新加坡、瑞典等國家,卻依靠智能交通系統顯著地降低了交通擁堵率和污染物排放率。武漢的失敗在于大力建設的設施沒有發揮出作用,大部分交通誘導屏和智能站牌處于閑置,沒有播放出實時交通狀況等信息,而是反復播放“武漢精神,敢為人先”等標語,車流密集的幾個路口更是已經取消智能系統自動管理,改為了交警人工調節。
目前,中國有近500個智能交通相關項目,除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發展情況較好之外,其他的城市,全都存在和武漢一樣的問題,很多甚至比武漢更嚴重,這其中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
◇ 中國式過馬路
聚齊一堆人就走,全然不顧交通規則,這就是中國式過馬路。本來智能信號燈系統可以感知路口的車流量,自動調節紅綠燈的時間。但如果本應通行的車輛因為橫穿馬路的行人而無法通行,計算機也就無法準確算出下一次紅燈的亮閃時間。久而久之,這套系統便形同虛設,只能由交警人工替代。
◇ 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整體規劃
中國式過馬路的產生,如果全賴市民的素質不高,難免有失公允。事實上,有時候橫穿馬路確是迫不得已。很多繁華路段,一眼望去全是車,等起來遙遙無期,而附近的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卻經常因為附近施工而不能使用,有些城市干脆就沒有這些行人過街設施。
◇ 建設只為政治跟風,不關心結果
在溫總理提出“感知中國”后,全國的智能項目便炸開了鍋,生怕動作慢了一點,就響應不了黨的號召,據悉,全國除了北京,上海,武漢這種一線城市之外,許多四線,五線城市,甚至小縣城都在跟風建設智能交通,全然不考慮本地的實際情況。在這種政治功利心態下建設出來的項目,效果可想而知。
◇ 部門之間利益沖突,導致數據孤島
對于很多城市來說,智能交通剛剛開始發展,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數據采集,數據達到一定量,才能算出準確的交通情況,投放到誘導牌,對交通進行調控。目前,國內的大部分城市智能交通往往由幾個部門同時負責,幾個部門分別掌握有一部分的交通信息,由于具有利益上的沖突,因此缺乏一個數據共享的態度,形成數據孤島。
智能交通是一項長久工程,也是一項全民工程,從政府到人民,我們需要向國外學習的,還有很多,智能交通的困惑,也是其他物聯網項目的困惑,希望我們能以此為戒,在建設其他項目時,少走彎路。
延伸閱讀:智能交通概念股
◇ 銀江股份
銀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與章丘市政府簽立“智慧章丘”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主要內容包括:章丘政府計劃投入2.6億元用于章丘市“智慧城市”的建設。銀江股份在上市之后的3年中,投入較大的資源進行異地擴張,在實現向全國性集成龍頭轉型的戰略后,未來的市場空間天花板被進一步打開。在章丘項目簽訂之前,公司的主要業務模式是以項目制為主,客戶主要是當地政府的交管和衛生部門以及醫院等,以城市級別的“智慧城市”總包業務模式尚屬首次展開,拿下章丘“智慧城市”項目,意味著銀江的異地擴張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未來有望復制易聯眾(行情,問診)的大額訂單驅動的增長模式。
◇ 易華錄
公司在硬件設備和軌道交通領域獲得突破。公司控股子公司尚易德于2013年7月31日舉辦了產品發布會,發布了高清視頻/圖像顯示、SRT智能交通和高清安防監控全系列產品,尚易德全系列產品的推出標志著公司在智能交通核心硬件產品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做大做強硬件產品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行業地位及項目利潤率水平。
公司自成立以來主營業務集中于城市智能交通,成立有軌道交通事業部但相關人員和項目積累較少,公司于2013年8月15日同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標了佛山市“南海區平東大道和長江路、泰山路、林岳大道建設工程BT項目及新型公共交通系統試驗段(桂城至三山樞紐段)建設項目”。項目的中標及實施將使公司在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得以突破并實現跨越式發展,可以積累良好的業務經驗,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有利于公司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并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 大華股份
三季度業績快速增長:公司2013年Q3營收12.28億元,同比增長37.0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50.94%。每股收益0.2元。前三季度公司營收32.59億元及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8.62%、62.96%,每股收益0.55元。成為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立足視頻監控“高清、智能、融合”趨勢,實現了高清應用、智能化、視頻預處理、ISP、光學鏡頭、芯片設計等技術的完整積累,公司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已成為全球領先的監控產品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司第二次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草案,有助于持續增強公司業績增長動力。
◇ 超圖軟件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利潤-569萬元,凈利潤870萬元。公司前三季度主要利潤來源來自于2573萬元非經常性損益。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公司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1702萬元。其中Q1為-294萬元,Q2為-1687萬元,Q3有所好轉。由于下游客戶大多為政府部門,公司的收入確認一般集中在Q4。據上半年的訂單情況看,公司今年收入增速仍然將保持穩定增長。
◇ 皖通科技
公司主營業務以高速公路信息系統集成、應用軟件開發及運行維護服務為主,并向航運、城市交通、稅務、金融等領域拓展。高速公路系統集成及維護是公司最核心的主營業務,2013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為71%,毛利占比為53%。公司核心主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根據新發布的《國家公路網規劃》,公路新建及改擴建規模很大,業務發展空間依然較大。另一方面,隨著公路系統集成業務的技術日益成熟,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報:蘭州將全面實現交通智能化管理
為切實改善蘭州城區交通擁堵現狀,蘭州市日前邀請了兩院院士周干峙、同濟大學教授楊曉光、國際交通與政策發展研究所(ITDP)執行副總裁卡爾·費、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原交通局長佐爾坦等專家學者展開座談,為蘭州交通把脈支招。
03月30日 12:40中國科學報
交通智能化趨勢 刺激汽車與電子加速融合
智能交通、車聯網等新興概念日漸成為行業熱點,機動車輛的設計與制造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影響,最直觀表現就是電子類部件更加廣泛地應用到汽車制造當中,比如MEMS部件等。
02月10日 20:24工控中國
張家口交通智能化管理新跨越
據報道,隨著城市的發展,張家口市機動車保有量近66.05萬輛,駕駛人員65.98萬人,且每年分別以9.36%、10.85%的速度遞增,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
11月22日 19:45智能交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