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南:零堵塞是智能交通的发力点--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劉經南:零堵塞是智能交通的發力點

業界動態
物聯網世界網
2014-04-02
[ 導讀 ] 昨日(4月1日),為期兩天的2014(第五屆)中國物聯網大會暨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昆山美國杜克大學校長、武漢大學原校長劉經南院士,做題為“汽車移動物聯網發展的新進展”的主題報告。

   昨日(4月1日),為期兩天的2014(第五屆)中國物聯網大會暨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次大會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昆山美國杜克大學校長、武漢大學原校長劉經南院士,做題為“汽車移動物聯網發展的新進展”的主題報告。

   劉經南院士在從車聯網歷程、目標、關鍵技術、挑戰和相關戰略幾個方面進行了釋疑。劉經南表示,實現交通的零堵塞,實現減少90%的堵塞,是未來中國智能交通的著眼點和發力點。他強調,未來我國在汽車移動物聯網方面將面臨來自技術、標準競爭、互聯網思維、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等方面的挑戰。

  以下是文字實錄:

   劉經南: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行,今天我受邀請參加2014(第五屆)中國物聯網大會,與大家共同交流一下我們最近一直在倡導的汽車物聯網有關的一些進展、趨勢和挑戰。我們汽車物聯網俗稱也叫車聯網,我將從車聯網歷程、目標、關鍵技術、挑戰和相關戰略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大家知道,中國的現代化必須突破農業、農村、城市化、交通、能源、環境及大瓶頸的問題,而交通是解決這幾大瓶頸問題的焦點和抓手。在交通問題中,汽車公路交通由于具有國省市主干網和縣鄉鎮網的齊備性又成為關鍵。這是我們國家在2010年時候的一個統計表,這個可以看到,我們國家交通的方式主要還是依靠公路,占了90%多,大家經常用的民用航空、鐵路,甚至包括高鐵,以及水運,都不到10%,在中國的整個交通量里面。

   但是公路交通的安全有關廣大人民的生命,可以說我們的交通事故雖然在不斷的降低,但是它的傷亡量還是很大的,每年接近100萬的傷亡量,死亡量接近10萬,這是我們國家的統計,按照聯合國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們比這個數字還要高的多得多。

   目前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最高將達到4億輛,2013年底已經達到了1.37億輛,美國現在是2.35億輛建設汽車移動物聯網,是貫徹黨中央的一個安全發展戰略,也是安全中國的重大舉措。建設汽車移動物聯網就有希望實現交通的零傷亡這樣一個愿景,所謂零傷亡就是在目前的基礎上減少90%的交通事故。

   大家知道,2010年8月,京西藏公路持續了20天的大堵車,被世界稱為中國超級世紀大堵車,2010年9月17日,11月17日北京全城大堵車,也令我們當時的總理溫家寶高度的重視,另外,據世界上的統計,中國上班族每天上班路上花費的時間全球第一。我們國家中特大的城市都已經進入大規模交通擁堵的階段,其余的660個城市2/3以上也都出現了高峰的擁堵現象,并將逐步的進入了全面的擁堵。

   另外一方面,交通是否暢通是考研政府管理水平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根據全球多國的統計,交通擁堵造成國民經濟損失占GDP的1%,如果到2010年,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這個損失將翻一倍。所以擁堵增加了能量的損耗和廢氣的排放,擁堵情況下的燃料消耗是自有巡航情況下燃料消耗的2倍,所以另外一個方面,擁堵造成了溫室氣體排放約占與道路運輸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的17%。所以要控制,也是我們現在中央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

   我們現在擁堵的治理大部分都是行政治堵的方法,這個不是一個治本的方法,治本應該是政策和科技治堵,才是治本的方法。所以建設汽車移動物聯網可以實現交通的零堵塞,并在不增加新的地面道路的情況先減少90%的交通堵塞。另外一個可以提高道路交通的極限通行能力,實現以科技治堵代替當前的限號等行政治堵的管理策略。汽車移動物聯網能建設暢通中國,有望實現重大交通重大結構性的節能減排,實現黨中央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所以汽車移動物聯網可以顯著的降低交通污染,第一代的網就可以降低原來的1/10到1/42,并對交通污染實現總量控制,控制霧霾的形成,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實際在我們國家可以說90年代就開展了智能交通的研究,有一些節點實際上是推動汽車移動物聯網發展的幾個關鍵點,我這里也把我們國家的發展歷程提一下。

   在90年代智能交通發展的前提下,2003年9月26日,當時的王大成院士帶領了很多專家上書國務院,建議發展中國汽車的心臟,他說我們中國的汽車由于發展沒有心,我們要發展中國汽車的心臟,使每一個汽車的計算機感知車況的這一部分成為我們國家主要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我們當時也參加了這樣一個建議,在這個建議下,當時旺達成院士就說了這樣的話,他說我老了,需要靠你們年輕一代專家院士繼續推動,所以有一些院士在2010年8月,就是世紀大堵車之前,正好也向國務院建議要推動國家移動汽車物聯網的建設和試點工程,甚至涉及重大專項,后來多次不同院士團隊向國家建議,得到了發改委、工信部、國務院的多次批示,這個工作一直在推動。

  下面我談一下汽車移動物聯網的內涵和目標。

   目前國際上智能交通發展有一個愿景,我們叫做零愿景,比如說歐洲要提出面向零事故、零堵塞,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要面向全體公眾的幸福等等,美國也提出了,零事故愿景,零重大事故和零堵塞等等,總之,要減少事故,要減少堵塞,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都有指標,在智能交通發展面前。

   最近國際上提出了新的概念,叫協同智能交通。什么是協同智能交通呢?主要實現車與基礎設施的互聯,要實現車與車之間的互聯,同時還要實現車與基礎設施以及車與車之間的互聯,就提出來一個車與車之間互聯的這樣一個國際標準,叫做特定的短距離通信標準,來實現車與車之間的互聯,這個標準已經提到了國際標準組織,已經作為美國的標準了,現在正在世界上推廣。

   我們對汽車物聯網當時在2010年的時候做了一個定義,跟一般的定義有一些區別,就是要利用先進的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控制技術、智能技術,對道路和車輛進行全面的感知,實現人車路全面互聯,對每一條道路進行交通全時空控制,對每一部汽車進行交通的全過程控制,包括進路控制、運行控制、出路控制、安全控制,我們把這個控制提的比較高一點,強的比較重一點,并最終實現道路交通的零堵塞、零傷亡和極限通行能力,這樣一個專門的控制網絡,有時候我們叫新一代的交通控制網絡來叫它,實際汽車物聯網是一個意思。

   我們這個定義跟傳統的一些車聯網的定義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我們現在的定義應該是強調了互聯感知和智能控制兩個方面,特別強調智能的控制,就是要對道路的控制和對車輛的運行過程的控制,因為物聯網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前面感知的基礎上還要智能控制,所以這個跟一般的我們過去車聯網的概念是有區別的。

   總結我們這個物聯網的概念我們提出過,在第一次全國車聯網的大會上我們就提出了這個概念,實際這個概念形成更早,就是用一句話來說,叫做兩網、兩中心、兩全感控,一個是在每一臺的汽車內部形成一個車況傳感網絡和駕駛人的人況傳感網絡,和他的處理中心,然后一個路況傳感網絡和環境的傳感網絡,和基于云平臺的信息處理中心,所以這里面就是兩個網絡,汽車內部一個計算機平臺中心,還有一個云平臺中心,所以叫兩網兩中心,要實現兩全控制,就是道路的全時空管控,和車輛運行的全過程管控,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車、與周邊環境等等協調和全面感知和實時控制。

   這個架構就是一個車內的傳感網,一個車狀態感知和道路傳感網,有一個車載移動信息處理中心,同時有一個汽車移動物聯網的服務監控,這樣一個云平臺的中心,當然基于高速寬帶的移動通信網絡。

   目前國際發展狀況都是以政府引導、以重點工程推動車聯網的發展這樣一種趨勢,所以我們國家要做的話也應該按照類似的模式來推動,當然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有些不同,像美國地廣人稀,比較側重于車路協同,而歐洲是國家眾多,所以重標準的制定,而日本人口密集,車子也不多,所以側重車車協同的應用向導等等,我們國家有我們國家的特點,東部和西部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國家相關的技術和標準和推動的方式要更加復雜一點,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這樣兩全控制的目標最終,我們知道道路要全時空控制,汽車要全過程控制,他的目標就是實現四大管控,這是交通擁堵的管控、交通污染的管控、交通安全的管控和交通節能的管控。另外,要實現三大服務,就是交通出行的服務、交通運行的服務、交通保險的服務,而且我們認為交通保險的服務是起著一個杠桿的作用,因為牽扯到每一個人的利益和金融資本等等,將來保險服務是推動車聯網建設的一個金融杠桿。所以最終的目標就是實現人、車、路的和諧發展,讓人更舒心、讓車更安全、讓路更暢通、讓環境更美好。

  下面我介紹一下相關的最近發展起來的關鍵技術,也是點到為止。

   第一,像智能感知,就是傳感器及傳感信息網絡的相關技術,體現是更全面、更實時的車輛狀況信息獲取、車輛控制和智能路況的感知。第二,更豐富、更實時的道路網絡及環境信息,來推動汽車主動安全的這樣一種理念和技術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多信息的融合技術。所以這個里面所謂的第一個網絡,就是要形成車路,車內部的傳感網,車況的包括發動機、底盤、轉向、剎車、前后車輛的關系等等這樣一個感知網絡,這是車內的傳感技術。

   還有道路相應的傳感技術,道路的狀態,比如說道路的局部氣象,像南方,這面是陽光燦爛,轉一個彎到小山坡里面就是霧氣騰騰,或者再轉一個彎就是小雨。所以為什么有一個歌叫《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就是這種氣象,所以要對道路進行感知。

   還要對路的標記進行感知,就是視覺感知,通過攝像頭進行感知。另外通過雷達感知,剛才的圖和這個圖都是我們學校在武漢的廣場進行激光雷達掃描來感知,這個綠色是自己的車,周邊是周圍感知小范圍內的汽車的狀態、車輛的狀態,這樣可以判斷我本身的安全,實現主動安全的效果。

   再一個,多種技術傳感器及傳感信息網絡融合的這樣一個感知,視覺識別,地圖傳感器,三維街景地圖的傳感等等,多種信息的融合感知,來實現輔助我們的智能的駕駛。

   還有車載網絡終端的技術,因為車要跟外部進行信息交換,所以他這個網絡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有開放的智能移動計算平臺,有win的安卓的,還有其他的系統平臺的發展,但是要保證安全的,剛才我們鄔院士強調的,汽車物聯網里面安全是第一大重要的,就對移動計算平臺或者車子里面的所謂的計算機中心就提出來非常高的要求,他的硬件、他的操作系統等等。車上的信息整合及記錄平臺,以后的車載都要要有相關的黑匣子,就像現在的飛機一樣,還有OBD信息整合,慢慢的要從現代的監視走向監控,就是要對車子能夠根據當時的信息進行實時的控制和調配,與車外環境的整合,感應道路網絡、車間的傳感信息、記錄車外的環境信息等等。

   再就是交互技術,虛擬、語音識別、虛擬識別等等都成為汽車物聯網技術里面的關鍵技術。這就是位置服務,這是關鍵的東西,還有車行都相關的。

   另外一個關鍵的技術,就是實現車、人、路、環境協調的云計算服務,及其相應的整合的技術。特別是云計算,包括路徑規劃,大量車的路徑規劃,智能交通的調度、云搜索、遠程分析診斷,還有駕駛者及車輛大數據計算分析等等,這樣提供一個主動安全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統。

   當然我們云計算的平臺,這是個大的體系,所以是分級的,總的來說,云計算平臺包括兩個云,一個是我們說車輛移動控制中心的工作云,提供所有車輛的公共的信息,包括位置信息等等,另外,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部門有自己獨立的要求、需求,所以這種公有云提供一部分信息給私有云交通主管部門、位置服務、物流企業等等,來形成私有云,包括為用戶提供服務。

   當然作為位置服務,我是搞這個方面的,也要進行集合,使用戶有關的位置服務所要求的智能操作系統等等,我們提供的就是通過數據集合、數據集合、內容集合,為用戶做到所要技術和所需技術。我們現在已經開發了相應的可以同時管控百萬級以上的汽車實時管控平臺,正在做實驗,國家的863重點項目正在做這些工作。當然還有一些通信技術,現在遠距離通信技術等等,要實現人車通信、車路通信、車車通信等等。還有交通大數據的分析等等,這是未來實現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輔助駕駛與無人駕駛技術,當然無人駕駛技術,我相信在現在雖然有些國家預計,再過20年左右,出租車的服務都要實現無人駕駛,但是我相信在一些人煙稀少的國家可以,但是在中國這么稠密的交通狀況情況下,這種無人駕駛技術只能說推動智能型的輔助駕駛。這是無人駕駛的場景,車子在急轉彎,可以達到四五十公里、五六十公里,現在可以達到一百公里了,我們有院士已經帶了一個團隊,實現從北京到天津無人駕駛110公里的速度,平均速度110公里。無人駕駛,很多人坐車之后前面沒有人,看了之后有點緊張,但是過程安全,從北京開到天津。主要就是逐步實現不是無人駕駛,是能夠自動駕駛輔助那些在人身體狀況出現問題的時候,或者在這些發達國家老年人沒有開車的年齡限制,只有身體檢查時間的縮短,像80歲、90歲照樣可以開車,所以就需要智能輔助駕駛的基礎來支持他。為了實現智能輔助駕駛,對我們搞導航和定位的人來說國際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道路引導的車載導航儀6到10米就夠了,但是交通管控比如說你要行駛在哪個道理上0.5精度,所以這樣才能實現輔助和自主駕駛,這是國際上的一個標準,這就要求實現高精度的亞米級的、分米級、厘米級的導航,這對我們做導航的人是巨大的挑戰,現在正在設計這套系統。

   這是我們利用北斗衛星在2012年4月,那時候北斗衛星只有8顆衛星,還沒有像現在的14顆衛星,這是我們申院士坐在我們車上來檢查是不是真正達到了車道級,沿著邊緣一直在走,轉小彎都能看的清楚,這是利用北斗的數據,現在的數據更高一點,大概精度是0.5到0.9米之間,一般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就完全實現了車道級的管理。路過立交橋底下,也只有幾秒鐘就可以恢復,下面的小轉彎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個小轉彎里面走到邊上都可以看的很清楚。這就是現在的汽車物聯網技術要實現語音識別、傳感器網絡、承載終端網絡、通信技術、云計算、物聯網等等。

  下面我介紹一下最后的挑戰和相關的方面和我們的一些機遇。

   我們可以分成這樣的技術挑戰,有智能傳感網絡的挑戰、服務技術的挑戰等等,包括主動安全、信息數據等等都是一些挑戰,實時智能控制的挑戰,百萬級以上甚至千萬級大規模車輛實時路徑優化和相應的調度、相應的控制技術,這是一個關鍵的,這是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實現,都是技術一系列的挑戰。

   另外一個挑戰就是標準競爭的挑戰,國際上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產業,所以各個國家的投入很多經費、人力、資源來進行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標準,但是我們國家相對來說還是非常落后的,我們還是還沒有在物聯網、車聯網這個領域有自己能夠貢獻給國際上的標準,所以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像車載的操作系統等等,方面需要高速、互聯、實現安全,所以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時空,將來要全時空控制,時空標準,滿足不同精度需求的技術標準,以及相應的服務車輛控制、車輛搜索的地圖標準,車聯網,車載互聯服務的系統標準、通信標準等等,我們未來才在這個領域有國際發言權。

   另外一個挑戰,我們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就是互聯網思維的挑戰。車聯網時代,汽車正在由傳統的機械產品變為互聯網上智能自主移動的信息終端,僅僅是一個終端而已,這個汽車機械核心其他的核心已經不是很重要了,所以汽車產品具有全部互聯網產品的屬性,互聯網思維是對傳統工業思維的一個顛覆,消費者反客為主,擁有消費主權,是商業民主化,就是要以人為本、以用戶為本、用上至上的體現,因為原來我這個廠商有什么就給你什么,你就用什么,要變為你要什么,用戶要什么我就要提供什么,同時更重要的是用戶的群體將參與汽車終端作為互聯網終端他的創意和創新的設計,用戶和廠商的設計融為一體,可能要有這個意識。

   對行車數據進行處理,是車聯網數據的核心,我們傳統的車廠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對車輛的數據結構、系統結構的保密和限制不符合大數據背景下的云計算的數據共享、服務開放的互聯網技術,所以這是阻礙我們國家可能發展較慢的一個原因之一。

   產業界的界限將變得更加模糊,代表第二產業的汽車制造業將逐步向提供便捷出行的智能服務業第三產業過度,車廠的身份將逐漸變為一個集成者,如果車廠在產業格局變化的趨勢下不作出調整,我們汽車廠可能會逐步淘汰,或者淪為一個做機械設備的代工廠,整個作為智能終端的一個機械部分的代工廠,品牌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品牌是體現在智能化、信息化這方面,傳統的品牌已經不是很重要,所以它可能就會淪為代工廠。

   這里舉一個例子,這就是一個新能源汽車特斯拉他的挑戰,我們說喬布斯重新定義了手機,特斯拉可以說重新定義了電動汽車或者汽車,有的人把它叫成有四個輪子的智能計算平臺。

   他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出現了新的業態挑戰,就是我們說到的高科技、信息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催生了一個全新的業態,現在汽車就變成一個服務業,過去是制造業,現在變成服務業,而且是汽車信息服務業,變成一個新的業態了,他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的思維,高新技術、傳統產業的改造、市場的需求等等變成新的業態。

   這里一個挑戰就是,新能源的挑戰,這個是世界上沒有解決的,這個被特斯拉解決了,特斯拉老板的老板大家知道,他自己有一個民營的公司,可以發射火箭,做衛星,同時他從加利福尼亞從南部到北部的鐵路,也是他搞的,現在他搞的特斯拉汽車已經賣了,最重要的,他是電池組裝和電池能源的管理技術,帶來了重大挑戰,過去電池問題不好解決,一個是能量不高,他現在做成的電池就是用普通平板電腦18650,大家都知道,筆記本電腦電池7千塊拼在一起,他不去研究其他的電池,因為計算機的電池就是高性能的電池,他把7千塊拼到一起,放在汽車底板上,充電時間非常短,一個小時,芯片500公斤,他充好電以后可以持續航行400公里,而7千塊電池的管理就是他核心技術,任何一塊電池可以智能的,不會引起整個崩潰,他的功率可以達到90千瓦,一般的達到一二十千瓦,或者比較好的達到四五十千瓦,他一下子達到90千瓦。

   再一個,他的人機交互技術戰略的挑戰,他的觸摸屏全部是待機操作,直觀,界面也非常眩目,集成了所有傳統汽車的按紐,集成了電話、導航、上網等所有的軟件功能等等,所以這個汽車環境變成了一個互聯網上的一個終端的他是第一個代表人物。

   我們看看機遇,所以我們說有中央領導的重視,有很多專家、院士們的推動,現在我們國家,剛才我們周子學總師的發言我們也聽到了,再有,國家重大專項機遇,我是搞導航的,現在我們導航已經啟動兩個計劃,北斗地基增強網能同時滿足車聯網的不同精度需求,三年要建成這個網絡體系。

   做一個,要解決汽車在長的隧道里面、高樓里面、森林里面信息堵塞,就是導航信息堵塞的問題,實現一個室內外一體化技術,我們這個技術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對車聯網也是有利的,就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等等。

  最后,另外一個機遇是市場機遇,這些大都很清楚。

   最后,我們相應的戰略應該根據市場主導,現在他是民生的要求,民生發展的要求,是安全發展的要求,也是戰略新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政府引導,體現戰略發展的意志,我們認為國家戰略意志和國家引導,就要有相應重大專項的長久支持,要建立汽車移動物聯網從研究、設計、制造國家隊。另外我們要創新驅動,包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這個過程就是協同不好、組織不好、地域保護格局,協同創新,要商業服務模式的創新,當然包括業態的創新,甚至還有我們文化思維的創新。當然要實現這樣的計劃,需要整體規劃、頂層設計、科學布局、分階段推進,我們實現汽車物聯網要30年時間左右,剛才我們鄔院士在報告里面也體現了,當然要持續發展。

   我們的汽車物聯網的目標,就是最終實現以汽車為互聯網上的一個移動終端而已,以道路和環境為網絡,實現人、車、路、環境可控的智慧的運行、協調發展的汽車移動物聯網的格局。

  我的報告完了,謝謝大家!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04月29日 10:11和訊網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04月22日 21:14華夏物聯網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04月22日 21:21蘇州日報

自貢市加快完善智能交通系統建設。

自貢市交警支隊積極謀劃以科技手段解決城區擁堵狀況。一是加快完善城區智能交通系統建設。

04月22日 21:17華夏物聯網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

04月30日 14:30IT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