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瓶颈与产业联盟式解决方案的探讨--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瓶頸與產業聯盟式解決方案的探討

業界動態
智能交通 作者:謝振東 高玉榮
2010-08-07
[ 導讀 ] 智能交通產業中目前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如核心技術問題、技術標準化問題、市場問題、產業鏈問題等,嚴重制約了我國智能交通的產業化發展,而構建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本文分析了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構建的動力機制,探討了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構建的步驟

  Abstract: Industry alliance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solut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stating the intension of industry alliance, the motive power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industry alliance was analy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steps of ITS industry alliance were inquired to, finally th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for gover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 industry alliance.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y bottleneck, industry alliance.

  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首先,將帶動機電產業的發展。由于智能交通需要大量的硬件設備來實現,如交通信息采集設備、通信設備、發布設備等。機電產業必須加快發展步伐才能滿足智能交通的需要。其次是帶動通信技術、信息產業的發展。在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運行過程中,信息的生成、加工、傳送等環節是基礎。先進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網絡基礎上的,尤其是因特網上,并采用多媒體技術,這將使其服務功能大大加強。再次,促進微電子、計算機及軟件產業的發展。ITS的核心之一是數據和信息處理中心。這要求計算機及軟件產業不斷的發展及改進以適應ITS的需求[1]。因此,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該產業對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將是舉足輕重的。我國智能交通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雖然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產品的推廣和擴散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要順利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實現產業化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問題。本文將在對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當前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并從產業聯盟的角度來探討解決這些瓶頸問題的途徑。

  一、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智能交通產業被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認為是21世紀規模最大的產業。就其消費市場來看,可以分為產品市場和信息服務市場。其產品包括:檢測裝置及傳感器、通訊信息傳輸設備、信息顯示以及發布設備、交通控制設備、車輛導航設備、自動收費系統、交通控制和管理以及調度優化軟件、電子地圖、車輛控制設備、安全設備和預報系統等。信息服務主要包括信息提供及交通信息咨詢。目前在國際國內發展最成熟、參與企業最多的是車載設備,如[FS:PAGE]車內導航及位置顯示設備、車內配套自動收費系統、電子地圖、車內配套預報系統、車內安全監視及通訊設備和手持信息接受設備如手機、PDA、PDN等。另外就是交通信息服務。中國 GPS 協會研究報告顯示,到 2010 年,汽車自主導航系統年銷量將達到100萬臺,保有量500萬臺,產值至少超過 200 億元人民幣。而中國PDN的擁有量將以38%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將達到1億。如此龐大的市場,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的進入。目前,該產業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參與的企業眾多 ,品牌雜亂

  目前,涉足智能交通領域的企業眾多,比如在信息接受產品如手機、PDA、PDN、移動通訊終端、聯通通訊終端等方面, 除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公司外,進入該領域的還有家電企業如TCL、新科、創維、康佳、步步高等,數碼企業如愛國者、紐曼、DEC中恒等,以及手機廠商如多普達、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在GPS導航產品方面,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深圳、廣州、佛山、惠州、東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據統計,廣東衛星導航產業的比重和企業的數量占全國的50%以上,全國各地應用的車載衛星導航產品60%來自廣東。目前在市場上能看見的GPS導航產品品牌有上百種,但是60%為不知名的小企業生產。眾多的品牌讓本來就沒有使用經驗的消費者無所適從。

  (二)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競爭力弱

  目前,大多數智能交通企業,尤其是生產導航產品的企業,都是近幾年成立的。比如廣東250家衛星導航企業,95%的企業員工人數在100人以下,營業額500萬-3000萬,成立時間為3-5年。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進入車載GPS市場的新廠商大多是走貼牌代工的模式。他們一般會以50萬-100萬元的價格購買技術方案,并一次性向電子地圖廠商交納10萬至50萬不等的授權費,最后再尋找生產廠商和銷售商。由此可見,國內廠商在技術、生產能力和質量保證方面競爭力是非常微弱的。

  (三)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低,顧客滿意度低

  對于國內智能交通產品來說,雖然大多數產品具有價格優勢,但是產品性能不穩、高返修率卻是其致命弱點。目前國內市場的導航產品的返修率在40%以上。而交通信息的質量也影響了顧客對產品性價比的評價。據北京交通信息中心2007年的需求調研報告顯示,已經購買導航儀的消費者中,超過40%的人認為交通信息的實時性差,70%的人認為信息不準確。另外,產品不能兼容也導致了顧客使用中的困難。以上原因也使消費市場的培育受到影響。

 二、制約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分析

  盡管[FS:PAGE]從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主要問題是企業問題和產品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產生卻是行業中的共性問題所導致。如產品的穩定性、準確性與企業的技術能力、產品生產能力是密切相關的;產品缺乏兼容性與行業技術標準的建立密切相關;產品的性價比與產業鏈的完整性和協調性密切相關。因此,目前制約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技術的標準化問題、產業鏈問題和市場培育問題。

  (一)關鍵核心技術問題

  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是影響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競爭力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市場的智能交通中高端產品主要是國外品牌,關鍵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即使是發展速度最快、推廣和普及最廣泛的智能導航產業與智能交通行業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在智能導航產業,專業測量接收機和測向接收機高端產品,國際廠商占80%;授時接收機國外產品占60%;航空導航接收機國外產品占90%;國產OEM板幾乎全部采用外國芯片。國產低端產品主要使用國外進口芯片或OEM模塊進行二次開發。在智能交通行業管理方面,關鍵設備和技術也是依賴進口[2]。

  關鍵核心技術的缺乏不僅使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付出昂貴的技術使用成本,同時產業的命脈也會被國外企業所扼制。

  (二)技術的標準化問題

  目前,我國民用汽車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如2006年的銷售量為727.97萬臺,但是目前發展最成熟的智能交通產品GPS在2006年的銷量僅僅為92萬臺,安裝率為1.26%。2007年民用汽車的銷售量為850萬臺,而GPS的銷量也只有244.6萬臺,安裝率為2.64%[3]。為什么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不能完全成為智能交通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產品缺乏標準化。因為產品沒有標準化,市場準入也就沒有標準和門檻,任何投資商都可以進入。比如目前我國的GPS行業,許多生產商都沒有標準的生產線、模擬環境檢測線、品控程序,只是拼裝、檢查,就發貨。GPS運營所需要的應用軟件及電子地圖通常由終端產品供應商免費提供,運營商為節省投入,而不買正版軟件和電子地圖,使用供應商提供的盜版軟件和自行拼湊的電子地圖。結果是不同公司的GPS產品及運營系統不能通用、兼容、聯網、軟件無法升級、地圖過時誤導用戶、系統經常癱瘓,有的監控中心是多系統并存,維護復雜困難,操作使用不靈,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存在隱患風險。在目前消費市場沒有完全培育成熟的情況下,任何產品的質量問題都可能導致消費者對產品喪失信心。

  (三)產業鏈整合問題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經[FS:PAGE]實現了智能交通的產業化,其產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目前,正在試圖快速切入我國智能交通市場。如諾基亞、摩托羅拉、夏新、微軟等手機廠商已經開始進入我國GPS導航領域,生產帶有MP4、PDA等各類功能的GPS產品。英特爾致力于同國內智能交通設備生產商合作開發這一市場。IBM在2007年7月發布了5項運用于交通領域的新技術,分別是司機輔助技術、使用傳感技術的智能交通系統、與手機相連的公共交通系統、語音識別系統和智能機場系統。西門子在2006年5月推出導航盒產品以后,又于8月在中國車載導航市場全新推出一款威迪歐迪騰手持導航系統"天驕"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PND)。2008年2月17日,韓國電信進軍中國GPS市場,以1.07億收購深圳伊愛65.525%的股份[4]。

  面對全球越來越激烈的智能交通產業競爭環境,國內眾多智能交通企業卻仍然處于各自為政、孤軍奮戰的狀態。由于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品生產的專業化程度很低。如在廣東省GPS運營商,占全國約一半以上,但是真正聯合起來的很少。另一方面GPS運營商在GPS產業鏈中的定位,應該是移動目標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事實上,有很多運營商為節省投資、降低成本,集軟件系統開發、硬件終端研發、生產、銷售、運營于一體,沒有做專業的運營商。結果終端產品質量問題嚴重,返修率高,售后服務成本高,客商關系差。最終導致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不足。

  (四)市場培育問題

  目前,即使是在幾個國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智能交通產品和服務市場也只是部分形成,顧客對大多數智能交通產品和服務還認識不足。如對手機、PDA短信、彩信、WAP的交通路況信息服務和車載PND等方式的交通導航信息服務了解和認識不深,更談不上應用。需求的不足使智能交通企業無法實現規模效益,同時也嚴重影響產業的發展空間和發展速度。但是,對智能交通消費市場的培育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先進行投入的企業不僅要冒很大的風險,同時其他不進行市場培育的企業也可以在市場成熟后搭便車。雖然目前具有真知灼見的企業仍然不計成本地培育市場,但是就目前全球智能交通產業的競爭環境和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需求來看,單靠少數企業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產業中多數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培育市場。

 三、基于產業聯盟的解決方案探討

  產業聯盟是市場經濟中,為解決特定的產業共性問題而設立的企業間組織[5]。產業聯盟的目標是解決具體的產業共性問題,如研究某些共性技術、設立產業技術標準、打造產業鏈、建立有利于創新的社[FS:PAGE]會規則等。智能交通產業中的瓶頸問題,其實也是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任何單個智能交通企業往往都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足夠資源,而完全依賴市場其交易成本將是高昂的。產業聯盟作為一種中間組織,可以在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和組織管理成本的基礎上,通過企業共同投入資源而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

  而通過產業聯盟解決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瓶頸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構建、運作及管理產業聯盟。

  (一)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構建的動力機制選擇

  產業的發展按照發展動力的不同可以分為自組織和他組織。自組織是完全由市場來協調產業的發展。他組織是通過政府的統一規劃、引導和扶持來促進產業的發展[6]。對于我國智能交通產業來說,通過政府引導和規劃來建立產業聯盟是比較適合產業發展需要的。

  目前進入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外資企業,在資金和技術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已經呈現出搶占產業鏈利潤最高環節并形成行業壟斷的趨勢。因此,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產業必須快速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及技術標準化問題、產業鏈問題以及搶占市場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在資金投入、技術政策、產業政策方面給予大力的扶持。同時也需要政府積極地引導和規劃,促進產業內及交叉產業的企業間進行整合和集成。因此,在智能交通產業成長環境約束下,只有通過政府統一規劃和大力引導扶持,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構建產業聯盟,促進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構建的步驟

  1、產業聯盟組建前的籌備

  智能交通產業聯盟在組建之前, 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醞釀。在此階段,政府部門應該作為發起機構,推動和參與聯盟的形成。尤其是研發聯盟、技術標準聯盟和產業鏈合作聯盟的組建,政府部門應該負責聯盟目標的確定、成員的選擇等工作,同時組織聯盟準成員開始頻繁接觸,并簽署一些初步的協議和綱領,為以后聯盟的組建作準備。

  2、產業聯盟成員選擇

  作為戰略聯盟的特殊形式,產業聯盟在選擇成員時其選擇標準與戰略聯盟是相同的,即共同的目標、資源和能力的互補性、對風險的承擔[7]。

  (1)共同的目標

  共同目標是產業聯盟存在的重要基礎。雖然在智能交通產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產業聯盟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不同,但是無論產業聯盟形成的目的是什么,都要求聯盟成員的價值目標趨同,即為追求雙贏或多贏格局。比如,產業技術標準聯盟,其根本目的是通過組建聯盟,使技術標準得到[FS:PAGE]確立和擴散,并通過這個標準來獲取利益[8]。聯盟的第一步是聯盟組織對成員及非成員的技術和服務標準都要了解,這樣才能制定讓大多數企業和顧客都認可的技術標準。但是目前在我國智能交通行業,愿意公開自己的技術和服務標準的企業少之又少。比如在GPS行業只有賽格導航公布了自己的服務標準。目前,智能交通消費市場也需要通過產業聯盟來共同培育,但是有許多GPS導航廠商,不是為了共同努力將產業做大做強,而是想撈一把就走,他們用劣質的原材料和不合格的工藝流程,以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做產品,然后用這種產品以低價格策略同行業中兢兢業業辦企業的公司競爭,結果不僅擾亂了市場,也打擊了辛苦培育起來的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2)資源和能力互補

  由于智能交通產業聯盟肩負著解決產業發展困境,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的重任,因此在挑選成員時不僅要考慮各成員的價值目標,更要考慮成員的資源和能力。目前進入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企業有專業的生產商,也有從其他行業轉入的企業,如在信息接受方面,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還有家電企業如TCL、新科、創維、康佳、步步高等,數碼企業如愛國者、紐曼、DEC中恒等,以及部分手機廠商。許多企業在資源和能力上具有獨特優勢,力爭使有優勢的企業組合在一起形成產業聯盟,做到強強聯手,這樣才能對產業的發展起到強勁的帶動作用。

  (3)對風險的承擔

  產業聯盟各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經濟上應該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一些在特定產品領域具有某種優勢的企業,有可能依靠其擁有的知識、技術或營銷渠道等資源,謀求在合作中居于主導地位,而將風險轉嫁給其他伙伴。這必將影響其他成員的積極性,進而影響產業的發展。因此,企業的信譽也是選擇產業聯盟成員的標準之一。

  (三)智能交通產業聯盟運行的機制設計

  智能交通產業聯盟運行機制的設計主要包括溝通渠道與協調機制,溝通渠道決定了利益相關者間是如何連接的;協調機制是組織決定如何使利益相關者協調彼此之間的活動。

  (1)溝通渠道

  對于任何組織,溝通渠道都可以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類。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的正式溝通渠道,可以由聯盟發起機構或龍頭企業承擔召集人,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協商會議。非正式溝通渠道可以通過建立產業聯盟信息網絡,為成員間的交流提供基本交流工具。目前,在智能交通示范城市都已經成立了相關協會,如廣東的衛星導航行業協會,這類組織也為產業聯盟成員的溝通提供了渠道。

  (2)協調機制[FS:PAGE]

  產業聯盟的協調機制分為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內部機制包括合作契約、信任關系。外部機制包括聲譽機制、政府協調等。

  ①合作契約

  聯盟的合作協議常常需要根據合作項目開展的不同階段適時地與合作伙伴間擬定不同合同契約,即采用動態合同契約"套牢"合作伙伴,以防范機會主義行為,規避知識聯盟風險。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產業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具有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交通信息服務市場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市場銷售狀況不能把握,風險很大。在廣東省智能交通產業聯盟過程中,可以采用"成本加固定酬金"合同,并預交一定的違約懲罰金的方式,來約束成員的行為。

  ②政府協調

  由于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目前內部上下游企業協作性不足,及缺乏龍頭企業。因此,在產業聯盟的運行過程中,政府協調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的協調工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智能交通產業聯盟中的積極貢獻者給予獎勵。另一方面是對消極怠工和機會主義行為進行懲罰。

  (四)政府對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的管理

  1、政府參與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活動

  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產業處于發展初期,獲取商業化的產品和工藝以追趕歐美日公司是當前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因此組建智能交通研發合作產業聯盟是解決目前智能交通產業共性問題的途徑之一。在這種聯盟的管理中,可以首先由高等院校的專家首先提出研究主題和研究計劃,供政府參考。通過政府確定研究項目后,開始選擇最合適的參與企業,并利用政府資金來誘導目標企業參與。在聯盟的運行階段,政府通過聘請大學和研究機構對聯盟的運行進行評估,防止個別企業出現投機行為。同時,交通部聯合各省的交通廳、信息產業廳等主管,積極與各省科技廳、財政廳等部門協調,以保證政府資金的持續穩定支持。

  另一個戰略重點是建立智能交通產業鏈合作產業聯盟。目前,由于我國智能交通企業實力弱,產業鏈不配套,創新產品在市場上無法與發達國家的企業競爭。為了促進本土企業的生存發展,也為了減輕外企對本土市場的壟斷程度,各省交通廳等政府主管部門必須支持企業組建智能交通產業鏈合作產業聯盟,以形成智能交通產業配套發展的格局。

  2、政策支持

  針對我國智能交通產業聯盟制定專門的政策,明確產業聯盟的范圍,并對符合智能交通產業政策的聯盟給予各種形式的支持。同時,在稅收政策方面,對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組織實行減免稅政策。

  3、合理監督

  [FS:PAGE]政府資助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是引導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有力手段。對于政府資助的智能交通產業聯盟,在形成階段政府以參與為主,但是在運行階段,應該發揮政府合理的監督作用,而不是直接干預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的運行。如聘請獨立機構對智能交通產業聯盟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優獎劣罰。

  四 結束語

  智能交通產業是現代高新技術集成產業。該產業的社會屬性、知識和資金密集性、產業交叉性等特點,決定了只有依靠產業聯盟才能有效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但是在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的構建階段,由于缺乏強有力的龍頭企業以及目前競爭環境的緊迫性,政府是目前構建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的最有力的推動者。在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構建的過程中,政府作為發起人,應該負責聯盟目標的制定、聯盟成員的選擇以及對聯盟的運行進行管理的責任。另外,政府也應該參與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的活動,為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的產生和成長提供政策支持,并對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的運行進行合理的監督。


  參考文獻

  [1] 羅俊儀,中國智能交通產業化基地發展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4月.

  [2] 廣東導航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制定調查研究報告[R]. 廣東省衛星導航行業協會,2008年.

  [3] 楊先河.中國現階段GPS運營市場面臨的困境與出路,財經時報,2007-6-12.

  [4] 高玉榮,謝振東.廣州市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8年5月,70-73.

  [5] 高玉榮,謝振東.智能交通產業價值鏈的構成及其整合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7年12月,60-63.

  [6] 陳小洪,馬駿,袁東明等.產業聯盟與創新[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9.

  [7] 劉富貴,產業鏈基本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8] Brouthers K D ,Brouthers L E,W ilkinson TJ. Strategic alliances: Choose your partners[J].Long R ange Planning,1995,28(3).

  [9] 吳文華,張琰飛.技術標準聯盟對技術標準確立與擴散的影響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6(4): 44- 47。

  作者簡介:高玉榮(1969-),女,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戰略管理、智能交通規劃與管理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04月29日 10:11和訊網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04月22日 21:14華夏物聯網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04月22日 21:21蘇州日報

自貢市加快完善智能交通系統建設。

自貢市交警支隊積極謀劃以科技手段解決城區擁堵狀況。一是加快完善城區智能交通系統建設。

04月22日 21:17華夏物聯網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

04月30日 14:30IT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