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未來兩到三年洛陽新區步入“智慧”時代
還沒出門,就能用手機查看交通狀況;下班路上,就能提前打開家中的空調……近日,《洛陽新區智慧城市概念規劃及伊濱新區實施方案設計》(下文簡稱《方案》)發布,意味著未來兩到三年,洛陽新區將步入“智慧”時代。
“小終端”里“大服務”
“智慧線上教育”“智慧交通調度”“智慧家庭”……最終評審出的《方案》,給洛陽新區居民描繪了一幅令人向往的智慧城市圖景。
根據《方案》,洛陽新區將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整合洛陽城市現有的基礎服務信息資源,推動洛陽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實現在政務、商務、交通、教育、醫療、城管和公安等領域的普及應用,建成管理高效、服務便利、產業智能、綠色生態的智慧洛陽。
通俗來說,智慧城市建成后,您只要攜帶一臺無線終端設備,就可隨時隨地查詢水、電、氣等日常生活信息;隨時進入電子政府網系統,完成網上審批等事項;還可通過智能家庭系統,享受社區醫療、家政護理等服務。
中國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吳紅輝認為,智慧城市應有“三大應用”: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應用,如輿情分析;城市經濟發展應用,如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民生服務,方便市民方便獲取數據。
洛陽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時間表”如下:一期工程從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重點建設伊濱區智慧城市樣板,建設內容包括基礎設施,民生、社會管理和產業發展領域;二期工程從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建設內容重點為完善和提升信息資源中心的建設,全面整合城市區(不含吉利區)信息化資源;三期工程從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為應用拓展期,重點完善應用,推進智慧產業發展,將智慧城市建設擴展至縣城。
“試驗田”里“種智慧”
去年1月底,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了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洛陽新區成功入選。洛陽新區建設智慧城市的優勢在哪兒?
洛陽新區管委會主任王立林認為,在洛陽城市區中,洛北城區發展歷史最長,城市成熟化程度高,洛陽新區核心區以生態宜居為建設主題,伊濱區作為新成長起來的區域,基礎設施、人口聚集可塑性強,具備“小政府、大服務”的條件,信息化建設從零起步,不存在信息誤導,交通方面也不存在障礙。
“在這塊‘試驗田’里‘種智慧’,成功概率最大”。王立林說。
中興通訊集團副總裁羅英群說,洛陽新區對智慧城市建設的信心、制度保障讓他很喜悅,無論是基礎設施等硬環境,還是服務與管理等軟環境都具備成為全國智慧城市建設樣板的實力,選擇洛陽新區作為智慧城市試點是“眾望所歸”。
“洛陽經驗”可推廣
作為此次洛陽新區智慧城市評審專家組組長,在給各企業的方案提建議時,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會長董云庭建議企業,要把智慧城市做實,每一項規劃都能在洛陽新區落地。
董云庭把此次方案評審經驗歸結為4點“洛陽經驗”:一是洛陽新區管委會在評審會召開前就制定了相關標準和基本規則,如方案必須解決好資源、環境、政府、民生、發展的問題;二是與眾不同地組建起政府、高校、企業、專家和社會的開放式智慧城市聯盟,機制靈活,有進有退;三是評審過程并非通過招標確定1家企業,而是經過多輪評審,不斷淘汰、補充、優化,讓方案變得更完善;四是洛陽新區管委會領導對智慧城市建設非常執著,很用心。
“有這樣的規劃設計主體、投資主體、建設主體、運營主體、監管主體,洛陽新區建成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是完全有希望的。”董云庭說。
相關文章
物聯網“步入”高速公路 莞深高速進入智慧時代
城市管理步入“智慧時代”
9月28日,哈爾濱移動與哈爾濱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舉行了“哈爾濱市城市管理綜合指揮中心”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由雙方合作的“哈爾濱市城市管理綜合指揮中心”項目正式簽約啟用。